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家群
漢字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載體,寫字教學是加強學生情感、意志等良好心理品質培養(yǎng)以及身體機能訓練的有效手段,對陶冶學生情操,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等具有重要作用。通過我多年的寫字教學實踐,有了自己的一些想法和見解,我認為應在以學生為主體的前提下,著重從“賞”、“聽”、“練”、“悟”、“背”五個方面培養(yǎng)學生寫字的各種能力 。
一、賞:提高學生觀察能力和審美能力
1、正確引導,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早在我國唐代,著名的書法家、書法理論家孫過庭在其所著的《書譜》中就已提出“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的觀點,由此可見,培養(yǎng)學生細致的觀察力和正確的觀察方法對于寫字教學多么重要。因而,在寫字教學中,教師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和良好的觀察習慣,讓學生學會觀察、善于觀察,從而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正確的觀察方法應該按從整體到局部、從大到小的順序進行,在寫字教學中,具體表現(xiàn)為“整體字形――結構比例――偏旁部首――筆畫特征”的順序。例如“孟”字:①、看整體字形; ②、分析結構比例:上下結構,上高下矮、上窄下寬; ③、觀察偏旁部首:“子”字頭,橫鉤至中部收筆,弧彎鉤的起筆和基點都在豎中線上,“皿”字底部左右兩豎合抱向內,四豎基本等距; ④、最后看筆畫:橫畫的長短對比,豎畫的粗細斜正對比,筆畫的呼應等。通過這樣長期反復的訓練,讓學生逐步學會正確的觀察方法,養(yǎng)成良好的觀察習慣,提高觀察能力。
2、通過引導學生科學地觀察,提高學生審美能力。
中國漢字字形優(yōu)美、端莊,筆畫輕重緩急、抑揚頓挫;結構疏密得當、錯落有致,嚴謹而又富于變化,其每一筆,每一畫都深具美感,可以說,漢字就是美的化身。魯迅先生曾自豪地說:“我國文字有三美,意美以感心,音美以感耳,形美以感目”,“它不是詩卻有詩的韻味,不是畫卻有畫的美感,不是舞卻有舞的節(jié)奏,不是歌卻有歌的旋律?!睘榇?,寫字教學者應重視發(fā)掘漢字本身美的因素,通過貼名家字畫、舉辦書展等活動創(chuàng)設優(yōu)雅的育人環(huán)境,用生動形象的語言引導學生欣賞精美的范作與范字,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意美、音美、形美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能力。
二、聽: 提高學生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1、生動形象的語言幫助學生理解 。
語言是表達感情,傳授知識、技能的重要工具。教學語言要講究藝術性,不能“茶壺煮餃子,有口說不出”,也不能“滾滾長江水――滔滔不絕”。授課時,講話要有高低快慢、抑揚頓挫的變化,要帶感情色彩,不能平平淡淡,要針對學生年齡特征變換語言方式,力求生動活潑,通俗易懂,便于學生理解。例如我在講授毛筆的執(zhí)筆方法時是這樣給學生講述的:“寫字執(zhí)筆的五個手指頭呀,就像五個用力推車上山的好兄弟,有推車的,有拉車的,還有扶住東西不往下掉的,最小的弟弟則是在一旁加油鼓勁的!五個人分工合作,缺一不可,所以要想寫好字,必須要讓五個手指密切配合才行。”這是多么形象的語言??!
2、優(yōu)美動聽的故事培養(yǎng)學生毅力。
在學習寫字過程中,恒心和毅力是至關重要的,能否堅持勤學苦練,是決定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練好字,學生必須具備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質。在我國綿延悠長的書法史上有許多膾炙人口的學書故事,比如“墨池”、“筆?!钡?,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愛聽故事的特點,適時講一些書法家的奇聞軼事來教育、激勵學生,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之中養(yǎng)成這種良好的品德、堅強的意志。
三、練: 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
實踐出真知,練習自古以來就是習字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掌握書寫技能的主要途徑。如果寫字教學中沒有書寫練習,那簡直是紙上談兵。據說大書法家懷素為了練好《千字文》,竟足足練了八百本!只有經過反復練習,才能讓學生熟練地把握書寫動作,掌握漢字的結構規(guī)律,才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所以,學生的練習也要經過多次否定自我,在多次的“錯誤嘗試”和科學的對比分析中領悟,也只有經過多次練習才會熟能生巧,獲得進步,才能把字寫得端正、勻稱和美觀。
1、常用的幾種練習方法。
古今練字常用的方法有“臨”、“摹”、“書空”、“描紅”等多種方法,教師要根據具體情況有選擇、有步驟地進行,要避免機械性的抄帖,要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調動學生的思維。要讓學生明白練字不在數(shù)量的多少,而在于準確地臨寫,否則,學生的練習會變成一種鞏固錯誤的活動,導致練習成為一項艱巨的任務,使學生逐漸失去興趣與信心。
2、“打氣筒” 教師在這個環(huán)節(jié)中必須扮演的角色。
德國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認為:“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的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與鼓勵?!?的確,教師在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角色應作一只出色的“打氣筒”。學生的審美能力還不是很豐富,他們對漢字美的認識比較原始和朦朧,教師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對漢字美的“原始認識”,對于他們在寫字方面表現(xiàn)出的朦朧認識和濃厚興趣,應予以及時的保護并引起高度重視。因為在興趣的控制下,大腦活動處于較強的興奮狀態(tài),它能促使學生主動地去認識某些事物,各項智能指標也將在興趣的促使下得到充分的發(fā)揮與發(fā)展。因此有人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人才成長的起點,成就非凡事業(yè)的沃土”,帶著興趣的學習是幸福的,“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教師要通過作品欣賞、現(xiàn)場演示、集字活動等手段讓學生感受漢字的美,點燃其純真好奇的火焰,培養(yǎng)學生對漢字的興趣與情感,使其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望,形成積極的心態(tài),主動的學習,并逐步養(yǎng)成專注、踏實、勤奮好學、積極進取、健康向上的心理素質和品德、意志。
四、悟: 提高學生思維能力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讓學生知其然,還要讓其明白所以然。悟性的高低主要是指學生大腦的思維反應能力的快慢程度,“真?zhèn)饕痪湓?,假傳一本書”,有時一個手勢、一個故事、一句話就可以使學生茅塞頓開、豁然開朗,把學生帶向成功的彼岸。例如:運用歸納法、類比法和對比法,讓學生找出相同、相近或相反的事物,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求同、求異思維;運用演練法,能使抽象的東西變得形象、直觀,讓學生在獲得充分感性認識的基礎上獲得理性認識,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能力。下面列舉幾種常用的方法:
1、類比法。
世界上很多偉大的發(fā)明都源于生活或自然現(xiàn)象給人的靈感,寫字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體驗和對周圍事物的理解,同漢字的結構特征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從中受到啟發(fā),感悟要領。例如:練武術時要求做到動作協(xié)調、重心平穩(wěn)、姿勢優(yōu)美、剛勁有力,那么,在寫“成、栽、或、戊、武、我、貳、夕”等字時也要做到重心平穩(wěn)、形斜字正
2、歸納法。
總結規(guī)律,分類學習,自古有之,如歐陽詢結體三十六法、黃自元間架結構七十二法、李淳進結體八十四法等。
3、演練法。
百聞不如一見,演示教學法在寫字教學中至關重要,通過教師的具體示范,可以使學生在充分獲得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加深對字形字義、筆畫特征的認識與理解,提高對漢字的整體把握能力。常見的演示教學法有“分步演示”、“連續(xù)演示”、“重點演示”和“對比演示”,教師應根據不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演示方法。
五、背: 提高學生記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背”是幾千年來習字所倡導的重要手段,也是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的基礎,它是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情況的反映。“背”有兩種訓練方法,一種為默記,另一種為背記。默記是漢字在頭腦中的再現(xiàn),當學生想到某字時,其字形結構則自動出現(xiàn)在眼前,即人們常說的胸有成竹,這種練習不需借助紙筆,可以隨時隨地進行,經常訓練可提高學生的形象記憶力;背記即為背帖,是默記的更高階段,能更直觀、更有效地檢測學生的學習效果,它要求對文字的形態(tài)、風格創(chuàng)造性的再現(xiàn)出來。它對學生記憶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都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字是一個人的另一張名片,是一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文化素養(yǎng)的一部分。寫字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漢字規(guī)律和小學生的認知特點,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書寫感覺,抓關鍵筆畫,科學施教,指導小學生寫好字,并寓育人于寫字教學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