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劍
摘要:系列報道是多個獨立報道集合在同一主題思想下,以求對新聞事實作比較系統(tǒng)、全面、有深度的報道。在“讀文”時代,系列報道無疑是能夠讓讀者深度系統(tǒng)地了解新聞事實的“重器”。然而在當下的“網(wǎng)絡化新聞”時代,信息超載、載體超多、傳播者眾聲喧嘩、共識分裂、意義多元的語境中,系列報道如何再顯“重器”的作用?筆者以《大連日報》三則報道為例,加以闡述。
關鍵詞:系列報道;新聞;紙媒
一、有故事,讓系列報道有足夠的“體量”
在當下信息超載、載體超多的媒體生態(tài)中,系列報道要想抓住眼球,必須有足夠大的“體量”,也就是要有足夠的“事”來支撐。這個“事”不是單一的即時性事件,而是深化為故事。從專業(yè)性看,就是體現(xiàn)出對新聞價值的追求,以及對新聞性、故事性和可讀性的要求,在兼顧題材重大性的同時,也兼顧民生及個性化選題?!丁澳悄暧洃洝崩险掌系摹澳恪北徽业降墓适隆罚ā洞筮B日報》2017年3月1日至6月1日)就是一個較為典型的例子。
這個系列報道的切入點是大連現(xiàn)代博物館的館藏照片展,展出的老照片,呈現(xiàn)了大連幾十年的變遷痕跡,喚醒了幾代大連人的回憶。于是,大連現(xiàn)代博物館與大連日報社聯(lián)合發(fā)起當事人尋找活動——尋找“那年記憶”老照片上的“你”。大連日報社組織記者全程跟蹤這個活動,并以系列報道的形式及時推出。報道歷時3個月,共發(fā)稿18篇,在大連市引起了熱烈的反響,通過對找到的當事人的系列采訪,還原了具有城市市井時代標識意義的老照片的更多歷史細節(jié),從多個普通人物與事件人手,印證了幾十年變遷中,大連人親歷的大連故事和記憶。
有意思的是,這個系列報道已經(jīng)結束很長時間了,但尋找老照片上的“你”的故事還在延續(xù),這張老照片上的“你”,又找到了另一張老照片上的“你”,隨著這樣的循環(huán)與擴展,在共同記憶的催化下,老照片上的“你”們走到了一起,并成立了一個群,共同的記憶催生共同的情感,從尋找老照片上的“你”到尋找那個時代的“你”,這個群的故事還在濱城斷續(xù)發(fā)酵。
二、關注人,使系列報道更具貼近性
作為“一帶一路”連接歐亞大陸和日韓的重要節(jié)點城市,大連也是唯一被納入《21世紀“一帶一路”行動愿景》的北方港口城市。大連是如何發(fā)揮重要節(jié)點作用的?通過《大連日報》記者赴俄羅斯10多天的實地采訪,為大連、遼寧乃至東北對外開放與國際合作打開了一扇窗戶。透過這套報道也體現(xiàn)出“一帶一路”是港口企業(yè)發(fā)展的效益之路、創(chuàng)新發(fā)展之路和東北對外開放合作之路。
報道一經(jīng)刊出引起巨大反響,更是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jīng)濟效益。大連眾多進出口企業(yè)紛紛搭上中歐班列,將市場拓展到歐洲各國。中歐班列的良好運作效果也讓港口企業(yè)看到了“一帶一路”的發(fā)展前景,增強了信心,大連港隨后開通了中國唯一一條至斯洛伐克的班列。
系列報道的最后一篇——《每一個忙碌的人都是一條融通的紐帶》中描寫了中歐班列沿途的人們學習中文的情況。在俄羅斯,許多當?shù)厝嗽谂W習中文。在伊爾庫斯克,陪同采訪的當?shù)叵驅(qū)?,曾?jīng)在浙江義烏小商品市場做了三年生意,中文說得很好。此例說明,讓重大題材的系列報道,化大為實、變得可親可近,核心就是要“見事見人”。
三、多場景呈現(xiàn),讓系列報道有“畫”說
2017年5月,《大連日報》的《尋找大連最牛課間操》系列報道一露面,就得到了廣泛的關注。凌水小學的籃球操走紅全國,全網(wǎng)閱讀量1.3億。隨之,大連許多小學各具特色的課間操也陸續(xù)引發(fā)了積極的關注:2017年5月15日,《一條跳繩讓兆麟小學成為全國大課間示范?!返膱蟮兰耙曨l推出后,騰訊視頻點擊量16.1萬次,新華社、《中國日報》等多家媒體隨即來到該校采訪,中國教育網(wǎng)絡電視臺兩次錄制該校的跳繩特色,該節(jié)目網(wǎng)絡點擊量超過20萬次;2017年5月24日,《東華小學:八百多名孩子都會玩空竹》刊登,同時,運用無人機拍攝出了800多名孩子集體舞空竹的震撼場面,并配以靈動的圖片和詳盡的文字解說,騰訊視頻全網(wǎng)點擊量超過42萬次;2017年10月5日,《沙區(qū)實驗小學:每個學生都會“武功”》,無人機拍攝了全校孩子會“下腰”的精彩畫面,新華網(wǎng)、中國青年網(wǎng)等進行了全文轉(zhuǎn)載……
這個系列報道融合了圖片、文字、航拍、短視頻等多種技術手段,通過報紙、官微、公眾號等多種形式組合,實現(xiàn)了多場景呈現(xiàn),讓系列報道有“畫”說的效果,符合媒體融合的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