劉靜
[摘 要:新課改實施以后,一線教師都非常重視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對于歷史教學來說,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需要以“史料”作為支撐,通過史料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歷史,用所學知識解釋歷史和評價歷史,達到提高學生綜合歷史素養(yǎng)的目的?;诖苏J識,作為歷史教師,在教學中我們有必要研究史料教學法的合理運用。
關鍵詞:中學歷史;史料教學法;合理運用]
歷史是中學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學習歷史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增長知識與智慧。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和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要求歷史教學必須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和歷史素養(yǎng),而歷史素養(yǎng)包括: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理解、歷史解釋、歷史價值觀這五個層面。統(tǒng)觀這五個層面歷史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都需要史料作為支撐,史料在歷史教學中顯得尤為重要。
1在歷史教學中應用史料教學法的意義
1.1激發(fā)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無論是什么教學方法的運用,首先都要考慮是否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學生只有有了興趣才會主動去學習歷史知識。運用史料教學法,采用圖片、錄像以及投影等多種方式方法,將歷史事件發(fā)生時的史料進行一定的重現(xiàn),這樣能吸引學生的目光,也能夠讓學生在課堂上高效率的學習歷史知識。
1.2幫助學生了解知識內涵
對于中學歷史教育來說,特別是初中歷史,主要是讓學生學習和掌握基礎歷史知識,使學生初步了解歷史,逐漸形成正確的歷史觀,這就要求教師在課堂上盡量的創(chuàng)設歷史課堂教學氛圍。而只有讓學生在史料中學習,才能夠真正的去了解相關的歷史知識,學生才會主動的去思考問題,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2史料教學法在歷史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
2.1在史料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人文素質
和其他的課程進行比較,歷史課程有一定的特殊性,歷史課中的某些歷史事件是不能出錯的,是非常嚴密的,不能馬虎大意。作為歷史教師,在講課時要灌輸給學生一些愛國情懷,并且要讓學生學會尊重歷史,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了解我們的中華民族,我們的民族是如何總結過去錯誤的經驗,然后朝著前面大步邁進。教師要嚴肅認真對待教學的過程,教師可以在課堂中提供具體史料,讓學生分角色飾演,讓學生在飾演的過程中真正了解當時的歷史人物是一種怎樣的心情,這樣才能讓學生真正的融入到當時的背景,進而了解這些歷史人物在當時做出這些決定是有著怎樣的心理。
2.2教師要深刻理解史料教學法
身為歷史教師,在課堂上運用史料教學法,可以根據教材的相關內容構建一個與之有關的、類似的歷史環(huán)境,讓學生積極的參與到歷史學習中去。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做好正確引導,學生才能盡快的將教師講解的這些歷史知識吸收利用,實現(xiàn)自制定的教學目標,讓歷史課堂上的效率進一步提高。但是,很多教師都沒有真正了解清楚什么是史料教學,雖然他們開始重視課堂中應用史料教學,但是運用的方式方法是不正確的,所創(chuàng)造出來課堂史料都是非??菰锓ξ肚覜]有新意,也就是說教師所使用的史料教學只是在這一模式下進行傳統(tǒng)教學,這樣不僅不會提高教學的效率,反而會使學生不在重視歷史知識。
2.3教師要在課堂中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隨著我國教育的不斷改革,我國一直都強調在教學的過程中將師生的關系進行互換,也就是說,在課堂上,學生才是主體,教師只是學生學習的輔助者。在新的教育改革過程中提出了史料教學法,讓學生在史料中主動學習,進而提高自己的思考能力,以及全面分析能力,這樣學生的自信心才能得以培養(yǎng),但是很多教師并不能做到這一點,仍然以自我為中心。這樣一來,在課堂上學生根本不能表達自己的想法,而且歷史課是非常復雜的,教師這樣教學根本不能引起學生的關注,導致很多學生對學習歷史知識失去了興趣,進而導致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得不到培養(yǎng)。最終使得史料教學失去了原有的意義。
3史料教學法在歷史教學中的合理運用
3.1新穎別致導學課
提高歷史課堂教學效率,必須重視導學課。只有導學課講得好,才會吸引學生的興趣,激發(fā)他們學習歷史知識的欲望。教師在教師中一定要選擇典型得史料作為教學工具,取具有代表性的史料并與實際教學內容相結合。史料不在多,而在精,繁雜的史料不利于激發(fā)學生得學習興趣;另外,歷史教學中可引用的史料類型是豐富的,有實物史料、文獻史料等,此外,用途也應該是多方面的,可以是導入、論證、拓展等等。“孤證不立”,多種史料可相互印證,所以教師在導課時要善于選擇和綜合運用,這樣才可以吸引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歷史課堂中來。
3.2適當?shù)恼n堂演示
教師在進行歷史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對一些史料進行演示,并配套播放相關的影像資料,配合教師生動形象的言語描述、演示,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感受歷史知識,讓課堂教學充滿生動性,進而可以讓學生分析歷史知識,并在這一過程中讓學生形成抽象的邏輯思維。
3.3教師獨特生動的語言
教師的個性化語言以及豐富生動的描述都可以讓學生跟著教師的思路進行知識的學習、探索、思考,從而讓學生主動去體驗歷史,同時也能做到客觀的評價歷史。教學中,歷史教師要根據初中生的智力發(fā)展因素、非智力因素和學業(yè)難度等,因材施教,同時教師還要做到教會學生用辯證的眼光看待問題,根據教材上內容去客觀的評價歷史人物。當然,在評價歷史人物的過程中對教材中描述歷史人的評價,要用辯證的眼光去看待,做到多思考,多總結,這樣才能對歷史人物有自己的看法。
4總結
歷史是一門重要的課程,其主要的作用就是讓學生了解歷史,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學生才能做到以史明智,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在教學中,需要初中歷史教師對現(xiàn)有的教學模式進行變革,在教學過程中結合素質教育與歷史教學,并運用史料教學法為學生學習知識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學習氛圍,這樣才能進一步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熱情,最終實現(xiàn)提高歷史教學質量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