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打擊樂課程對學生有著德育、美育、智育三方面的重要作用,而學前階段的打擊樂教育更是進行啟蒙教育的重要課程。打擊樂節(jié)奏強,強調參與者的協(xié)調能力,是開啟音樂教育的合適方式。本文從實踐意義、課堂設計以及延伸探索三方面探究幼兒園打擊樂教學的有效措施。
【關鍵詞】幼兒園;音樂教學;打擊樂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30-0239-02
從幼兒園教學的實踐經(jīng)驗來看,學前階段的幼兒對敲敲打打有著十足的興趣,并且總是在敲打中尋求某種節(jié)奏。因此,采用打擊樂教學進行學前音樂教學,不僅符合這一階段兒童的生理發(fā)展規(guī)律,也有利于學前兒童音樂教學的有效開展[1]。但是如何進行幼兒園打擊樂教學的課程設計關乎到音樂教學的課堂效率,因此,有必要就此進行探索。
一、幼兒園打擊樂有效教學的實踐意義
開展幼兒園打擊樂課程的切入點是對打擊樂和音樂的興趣,但是其最終的目標是為了幫助這一階段的幼兒實現(xiàn)多維度的發(fā)展。首先,幼兒園打擊樂有效教學具有美育意義,不同的樂曲包含著不同的情感內容,幼兒在欣賞、演奏這些樂曲時也能夠感受到這些被賦予的情感;其次,幼兒園打擊樂有效教學具有德育意義,樂曲長久以來都是樹德的重要表現(xiàn),歌曲的詞曲中飽含著要被表達的價值觀,幼兒在學習中也會被影響與感染;最后,幼兒園打擊樂有效教學具有智育作用,無論是演奏對動手能力、協(xié)調能力的培養(yǎng),還是通過配器方案選擇和比較,對思辨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的提升,都是實現(xiàn)智育的方法。
二、幼兒園打擊樂有效教學的課程設計
(一)幼兒園打擊樂教學課程導入
幼兒園打擊樂課程導入分為器樂基礎與情境布置兩方面的導入內容。要想幼兒能夠參與到打擊樂課程中,一方面要對打擊樂的樂器以及樂曲有初步的認識,參與打擊樂課程并非簡單的規(guī)律性敲擊,而是從認識樂器到打擊節(jié)奏,再到體會其中美感與情緒的過程[2];另一方面要為學前幼兒設計其能夠融入的相應情景,吸引其參與到打擊樂課程中,而并非被動地被教授,因為這關系到課程的教學效率以及教學意義,所以在課程初始階段,首先,應通過展示有趣的打擊樂表演引起幼兒興趣,并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幼兒認識打擊樂;其次,通過設計生活化、故事化、舞臺化的情境讓幼兒融入到教學情境中;最后,開始對幼兒進行多元化的打擊樂教學。
(二)幼兒園打擊樂教學教材改進
實際上,這幾年興起的幼兒園打擊樂課程并沒有真正適合的教材,目前常被用來教學的教材雖然節(jié)奏與內容適用于這一階段的教學,但是卻不能夠引起學生的興趣。而打擊樂課程需要學生全身心投入,不僅用心去體會旋律的節(jié)奏與美感,還考驗著學生的動手能力。從幼兒園音樂教學的經(jīng)驗來看,大部分幼兒在這一階段缺少對音樂的興趣,因此,需要通過改進打擊樂教材彌補這一缺失[3]。本文認為,能夠引起這一階段幼兒興趣的音樂主要來源于童話寓言故事和動畫片的歌曲,且其中大部分歌曲均屬于旋律簡單上口,旋律節(jié)奏變化單一的歡快類型。選取一些合適的歌曲作為幼兒園打擊樂課程的教材內容可以很好地吸引學生的興趣,也有利于后續(xù)教學的開展。
(三)幼兒園打擊樂教學方式選擇
承接上文對幼兒園打擊樂教材的改進,根據(jù)不同的教材階段和內容可以選擇不同的教學方式以便更好地開展打擊樂課程。第一,在打擊樂導入課程階段,可以采用展示教學法來幫助學生較好的認識打擊樂。一方面可以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打擊樂演奏,另一方面可以采用現(xiàn)場展示的方法演奏打擊樂。第二,在課程教學初期可以采用故事教學法和情境教學法,將從童話寓言故事中演繹出的歌曲重新與故事結合起來,給學生講一個故事,演奏一首樂曲,可以借助多媒體設備更加生動地展示出來;以動畫片中選擇的教學內容為基礎,設立教學情境,讓學生在動畫片的情境中感受打擊樂之美,學習打擊樂。第三,在課程進階階段可以采用PPT圖譜教學法,為學生精準示范演奏打擊樂的節(jié)奏,同時還可以通過PPT圖譜為學生展示樂譜,進而引導學生進行創(chuàng)造性思考,如嘗試不同的配器方案,比較不同配器方案在演奏時的不同之處等。
三、幼兒園打擊樂有效教學的延伸探索
(一)幼兒園打擊樂教學方法多元化
傳統(tǒng)幼兒園的打擊樂教學中,部分教師很難做到注重效果、因材施教,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打擊樂興趣,由于種種原因效果并不明顯。所以,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教學方法的多元化,采用展示教學法、故事教學法、情境教學法、互動教學法、PPT圖譜教學法等。
這些方法并非某位教師靈活選擇就能完成,而是應成立教學教研組,根據(jù)課程的變化,討論選擇出不同的教學方法,再通過教學實踐來不斷調整細化具體的教學方案。對待幼兒園的打擊樂教學,不應僅停留在培養(yǎng)興趣的階段,更應注重其在美育、德育、智育等多方面的重要作用。
(二)打擊樂課程中幼兒能力的提升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打擊樂課程中不斷提升學生的能力需要從興趣培養(yǎng)做起,并以興趣為導向,逐漸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動手能力、協(xié)調能力、思辨能力、創(chuàng)造能力等。
在課程第一階段,學生參與的方式主要是觀摩與欣賞打擊樂演奏,注重提升學生的樂感,陶冶學生的音樂情操;在課程第二階段,學生參與的方式主要是根據(jù)樂譜練習演奏打擊樂,注重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協(xié)調能力;第三階段,學生參與的主要方式是嘗試獨立選擇不同的配器進行演奏,并比較不同方案的差別與樂感,注重提升學生的思辨能力與創(chuàng)造力,同時進一步陶冶學生的音樂情操。
(三)幼兒園打擊樂教學的課后拓展
打擊樂教學需要連貫性來保持學生對節(jié)奏、樂感等的掌握,但是幼兒園階段的打擊樂課程開設的初衷本就是為了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進行橫向發(fā)展,因此,課時量遠不足以完成教學的最終目標。因此,應盡量將演示與觀摩打擊樂演奏安排在課堂外,將大部分的課堂時間留給學生演奏和思考,這就需要教師積極地對幼兒園打擊樂課程進行課后拓展。教師應和學生家長進行充分溝通,讓家長能夠理解這門課程的重要意義,并積極參與到課后拓展中。
【參考文獻】
[1]姚琛.幼兒園音樂教學游戲化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4.
[2]王洪雙.幼兒打擊樂的教學方法分析[J].北方音樂,2017(18).
[3]易大鑫.論我國民族打擊樂演奏藝術的藝術特征及其與現(xiàn)代音樂教育的結合[J].樂府新聲,2014(1).
【作者簡介】
鄭曉蕓(1972~),女,福建省三明市人,三明市婦聯(lián)幼兒園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