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幼菊
毛澤東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并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边@句話同樣適用于課堂教學:學生一時專心聽課很容易,但要學生時時刻刻認真聽課則難。他們活潑好動,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課堂中經常發(fā)生一些小插曲。例如,同學之間說悄悄話,前后桌之間打鬧等等,這些小插曲會影響課堂紀律。不少學生自學能力差,若沒有認真聽課就很難掌握好知識。因此,課堂紀律管理對于我們這些新教師來說可謂是最難啃的骨頭。所以掌握一些有效的課堂紀律管理方法顯得尤為重要。以下是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總結的課堂紀律管理策略。
一、把握班級整體
1.科學民主的班級管理
科學的管理班級必定要所有學生的參與。首先老師和學生共同制定班規(guī)。具體做法是要發(fā)揮班級民主的作用,由學生將自己的想法寫成小紙條,然后將收集到的紙條進行統(tǒng)計,最后形成一個班級班規(guī)的雛形。當然,還要有人來監(jiān)督班規(guī)的執(zhí)行。管理人員也應由學生們自己推選產生,并告訴學生如果有遇到困難,要及時反饋給老師。教師在每個階段也應及時進行總結。堅決杜絕所有的事情都是由老師自己一個人來做,或者由幾位主要班委說了算的情況。因為我們的目的就是要打造優(yōu)秀班級,讓學生對自己的班級有自豪感。只有良好的課堂秩序,才是教和學的前提保障,才能維護課堂秩序,以便能夠更多、更快地學到知識和技能。所以,當我們班上決定一些重大事情的時候,都是通過民主投票,以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決定是否推行。
2.明確紀律教育的目的
紀律教育是手段,不是目的。教育實踐中,有些教師卻往往為了紀律而紀律,甚至為了所謂的“權威”而紀律。這是落后的教育觀念,也是對教育“權威”的誤解。有些學生好動愛玩的天性在老師為了教學而教學,為了成績而成績的教學活動中被扼殺了。筆者認為維護紀律并不是為了讓孩子失去可愛的天性,而是去尋找快樂的天性,是為了讓學生更有效地學習并健康成長。因此只有對紀律教育的正確認識,采用正確的方法,多些耐心,曉之以情,動之以理,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
3.做好后進生的轉化工作
一方面,后進生的學習能力比較差,經常出現(xiàn)部分學生不完成作業(yè)的現(xiàn)象。另一方面,在課堂教學中,這些后進生是課堂紀律中的麻煩制造者:打鬧發(fā)出怪異的聲響,不一而足。對于這一類學生,教師要做的不是對他們進行訓斥,也不是安排特殊座位,而是應該從根本上了解他們,多和他們做朋友,多和他們溝通同時還要與家長溝通,與他周圍的同學溝通,有針對性的給與他們更多的關愛。因為潛移默化的教育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以班干部的職能,多分配一些任務讓學生做,讓他們更多地參與到班級管理中,樹立主人翁的意識,就會自覺地想著為班集體做事情。最重要的,是要尊重每一位學生,將每個學生都看成可塑之才,從內心深處去感染他,這樣后進生的問題就比較容易解決了。當然,前提是老師得有一個廣闊的胸懷。在我們班級,學生只要有一點點進步,有一點點改變,就給予表揚鼓勵,這樣有利于樹立他們的自信心,讓他們愛上教師,愛上課堂。
二、功夫在課外
1.課下做足文章
與學生的溝通不僅在課堂上,課下也很重要。教師在日常生活中應該多與學生接觸,與之溝通,不能因為他們是兒童而保持一個過高的姿態(tài)。如果師生之間互相了解,達成默契,那么解決課堂紀律問題也就比較容易了。筆者下課時就是學生的姐姐,經常和他們有說有笑,促進了和學生的友誼,學生上課的紀律就會比較好,學習的積極性也會比較高。
2.注意與家長的溝通協(xié)調
教育只有在學校和家庭共同聯(lián)手之下,兩者互相努力才能取得好成績。對于課堂紀律問題,要及時與家長溝通協(xié)調,學生有什么學習上的問題,要及時匯報家長,家長有什么問題要及時反饋給老師,雙方共同想方法。例如,在課上看見某某同學上課吃東西,筆者在課后和孩子玩耍的過程中詢問當時的情況,再和家長反饋情況溝通。教師和家長只有把情況反映出來,摸清孩子出現(xiàn)問題的根源所在,對癥下藥,才是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學習進步的好方法。
3.采取獎勵措施
主要是為了調動學生上課的積極性。高年級的學生在課堂上經常不愿意回答問題,也不自信。針對這種情況,筆者對課堂中認真聽講主動回答問題和遵守紀律的學生予以表揚,當累計到一定數量時,可以獎勵優(yōu)秀個人小組,獎品由學生自己決定,例如,零食、水果、減輕家庭作業(yè)等等。
4.要充分備課
想讓學生在課堂上有所收獲,教師在備課時就必須明確怎樣的安排有利于引發(fā)學生的思考,利于學生獲取知識。教師要知道哪些知識要講,而哪些知識留著不用講完;再結合班級的實際情況,針對不同班級不同學生,實施不同的教學方法,盡教師最大的努力,調動學生在課堂上的積極性,同時在上課過程中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要以學生為本為前提。這樣在課堂上才能做到收放自如,才能確保在實施教學過程中順利進行,上好每一節(jié)課堂。
三、教學過程要得法
1.明確每一學科的教學規(guī)則,提前做好預防
數學老師有數學課的要求,語文老師就要有語文課的要求,要讓學生在課前就有一個明確的紀律意識。如果有學生違反紀律,要嚴格執(zhí)行。同時課堂規(guī)矩不能經常改變,而是要經常性強化、提醒,讓學生形成習慣。
2.上課要走到學生當中去
教師不應該把教學的范圍局限在講臺,那樣對于后排的學生是關注不到的。所以,筆者在上課的時候,經常拿著遙控筆無規(guī)律地在課堂上來回走動。走下講臺,走到學生當中,不僅可以及時制止違紀行為,還可以及時發(fā)現(xiàn)問題,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
3.適當的提問,做課堂練習,讓同學站起來回答問題
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教師在上課過程中經常性都是自問自答,容易造成學生不愿意回答、走神的現(xiàn)象。讓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并且不要吝嗇贊美期望喜歡關愛的鼓勵和表揚,可以使學生長時間的保持良好的聽課狀態(tài)。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提問時不應集中于幾個學生,應當為了全體學生的思考和注意力集中而提問,讓學生養(yǎng)成積極思考的習慣,將大大提高教學質量。
4.課堂要張弛有度
這在備課時就該下功夫。對小學生來說,課堂上過于枯澀的教學內容學生聽起來很無趣,很想打瞌睡,同時學生往往也很難理解。越有趣味的上課內容,學生越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比如,順口溜當做課堂練習。但是不宜過多,否則課堂紀律不好把握。
5.建立興趣點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上課過程中,教師應當努力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因為離開興趣就談不上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教師在備課時要設計學生的興趣點,激發(fā)他們的好奇感。此外,興趣的培養(yǎng)還在于知識的應用。當學生通過實踐體驗認識到知識力量所在,感受到駕馭知識的快樂,就愿意主動地學習。
課堂紀律管理是我們不斷探索的課題,既要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習效率,打好基礎,又要使教師和學生增進了解和信任,建立和諧師生關系,我們年輕教師任重道遠。
參考文獻:
[1]浦金枝,付健.談小學課堂管理的藝術[J].課程教學研究新教師教學,2013,2.
[2]蘇霍姆林斯基.給教師的建議[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3,4.
[3]陳龍才.用五個一管理班級紀律[J].黑龍江教育小學版,20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