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巧蓮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逐步推行,高中語文散文閱讀越來越受到師生的關注和重視,并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通過加強散文閱讀,高中生可以有效地提升語文知識的積累,充實語言文字,同時還能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鑒于當前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現(xiàn)狀,本文主要是對如何在高中語文中有效地開展散文閱讀教學的策略進行了詳細分析,以期為更好地實施散文閱讀教學提供理論指導和依據(jù)。
關鍵詞:閱讀教學;高中散文;策略
《語文學科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高中階段要求學生在課內外加強閱讀,培養(yǎng)閱讀的興趣和習慣,提升閱讀品位,掌握閱讀方法,提高閱讀能力,讓學生在閱讀中拓寬視野,領略人類社會氣象與文化,體驗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提高語言文字運用能力與思想文化修養(yǎng),豐富精神世界?!蓖瑫r還推薦了一些供學生閱讀的篇目,其中散文篇目就有如魯迅雜文、朱自清散文、葉圣陶散文等。并且要求這些散文在各個學習任務群中都可以作為備選篇目。由此可知,散文閱讀貫穿了整個高中階段的語文教學,學生需要通過加強散文閱讀來提高閱讀能力,領略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下面具體探討高中語文散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高中散文教學的重要性
近幾年來我國對于語文的重視程度在不斷地提高,散文教學的地位也逐漸提高,語文教材中的內容也發(fā)生了一定的變化,在新的教材中加入了很多品質較高的散文,新散文的加入豐富了書本的內涵,讓教學的內容更加多樣化,還可以有效地改良傳統(tǒng)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模式等。隨著我國科技發(fā)展水平的提高與互聯(lián)網的普及,多媒體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范圍在不斷擴大,通過多媒體能夠讓學生了解更加多樣化的內容,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散文學習興趣,還能夠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一直以來散文的表達方法都被廣大人民群眾所認可,“形散而神不散”是散文教學過程中最主要的一個觀點,它能夠讓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更加深刻地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情感,讓老師的教學不受文章的主題所限制,可以讓學生從不同的角度來分析學習文章。
二、高中散文教學現(xiàn)狀分析
1.課程的設置不合理
在當前發(fā)展情況下大多學校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都依舊使用傳統(tǒng)的課程模式,課程的環(huán)節(jié)比較多,教師會嚴格地按照課時來安排教學活動,導致課程環(huán)節(jié)非常多,而且老師是教學的主體,大多知識都是由老師進行講解,老師講的過多,導致很多學生只是摘抄老師的筆記,并沒有進行獨立的思考。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觀念使得老師進行灌輸式教育,教學的主要目的就是讓學生獲得高分數(shù)。在散文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地考慮到學生是否獨立思考進入散文情境來體會作者的想法,不合理的課程設置使得老師的教學水平不能夠充分地發(fā)揮,影響整體的教學水平。
2.教學方法不合理
中國漢字博大精深,字詞的意思非常多變,語句的組成比較復雜,很多散文都非常深奧,這對于學生的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的要求是比較高的,文章的思想內涵是需要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逐漸探究的。教師多多變換教學方法對于學生的學習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在當前情況下,許多教師在散文教學過程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很多老師盲目地模仿先進教學方法,但是其并不能將先進教學方法的作用充分地發(fā)揮出來。還有一部分教師依舊使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不利于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三、散文閱讀技巧概述
1、明確課堂教學內容,把握散文結構
散文作者表達自己獨有的人生體驗,教學的重點不是作者通過文本描寫的對象,而是作者所創(chuàng)造的對象中蘊含個人對人生、對自然的獨特感悟,將文本背后的情與理讀出來才是最終目的。這就需要教師根據(jù)文本和學情確定課堂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把握散文的整體結構,從而體會重要字詞句段的含義,領會作者表達的情感。
2、運用想象教學方法,深入理解文本
作者在文本中描述的東西有生活經驗也有想象的事物,讀者和作者有不同的生活經驗,無法從生活經驗當中領悟文本,依靠的大多是想象。這表示教師在散文教學中可引導學生開拓思維,用想象教學方法指導學生鑒賞文本中的人物、景物、事例,如身臨其境一般[1]。并且散文作者經常使用修辭手法,在品味散文時就要基于修辭手法展開想象,深入理解散文。
3、鼓勵學生自主思考
散文最大的風格特點就是形散而神不散,想要體會散文的精髓,領略散文獨特的魅力,是語言傳授所達不到的,反之,現(xiàn)代散文對于每個讀者來說都會有不同的感受,每個人在體會中會產生自己獨特的想法。而高中階段的學生大多都已成年,其思想體系也正在不斷形成和完善,他們具有自我作為獨立個體的思想,因此,教師不能將一貫的閱讀技巧或者自己對文章的理解強加給學生,而是要鼓勵學生自主思考。比如,在面對一篇現(xiàn)代散文時,教師要拋開固定的閱讀模式,首先讓學生自主閱讀,將第一遍閱讀的感受記錄下來,再多次閱讀并記錄下每次的感受。其次,在反復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會通過自己的思考對文章有個大致的把握,對文章的思想情感有一個基本的奠基。最后,再由教師加以引導,從而對文章進行抽絲剝繭,進行全面掌握。
4、掌握略讀與精讀的閱讀技巧
給學生傳授閱讀的方法是十分重要的。這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是停留在字面上的理解,而是得到更深的體會。閱讀分為精讀和略讀。對于一些新聞、小說等體裁的文章,通常采用略讀。對于這類文章,只要求了解大意,對其內容不需要詳細的理解和分析。但是閱讀散文時,多采用精讀的方法,即常常需要反復研讀,邊讀邊想,反復思考其中蘊含的情感,對于其中精彩的句子和段落,更是要反復理解,感受人物內心的感情世界,體會作者的寫作方法,并將這種方法應用到自己的文章中。久而久之,自己的寫作能力也會提升。
結語
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散文是不同忽視的部分,有效的散文教學不僅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語文能力,還能提升學生人文素養(yǎng),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務必要在日常散文教學中明確課堂內容,引導學生把握散文結構,同時運用新穎的想象教學方法,促使學生對散文文本有更深刻的理解,在散文情感空間中形成共鳴,從而提高學習效果,保證散文教學質量和有效性。
參考文獻:
[1] 方明星.高中語文教學中的散文教學[J].華夏教師,2017(24):34.
[2] 楊年軍.淺析高中語文教學中散文閱讀的開展方法[J].學周刊,2018(16):123-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