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元福
【摘要】? 新課改的不斷推進,使得當前初中語文教學發(fā)生了深刻變革。傳統(tǒng)的初中語文課堂,一般以“教師為主體”。新課改要求老師轉變觀念,實現(xiàn)“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創(chuàng)新語文的課堂,不僅是新課標的要求,還是語文學科與時俱進,培養(yǎng)社會需要的語文人才的要求。語文作為一門有人文性質以及工具性的學科,語文教師應該在教學實踐中進行思路與方法上的創(chuàng)新,促進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高?;诖耍疚慕Y合初中語文課堂,探討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學思路和方法的創(chuàng)新。
【關鍵詞】? 新課改 初中語文 教學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 G633.3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4-153-01
0
教育的初衷是培養(yǎng)國家需要的人才,語文有著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意義,語文的教學能夠對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的提高提供幫助。因此,在教學中,老師應該深入研究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對學生的潛能進行開發(fā)。除此之外,還應該對學生的學習能力采用評價的方法,重視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使初中生能全面發(fā)展。《初中語文新課標準》中明確指出了:語文教學要正確處理語文素養(yǎng)和創(chuàng)新能力之間的關系,重視學生基本技能的培養(yǎng),幫助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同時,在中考里語文大綱也不斷發(fā)生著變化,作為新時期的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在實際的課堂上落實新課改的理念,深入的研究班級學生的語文能力,使學生能在語文學習中不斷提高能力。
1.初中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及現(xiàn)狀探討
當前的初中語文課堂上,一些老師認識到了新課改的重要性,對語文的教學觀念發(fā)生了些許轉變,然而初中語文教學依舊存在一些問題,具體有以下幾個方面:
1.1語文學習缺乏感悟思考
初中生即將參加中考,老師會對學生的語文成績格外上心,因此,在教學上常常采用“淺閱讀”的方式,只要求學生能通過死記硬背,淺顯記住基本的文學常識,然后,教師自己歸納中心思想。這個過程缺乏了對學生的深入引導,加上課后學生也不去主動思考,導致了文學作品的閱讀只是浮光掠影的形式,難以形成深刻印象。新課標對初中生的語文閱讀素質做出了量化要求,除了知道名著作者、主體思想外,還要能自主理解。然而在實踐中,教師根據閱讀目標編制講義,不重視新課標對學生自主能力的培養(yǎng),使得教學只做出了講解,卻缺乏感悟、思考的過程,形成部分學生能理解,部分學生淺嘗輒止、濫竽充數的現(xiàn)象,以至于學生語文思維能力長時間得不到提升。
1.2語文課堂教學沒能結合寫作
寫作一直是語文教學最重要的模塊之一,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也體現(xiàn)了學生的文學素養(yǎng)。法國啟蒙思想家狄德羅說:“?沒有感情這個品質,任何筆調也不可能打動人心?!爆F(xiàn)階段,很多初中語文課堂缺乏對情感培育的重視,這樣下去,學生的文章只會越寫越“空”,初中語文閱讀課程是與寫作分離的,“讀”是“寫”的基礎,缺乏廣泛的閱讀積累,就難以總結寫作技巧,無法感知語言奧妙提高寫作能力與水平。所以,教師在平時的閱讀指導上,不應該僅僅按照應試教育的要求照本宣科,將名著的閱讀教學,停留在知道故事作者和主要內容的基礎上。這樣長久下去不利于學生寫作水平的提高。
2.初中語文教學思路與方法的創(chuàng)新策略
2.1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當前,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得語文課程能利用信息技術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情感,對學生價值觀念的形成起到輔助作用。因此,中學語文課堂上,教師要善于利用信息技術,輔助教學。例如,在學習閱讀材料《傅雷家書》時,可以用多媒體設備聲情并茂的播放《傅雷家書》的內容,指導學生帶入自身的情感,想想父母的循循教誨,通過帶入角色,形成情感共鳴。課程結束后,要求學生寫一篇“《傅雷家書》中的教子之道”的感悟,學生寫下關于家庭教育、親子溝通的感悟以及人生志趣方面的道理,這樣用多媒體的方式能加深學生的情感體驗,有利于價值觀的塑造以及寫作能力的提高。
2.2巧設疑問,培養(yǎng)學生思維能力
語文新課改要求初中語文教學更加重視“以人為本”的思想,重視學生的主體地位,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巧設懸疑,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的能力。例如,在課外閱讀材料《駱駝祥子》的教學拓展中,要求學生讀完材料后,展開對文章內容的探討,思考幾個問題:“祥子為什么執(zhí)著于買車?”、“虎妞和小福子死去后,祥子的心理發(fā)生怎樣的變化?”指導學生在思考問題的同時,自主探究。培養(yǎng)其理解與探究能力。
2.3多元化教學,升華學生的情感體驗
語文除了能教知識,還能在一定程度上宣揚中華傳統(tǒng)文化,正確指引學生人生志趣和人生態(tài)度,因此在教學中不應該忽略學生的情感體驗教學,對情感體驗的培養(yǎng),也能促進學生的寫作,避免“假大空”作文出現(xiàn)。所以教師應該在課程上設計多元化教案,觸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比如在學習《我的叔叔于勒》這篇文章時的時候,教師應該先做出背景闡述,揭露資本主義社會金錢利益的黑暗一面,然后引導學生合理地對“于勒叔叔”和“我的家人”做出合理推測和評價,實施多元化教學,對課文思想進行重點講解,這種教學方式能夠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小結
綜上所述,新課改背景下,對初中語文教學的教學能力和教學方式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在這些要求的基礎上,還需要教師能有服務學生,培育“祖國幼苗”的思想,更新教學觀念,學會利用和創(chuàng)新多種教學手段,促進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 參? 考? 文? 獻 ]
[1]胡玉芳.新課標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思路與方法的創(chuàng)新探討[J].甘肅教育,2019(06):60.
[2]王宏宇.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思路與方法的創(chuàng)新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9(02):62.
[3]郭曉萍.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學思路與方法的創(chuàng)新實踐[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4(37):357-358.
[4]馬曉輝.課改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學思路與方法的創(chuàng)新實踐[J].學周刊,2017(05):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