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大爺
記得剛上大學的時候,母親從鄉(xiāng)下趕來看我,都不好意思往校門里進。她沒直白地說出那句“媽怕給你丟人”,而是特地挑了個充滿文化氣息的說法:媽怕影響你的人際關系。
正中下懷。她給出了一個很冷的理由,讓我勸說起來也有的放矢。我拉起她的手往校門里邁,邊走邊跟她做了一番理性分析:
您的目的不就是想讓你兒子在同學間收獲許多高質(zhì)量的人際關系嗎?高質(zhì)量的人際關系想要建立起來,最起碼得占兩條:第一,你兒子是好樣的,讓人覺得值得一交;第二,對方是好樣的,讓你兒子覺得志趣相投。
那我們來設想一下,如果我出于所謂的面子,連跟我媽攜手散步的氣度都沒有,那我是什么?我就是一小人哪,誰會愿意和小人交朋友呢?再者,如果我跟你在校園里走,被某位同學撞見,他因你的穿著和身份便對我產(chǎn)生鄙夷,或是因為我出身低微就不和我打交道,那這樣的人算什么?一個目光狹隘的人,別說交朋友了,連稱其為“大學生”的必要都沒有,這樣的人際關系,不要也罷,且早斷早好。
正好您今天一來,可以幫你兒子樹立一個光輝的形象,還無形中幫我篩掉了那些沒資格做你兒子朋友的人。所以,咱們今天的宗旨:不光要走,還要大大方方地走,且遇到的熟人越多越好,你說在理不?
等我啰唆完這么一套,倆人已行至校園深處了。母親那天很高興。
很多時候我們不敢堅持正確的事情,多半是怕得到壞的結(jié)果。可是結(jié)果有時也結(jié)爛果,不要因為怕見到爛果子,就不敢搖那棵樹。我們堅守美好,該怎么樣就怎么樣,目的并非把所有的果子都揣進兜里,或與每個人都掛上“朋友”;也是為了把那些爛掉的果子蕩下來,把那些本就不值得交的人排出去。
反之,如果失了這份最基本的底氣與自信,一味迎合討好,委曲求全,哪怕一時把這床被子鋪得平整,看起來和諧雅致了,但逃得了初一,逃不過十五,因為最根源的矛盾一直存在,我們抹平的僅僅是表象,日后這床被子鼓包,是早晚的事。
更何況,以笑態(tài)迎不值得,何以報答值得者?沒有區(qū)分度的感情正如缺了堤岸與邊界的河流,大水模糊的不只是你與某一撥人的矛盾點,同時也含糊了你對另一撥人的真心。
事實上,那次我與母親同游校園的場景,還真的被一個同學看到了。第二天去上課時,她走來問我:你昨天帶阿姨來學校了呀?我笑著說是,她同樣莞爾,坦誠道:真好,看你們笑得很開心。
也是如此,我與她建立了很深厚的友誼。4年后,畢業(yè)前我才知道她的家庭背景,暗暗感佩,且在一次回家時跟母親提起這件事來:您看,真正有教養(yǎng)也值得一交的人,根本不會因為這些因素對咱們好感降低,反倒是一些虛榮過客,對此長戚戚。
有一段電影情節(jié)讓我印象深刻:美國一個家庭圍著桌子吃晚飯時,小兒子對父親抱怨,說他以后不想和姐姐一起上學了。原因是姐姐身體殘疾,走路的樣子有點兒怪,男孩兒的一些小伙伴經(jīng)常對此嘲笑,他怕再這么下去,會耽誤他和小伙伴的友誼。這時,父親把最后一塊牛排放進嘴里,邊嚼邊輕松地說:嗯,我想你該換一批朋友了。言罷,吹著口哨,轉(zhuǎn)身去刷碗。
我在這一段里,撞見了一種極好的家庭教育。
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就像放煙花,你沖夜空中拋射出什么樣的圖案,自然就會招來什么口味的觀光客。如果說真的有什么一以貫之的游戲規(guī)則,那么應該是:持續(xù)釋放美好,堅持做正確的事情。
這世界上有一種悲?。阂晃浑x你好遠的人看到夜空中的那抹美好,決定向你走近,結(jié)果走到你跟前,恰好趕上你在迎合另一撥觀眾,他便難掩失望之情。而當你持續(xù)將一種圖案勇敢且堅定地釋放,哪怕它只是一根羽毛,也總會引來屬于你的那只飛鳥,它跨越萬水千山,沿著圖案向你遷徙。等你們最終相遇,會異口同聲地說一聲:你好哇,同路人,見到你可真高興!
李云貴薦自《哲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