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香珺
摘 要:品德教育作為幼兒園教育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但就目前來看,幼兒園內(nèi)不僅是教學活動、游戲活動還是日常開展的活動都缺少對幼兒園孩子的品德教育。是以,要加強在教學活動、游戲活動和日常生活活動等方面對于品德教育的滲透。
關鍵詞:幼兒園教育;品德教育;滲透
引言
新時代下隨著我國幼兒教育改革事業(yè)的不斷向前穩(wěn)步發(fā)展,人們對于幼兒的品德教育具有越來越高的關注度。幼兒園教育是一個人一生中所接受的最基礎的教育,而幼兒品德教育則是幼兒園教育的根基。中國古代著名教育家孔子曾提出“以德育為主”的教育體系,其在《論語》中寫到“道之以德,齊之以禮,有恥且格?!睂懙木褪怯玫赖乱龑О傩?,用禮制去同化他們,百姓不僅會有羞恥之心,而且有歸服之心。幼兒的品德教育在當前這個普遍看重幼兒的智慧教育的社會中具有及其重要的意義。因此,幼兒的品德教育不僅應該在家長的以身作則的行為中進行,還應該在幼兒園教育活動中有所滲透。
一、幼兒品德教育的概念
關于幼兒的品德教育的概念目前中國的幼兒教育界還未有統(tǒng)一的界定,但通過相關的研究表示,幼兒的品德教育是培養(yǎng)教育幼兒品德的教育,是成人根據(jù)現(xiàn)代社會相關的一系列要求,對幼兒教育施加影響從而促進幼兒品德自主構建的教育。品德教育主要具有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情感教育以及培養(yǎng)幼兒的良好習慣。
在《新華詞典》中關于“滲透”一詞具有如下解釋:某種事物逐步進入其他的方面。而品德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滲透就是將品德教育逐步進入到幼兒園的各方面的教育中。
二、幼兒品德教育中的問題
科爾伯格和皮亞杰所代表的道德認知學派指出“兒童是其自己本身道德的構建者”,兒童的品德是主體和環(huán)境互相作用的產(chǎn)物,兒童的品德教育在于推動兒童的道德判斷。經(jīng)過相關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幼兒園內(nèi)大多數(shù)的游戲活動,作為指揮者和主導者的教師在制定游戲目標和游戲組織形式以及組織游戲的過程中,缺少了對于兒童作為主體的相關發(fā)揮。作為成年人的教師,應該將正確的道德觀念在游戲、教學或者是日?;顒又泄嘧⒔o兒童,但是不應該直接逼迫兒童去按照這些道德觀念執(zhí)行。正像美國教育家杜威所說的“可以把馬引導到水邊,但是不能夠逼迫馬兒喝水?!崩纾涸谛“嗷顒又械慕巧缪莸挠螒蛑?,兩個兒童關于角色分配的問題發(fā)生矛盾,小明想扮演“爸爸”,小浩也想要扮演“爸爸”,兩個兒童就這個問題發(fā)生爭吵,這時,老師直接決定說“不準吵架,由小明做爸爸”,小浩聽完老師是說的話以后也只能很不情愿的同意。在此案例中,老師采取的就是強制性的解決措施,只一味的用命令式的方式解決孩子的爭吵,并沒有引導教育孩子學會分享和謙讓的道德意識,從而就缺少了對于兒童的品德教育。
幼兒園中的相關教學活動是幼兒的成長、發(fā)展和知識獲取的源泉和基礎,也是一條對于幼兒進行品德教育的重要的路徑。但是很多教師將這一點都忽略了。比如:在對教學目標的制定方面,很多教師重視認知和技能目標反而卻忽略了兒童的情感道德目標。例如游戲活動“小兔子捉迷藏”的活動目標就是初步熟悉音樂的旋律,學習蹦跳的能力,并能夠根據(jù)音樂旋律節(jié)奏展開表演。這個游戲活動的活動目標僅僅只突出了兒童關于技能的掌握能力,反而忽視了兒童對于團結合作等道德意識的培養(yǎng)。
三、品德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滲透的方法
1.品德教育在游戲活動中的滲透
兒童是參加幼兒園中的游戲活動來認知世界、探究人與人之間的和諧關系以及對于體驗社會和處理問題的方式。游戲?qū)τ趦和某砷L發(fā)展具有很重要的意義。對于年齡較小的兒童來說,他們主要獲得品德知識,深刻體驗品德的行為方式的重要途徑就是游戲了,所以,將教師應該更加注重品德教育在游戲活動中的滲透,要將品德教育在活動目標、活動內(nèi)容以及活動過程中進行滲透。教師要在游戲過程中引導兒童學會團結合作、遵規(guī)守紀、公平誠實等優(yōu)秀的道德意識,讓兒童了解自己的行為是對還是錯,學會分享和謙讓,進而使兒童能夠具有正確的價值觀和是非觀。例如:在游戲活動中,一位小朋友不小心用手中的玩具打到其他小朋友時,會對不小心被打到的小朋友說“對不起”,此時,教師應該對兒童的行為加以表揚。對于游戲活動中那些不懂禮貌或者是搶別人玩具的小朋友的行為要及時加以制止并對其進行教育,從而引導兒童形成良好的道德習慣,深化兒童的道德意識。
2.品德教育在教學活動中的滲透
有關兒童認知的調(diào)查研究表明了:兒童在與外界積極主動的互相作用中發(fā)展認知能力并完成相關的認知構建。對于兒童的情緒情感的相關發(fā)展和品德行為等都需要與外界的環(huán)境互相作用。
教師在幼兒園內(nèi)的教學活動中,不僅要為兒童提供書本知識和經(jīng)驗經(jīng)歷等,還要重視教學活動中品德教育的滲透。例如:在中班活動《拔蘿卜》的游戲中,教師要引導兒童領略到團結合作的快樂,讓兒童充分感受到團體的力量。在大班活動《認識家鄉(xiāng)》的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兒童了解家鄉(xiāng),了解自己所在的幼兒園,從而擴大兒童的知識,培養(yǎng)兒童對于家鄉(xiāng)和祖國的愛戴之情,并且還能讓兒童了解社會和當前人們的工作和生活方式等。
在日常生活中,教師要重視幼兒教學環(huán)境的作用。兒童的情感、思維習慣和道德品質(zhì)等都能夠受到周圍環(huán)境潛移默化的影響。例如:在幼兒園中的水龍頭附近貼上“節(jié)約用水”的小標簽,在兒童學習的教室里貼上“懂文明,講禮貌。”的小裝飾等傳播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讓兒童潛移默化的產(chǎn)生正確的道德情感,從而讓兒童能夠每時每刻的受到積極健康文化的熏陶。
總結語
幼兒園內(nèi)的游戲活動、教學活動和日?;顒邮且豁椖軌蛴行囵B(yǎng)兒童品德的首要路徑。作為一項長期并且很艱巨的對兒童的道德培養(yǎng)教育活動,這是需要經(jīng)過不斷重復和并且需要長期進行實踐的一項過程,在此過程中,幼兒的品德教育不僅需要教師對其進行指導幫助,并且還需要家長與社會共同的支持配合。
參考文獻
[1]李盼.品德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滲透[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3124:108-109.
[2]彭巧芳.品德教育在幼兒園教育中的滲透[J].亞太教育,2016,21:3.
[3]李彥琳.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幼兒道德教育變革研究[D].西南大學,2012.
(作者單位:浙江省紹興市柯橋區(qū)楊汛橋鎮(zhèn)象緯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