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旭東
摘要:“整本書閱讀”的策略探究,首先要明確“整本書閱讀”課程建設的課程目標定位,其次要明確“整本書閱讀”課程建設的課程內容選擇,再是要明確“整本書閱讀”課程建設的實施過程設計以及對于“整本書閱讀”課程建設的評價方案構想。由此為中學語文課堂的課程改革提供些許建議,幫助更好地進行中學語文閱讀課堂改革,推動中學語文閱讀課堂的“整本書閱讀”課程建設。
關鍵詞:整本書閱讀;策略探究
在大力倡導素質教育的當下,語文課堂的改革迫在眉睫。而作為語文教育的重中之重,閱讀課的改革必然深受重視,從閱讀課閱讀內容、閱讀技巧向閱讀策略教育轉變到閱讀課師生角色轉變等方面,語文閱讀課的改革都需要大跨步地進行。而在長久以來都由語文單篇課文教學大行其道的時代中,“整本書閱讀”這個理念的提出仿佛中學語文教育改革界的一股清流,新奇而獨特。但由于教師和學生對長期固化教學和固化學習的慣性,加之缺乏明確系統(tǒng)的教學指導,許多教師面對整本書閱讀教學時手足無措,學生對此也是鮮有策略,因而導致整本書閱讀教學現(xiàn)況不盡人意。所以我們有需要且有必要對于如何進行對“整本書閱讀”的改變等問題進行探討。
一、課程目標定位
關于“整本書閱讀”的課程目標定位,我們可以將其從宏觀層面作以下表述:第一,具有廣闊的閱讀視野;第二,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第三,多角度探究文本意義;第四,建構合理的閱讀策略。若在具體課堂需要具體到不同的閱讀書目,也可以以這四個方面作為基礎來確定微觀層面的教學目標。
所謂閱讀視野,就是指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時所要具備的并且在閱讀結束后應當具有的文學理解視野。比如在閱讀《水滸傳》時,“整本書閱讀”讀者首先要建構古代歷史小說的概念并能夠描述出中國古典小說“文備眾體”等的特點,要能夠辨識出源自小說中的熟語并能加以正確運用,讀后要能領略并陳述兵法韜略的絕妙之處究竟為何。所謂閱讀習慣,通常是指學生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時要做到將閱讀時間進行合理化規(guī)劃;在一邊閱讀的同時要一邊做好讀書筆記、讀書札記或者是讀書體會,并在閱讀結束后寫好讀書心得;若是“整本書閱讀”的對象“整本書”容量較大,還需要學生做到邊閱讀邊回顧,將正在閱讀的內容與前面章節(jié)加以整合建立聯(lián)系。所謂文本意義,通常是指從多角度、全方位、個性化來理解“整本書閱讀”所讀文本,比如小說閱讀中的理解人物形象,詩歌閱讀中品味意象意境的藝術魅力,散文閱讀中體會細膩的情感表達等。所謂閱讀策略,首先是融入,即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時讓自己融入文本當中,可以是和文本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運共同經歷喜怒哀樂,也可以是走進文本作者的內心順著文字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是重構,即在進行“整本書閱讀”時要注重梳理文本,比如小說當中的情節(jié)脈絡、散文當中的情感變化,要能夠提取小說中不同的人物和事件進行重新整理組織進而形成新的思考和認識。
上述這些教學目標顯然是語文單篇課文難以或者無法承擔的,所以說相比語文單篇課文的閱讀,“整本書閱讀”更容易幫助學生開闊閱讀視野、養(yǎng)成良好閱讀習慣、多角度深層次探究文本意義、建構合理的閱讀策略,最終邁進成熟閱讀者的行列。
二、課程內容選擇
在討論“整本書閱讀”的課程內容選擇時,需要解決兩個問題:讀什么和教什么。
首先,“讀什么”討論的是“整本書閱讀”的課程素材載體。讀什么呢?似乎并沒有一定之規(guī)規(guī)定“整本書閱讀”的閱讀范圍,但終究也不外乎兩點,學界公認的優(yōu)秀作品和學生喜歡讀的作品。所以通常是以這兩點為基礎來進行篩選符合學段目標和學生年齡心智特征的書目,以達到真正滿足學生培養(yǎng)和提高閱讀能力和精神成長的需要。但是在落實到具體選擇書目時需要處理好幾對關系:一是課標規(guī)定和校本特色的關系。課標一般會推薦一部分閱讀書目,但是由于地域差異或者學校不同容易造成教育情境的不同,因而課標所推薦的書目其實并不是適合于所有的學生。所以學校也需要依據自身的校本文化特點和校園生活特色,在課標的推薦書目的基礎進行增減調換,以確定真正適合本校學生閱讀的書目。二是教師指定書目和學生選擇書目的關系。教師指定閱讀書目,目的是借助師生共同參與“整本書閱讀”來發(fā)現(xiàn)問題、組織學生交流討論解決問題。所以教師推薦書目可以增加師生共同的閱讀內容,這更便于師生之間確立共同話題,使得學生在交流過程中更好地分享體驗、保持高度的閱讀興趣。但需要注意的是,教師指定書目時要注意其指定的閱讀書目不能過多,必須還要留出學生對于書目的自主選擇時間,以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化選擇和個性化發(fā)展,使得學生可以在“整本書閱讀”中完善自身能力,并形成更加合理的知識結構。第三是關于文學作品和非文學作品的關系。顯然,“整本書閱讀”并不應只限于文學作品這個框架,非文學作品也要在閱讀課程內容文本選擇占有一定比例。當然文學作品是學生進行課內語文學習的一大“實踐基地”,在文學作品閱讀的基礎上學生可以對課內學到的方法和策略加以利用進而推進整本書的閱讀;而非文學作品則可以看作是學生的“世界之窗”,通過這類書籍的閱讀,學生可以有所憑借地走進更為廣闊的生活來縱觀歷史與現(xiàn)實以及橫覽不同的生活與研究領域。這里說到的除文學作品之外的閱讀內容,至少還要涉及歷史、科學、哲學和藝術等等方面,以此真正實現(xiàn)閱讀視野的拓展。
其次,“教什么”主要指向“整本書閱讀”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單篇課文的教學內容不同,“整本書閱讀”的教學內容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宏大背景。相比較于單篇課文來說,“整本書閱讀”內容具有更大的開放性,它可以為學生提供更為廣闊的探究平臺。在單篇課文里常常只能展示到人物、情節(jié)或環(huán)境的某一個“橫截面”,或者只能平面地塑造形象。但“整本書閱讀”不同,它的信息量大、提供的背景材料充裕,這可以非常方便地讓學生可以在一條 “縱貫線”上立體地關注人物形象變化和故事情節(jié)發(fā)展,可以使學生在更多維度上有所發(fā)現(xiàn)。二是深度思考?!罢緯喿x”中的“整本書”內容更為充實豐富,學生每次走進文本都可能會有全新的的發(fā)現(xiàn)或思考。再加上如果能夠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補充相關的文藝理論,將更好地推進學生的閱讀過程、大大增加學生思考的深度。三是策略運用。在前文我們討論到,“整本書閱讀”的豐富內容為學生營造出了更為復雜的閱讀情境,當面對這樣的情境時,學生就需要不斷地建構閱讀策略來突破難點、解決問題。所以在“整本書閱讀”的復雜閱讀情境中,學生通過不斷探尋新的閱讀方法,通過不斷積累新的閱讀經驗,從而建構新的閱讀策略。四要多元體系下的知識建構?!罢緯喿x”涉及的學科領域比較廣泛,而在多學科的知識為背景的體系下,學生更容易發(fā)現(xiàn)自己的閱讀興趣,甚至由此找到未來發(fā)展的方向。所以除了文學的熏陶漸染,“整本書閱讀”也可以以其自身優(yōu)勢為學生補給科學概念,提供各個不同領域的知識體系,并為學生走進知識世界提供更多方向、更多選擇、更多路徑,為學生探尋未知世界打開更多的窗口。
三、實施過程設計
一個合理的“整本書閱讀”整體規(guī)劃能夠對學生的閱讀起到十分有效的促進作用?!罢緯喿x”的實施過程設計,有一個要求是要充分體現(xiàn)其“整”的特點,這也就是說在設計“整本書閱讀”的實施過程時需要對閱讀與鑒賞、表達與交流、梳理與探究等活動進行合理搭配組合,要做到幫助學生在基礎閱讀、檢視閱讀、分析閱讀和主題閱讀的基礎上再去完成不同類型的學習活動,并在此過程中做到豐富原有的言語實踐經驗、提高學生對語言和情感的審美品位。在梳理探究“整本書閱讀”的內容特點、語言風格和情感傾向的同時,應當要做到聯(lián)系閱讀內容、聯(lián)系學生自己生活的世界,以完成文化的傳承與理解。“整本書閱讀”的整體規(guī)劃的主要主體包括教師和學生。教師主要負責根據閱讀書目特點進行整體規(guī)劃學生進行自主閱讀、集體討論、展示交流、拓展延伸等等“整本書閱讀”教學活動,并為學生設計“閱讀學程”,借助所設計的學程完整具體地呈現(xiàn)“整本書閱讀”的一般流程,憑借著學程督促學生用比較科學而合理的方式來 完成閱讀任務。學生則需要根據自身特點自主制訂獨特的閱讀計劃,并用設計表格等方式記錄閱讀過程和階段成果。而具體到教學的實施過程,大致可以將其分為 “自主閱讀指導”“課堂閱讀交流”兩個部分。首先教師可以借助“學程”來作為督促學生完成自主閱讀的工具,這里的“學程”可以分章節(jié)設計,每一個章節(jié)都包括了閱讀內容、閱讀任務、過程要求和成果要求四部分,通過細致而明確的任務對學生高質量地完成自主閱讀做進行引導。其次,“課堂閱讀交流”可以以推薦導讀課、過程指導課和成果展示課為主要的三種課型,其中推薦導讀課的功能是在激發(fā)學生在“整本書閱讀”前對閱讀的興趣,并制定好閱讀計劃。過程指導課的功能主要指在“整本書閱讀”進行中學生提出問題、教師解答問題,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運用各種不同的策略來使學生的產生認知沖突,繼而再借助師生交流活動來化解學生的認知沖突,使其獲得成長。成果展示課包括展示“整本書閱讀”的成果以及學生在閱讀前的原有基礎上通過“整本書閱讀”得到的提升。
在大力提倡素質教育的今天,中學語文教育也在加快著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步伐,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就是語文學科為全面提高學生語文能力的一大進步。讓語文教師以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內核對學生進行教育教學可以更好地發(fā)揮語文教育的作用,讓學生以語文核心素養(yǎng)為根基進行中學語文學習可以更好地推動其語文能力的全面提升。而在語文素養(yǎng)視域下,讓“整本書閱讀”重回語文教育界,便是對中學語文閱讀的教育教學的一大改進。事實證明,“整本書閱讀”確有單篇課文學習所不具備的優(yōu)勢之處,“整本書閱讀”對于中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提升也具有其他閱讀方法所不可比擬的優(yōu)勢。因而我們有必要大力提倡語文“整本書閱讀”這一閱讀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8]吳欣歆.語文課程視野下的整本書閱讀[J].課程.教材.教法,2017,37(05):22-26.
[9]管然榮,陳金華.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冷”思考[J].語文建設,2017(10):65-69.
[10]程翔.從“整本書閱讀”的學科定位談起[J].中學語文教學,2017(01):8-11.
[11]蘇立康.整本書閱讀:一個值得關注的熱點問題——讀《書冊閱讀教學現(xiàn)場》[J].人民教育,2016(24):68-69.
[12]李衛(wèi)東.混合式學習:整本書閱讀的策略選擇[J].語文建設,2016(25):12-15.
[13]吳欣歆.探索發(fā)展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可操作性表達[J].中國教師,2016(09):39-43.
[14]劉荃.“整本書閱讀”的教學價值[J].小學語文教學,2016(07):4-6.
[15]劉霞.整本書閱讀中如何進行有效的討論指導[J].新課程學習(上),2014(11):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