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惠
【摘要】班主任是小學教學的主要力量,在小學生身心的健康發(fā)展階段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小學生是一個相對特殊、弱勢的群體,心智還在發(fā)展階段,需要老師的教導、指引,幫助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念,這時就需要老師與小學生建立一個和諧的師生關系,積極地溝通交流,及時了解學生的想法,幫助學生解決現(xiàn)存的問題,幫助小學生健康地成長。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學生;和諧關系
四年級正是小學生成長的一個關鍵期。學生由中低年級向高年級過渡,課業(yè)開始增多,開始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由被動學習進入到主動學習階段。同時,他們的個性也開始出現(xiàn)差異,身體開始發(fā)育,高矮胖瘦各不相同,心理方面也出現(xiàn)不同,一些孩子逐漸對一些抽象的概念、道理有了一定的思考和了解,但部分孩子還停留在原來一二年級的思維。四年級的孩子需要老師更密切的關注與溝通交流,及時對孩子的行為進行指導更正。這時就需要一個和諧的師生關系的建立。
一、小學班主任與學生之間關系存在的問題
第一,班主任對自身定位的偏差,缺乏與學生和諧關系的建立。班主任對自己的定位不清晰,沒有意識到自身工作的的重要性和意義,認為自身的任務就是進行基本教學工作,但是班主任的責任是重大的,他不僅是學生的授課老師,還是學生的人生指引者之一,需要處理學生方方面面的事物。如果班主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在面臨巨大的工作量時產生消極負面的情緒,產生抵抗心理,最后造成不可估量的影響。因此班主任要明確自身的定位,確定自己的工作職責,以一個積極的心態(tài)去面對將要面對的工作,建立好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使學生信服,聽從安排。例如,在課堂的互動活動,此時老師就可以卸下架子,以一個朋友的身份自居,與學生一起做游戲,跟著學生們的腳步走,融入學生的圈子,這時他們會毫無保留地將自己展現(xiàn),可以從中發(fā)現(xiàn)學生存在的問題,指導他們的喜好,更好地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第二,教學理念存在一定程度的偏差。在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中,學校、老師、家長逐步形成一種觀念,重視孩子的成績,重視學校的升學率而忽視了對學生其他方面的管理。老師為了提升班級管理“質量”,只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把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作為教學工作的重心。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的學習成績得到了相應的提高,但是學生成長過程中其他方面的問題被忽視掉了,這樣培養(yǎng)出來的小學生猶如學習的機器,磨滅了學生的個性,各方面綜合能力得不到有效發(fā)展與提升,將嚴重影響小學生的成長,使小學生缺乏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缺乏相關的學科視野,無法適應新時代的要求。同——這樣以成績論的模式將是對能力較低的同學的心理的打擊,嚴重影響他們心智的發(fā)展。因此,老師需要建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和學生建立和諧的關系,在自己的職業(yè)領域內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中獲得成功。
二、小學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和諧關系構建的策略
第一,樹立正確師生觀念。一個良好的師生關系的建立,需要樹立一個正確的師生觀。首先,老師就該放下老師的身份,以孩子的心態(tài)去與他們相處。觀察并重視每個學生,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的優(yōu)點,善于引導學生和管理學生,提升教學質量,促進學生全面健康發(fā)展。其次,班主任應該建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觀念,分析自身所存在的問題,了解自身與學生的關系,建立與學生朋友、教師、長輩的多層面的師生關系,嚴格規(guī)范自身言語和行為,與學生多交流,和學生討論,建立和諧的關系。
第二,塑造班主任形象。四年級的學生還處于學習模仿他人的階段,而班主任是他們接觸最多、了解最多的人,他們的很多行為習慣都將從班主任的一言一行中學習。此時班主任為人師表,應該嚴于律己,寬以待人,在政治、道德、文化、處事和工作方面都應該作出表率,提供給孩子們學習的榜樣,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行為習慣、言語習慣的基礎。在穿著方面,需要穿著得體、不張揚,不個性外露,帶領學生們形成樸素的意識,不攀比,不愛慕虛榮;在談吐方面,談吐優(yōu)雅風趣、說話得體,教育時以身作則,讓學生們形成不說臟話,做事負責的好習慣;在內在修養(yǎng)方面,提升自身修養(yǎng),不斷學習,拓展視野,豐富自己的科學文化知識和班級管理能力、教學能力等。小學班主任的各方面都會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所以應以班主任自身的良好形象。
第三,加強與學生的有效溝通交流。溝通交流是一段關系建立的開端,也是建立一段和諧關系的重要方法。老師的童年與學生的童年是不在同一時代的,他們的思維方式會有很大的差異,老師不能把自己原有的方法直接強加在學生身上,需要與學生進行交流。只有與學生進行了有效的交流,才能知道學生內心真正的想法,才會發(fā)現(xiàn)問題存在的本源,問題才能得到很好的解決。通過溝通,老師了解了學生的現(xiàn)狀,學生明白老師的做法,老師關于學生的問題對癥下藥,學生相信老師的做法。有效的溝通使他們彼此信任,問題得到解決。
三、小學班主任與學生之間和諧關系構建的意義
第一,對老師的意義。老師的本職工作就是教授學生知識,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一個良好的心態(tài),擁有一個良好的身心素質。如果老師與學生能構建一個和諧的關系,那將減輕老師教學的負擔。四年級的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學生開始有了自己的想法。如果此時老師與學生建立了和諧的關系,學生會信任老師,聽從他們的教學安排,在老師的教導中逐漸形成自己的想法,樹立正確的觀念。
第二,對學生的意義。學生的本職工作是學習,處于四年級的階段正是一個心智逐步發(fā)展的階段,對很多的東西開始有了思考,也對很多東西感到不解,此時需要一個能為他們答疑解惑的人,而班主任就是一個最佳人選。如果學生沒有與老師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對老師抱有的是一個懷疑的態(tài)度,不信任老師,不聽從老師的安排,可能會在發(fā)展的道路上迷失自己,進步緩慢。及時和老師溝通交流,與老師建立和諧的關系,老師能及時發(fā)現(xiàn)學生問題的存在,給出相應的解決方案,讓學生的問題得到很好、很快地解決。在成長的道路上少走彎路,更好地健康成長。
班主任是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之一,負責著學生的課業(yè)學習、心理健康、身體成長等各個方面。如果班主任能與學生建立和諧的關系,有利于提高班級的管理水平,使班級的管理更有效,讓小學生更好的成長。但是如果老師與學生沒有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老師的教學工作將難以完成,對學生的教導也無法進行,將會出現(xiàn)班級管理松散,學生學習放松的問題出現(xiàn)。這樣的局面是家長、老師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師生之間建立和諧的關系是很有必要的。
參考文獻:
[1]王澤成. 小學班主任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及管理方式分析[J].考試周刊,2018(22):182.
[2]葉琳. 小學班主任管理過程中與學生和諧關系的構建[J]. 中華少年,2017(3).
[3]王丹. 小學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與學生構建和諧關系的策略[J]. 新校園(閱讀), 2017:6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