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筱耿
摘 要:應試教育觀念已經(jīng)深入人心,音樂教學活動的開展一直不受關注,這極大地制約著小學生綜合素質以及綜合能力的雙向發(fā)展。部分教師會以灌輸指導的方式,要求學生被動學習、盲目思考,根本就不考慮實際情況,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律動教學,直接導致了互動效果不盡人意,也使藝術教育失去了原有價值。怎樣改善這一現(xiàn)狀呢?重新認識音樂課堂中的律動教學,不斷優(yōu)化教學方案是非常必要且關鍵的。本文對此做了如下研究。
關鍵詞:小學音樂;律動教學;有效應用;研究;思考
引言:
律動指的是跟隨節(jié)奏表演動作,在良好的課堂氛圍里充分發(fā)揮主體優(yōu)勢,創(chuàng)造出更高的人生價值。小學音樂課堂的律動教學要求多,教師要在了解學生實際需求的前提下,努力進行教學模式的重構、教學內容的補充、教學方向的調整。另外,應該鼓勵孩子們突破自我,徹底走出思維局限后達到有效學習的目的。逐漸完善了認知體系,大大提升了自主探究積極性,學生在音樂世界中享受快樂,身心健康成長目標的實現(xiàn)令人期待。
一、律動體驗中掌握技能
音樂是小學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律動教學活動的優(yōu)化設計,要求教師付出更多努力,投入更多精力。節(jié)奏訓練過程中會出現(xiàn)律動的機會,幫助學生把握音樂的專業(yè)知識,是教師們的職責所在,其重要性不可忽視[1]。另外一方面,通過聽音樂、唱歌曲、跟著旋律節(jié)奏表演等,都可以加強學生對音樂知識的理解,在實際運用的基礎上讓學生愛上音樂課程。律動教學中讓學生找到節(jié)奏感是關鍵所在,通過肢體動作拍打可以鍛煉學生的音樂律動讓學生通過自身來感知音樂。如,學習歌曲《長城謠》時,可以設計拍手跺腳的動作來增加學生對音樂節(jié)奏感的把握,幫助學生理解歌曲的曲風,在學習《讓我們蕩起雙槳》歌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劃槳的動作來感受劃船中的動作和氛圍,這樣可以更為簡單地理解歌曲所表達的音樂情感。這些都可以讓學生更為積極地參與到音樂學習中,在掌握音樂歌曲節(jié)奏感的同時幫助學生肢體得到協(xié)調鍛煉。
二、創(chuàng)設鮮活的音樂情境
目前音樂動畫豐富多彩,多媒體教學更具色彩與聲音于一體,生動形象,充滿吸引力。音樂教師應該讓多媒體變成自己的得力助手,調動學生的視覺與聽覺來學習音樂。律動音樂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律動教學法在幼兒教學中應用得比較廣泛,其主要作用是課前引導、活躍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這一教學方法在小學音樂教學過程中同樣適用。這一方法主要是選擇簡單的律動音樂對學生的學習進行引導。律動音樂的選擇對于教師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律動音樂往往歡快易懂,節(jié)奏比較簡單,有了律動音樂的引導,能使學生更快地進入狀態(tài)。音樂課是一門操作性、實踐性比較強的學科,律動教學法具有將抽象音樂具體化的特點。如果教師能夠把教學與律動教學法有機結合起來,會使小學生更容易接受。律動教學法的融入更能使教師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收放自如,但是在運用過程中需要細心觀察學生的狀態(tài),掌握好課程進度。
三、促進學生的思想教育
音樂教育的最終目標就是育人,在人的形象、形成性格、提升思想品德等方面發(fā)揮了推動作用[2]。在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抓住機會進行品德教育。如,在《小蜻蜓》一課各種律動表演中,有些同學設計了蜻蜓點水的律動動作,有些同學將雙手成拳,并且高舉過頭,模仿小蜻蜓睜眼睛的律動動作。教師應當抓住這個機會,向學生提出問題:“小蜻蜓睜著眼睛飛來飛去是在做什么?!睂W生答道:“捉蚊子?!苯處焺t說:“小蜻蜓捉蚊子說明它是益蟲,我們必須保護它。”通過這些比較簡單的律動動作,加上教師的正確引導,促使學生明白生活道理,無形之中對學生加強了思想教育。
四、學生獲得愉快的情緒
當孩子圍著圓圈跳集體舞時,會因為動作的一致、合拍而感到快樂,那時因為孩子動作是在有節(jié)奏的音樂聲中進行,動作與節(jié)奏同步了,若在此活動中,哪個孩子的動作不合拍就會使別人感到別扭、難受。孩子通過有節(jié)奏的身體動作,增強了節(jié)奏感,常常能合上音樂,與同伴們同步動作,這就會給他們帶來愉快的情緒。律動教學是引導小學生人人參與的一種有效形式,是融身體、音樂、情感為一體,不斷促進聽覺、動覺、情感思維發(fā)展的音樂教育體系,當學生參與這種體系的活動時,會沉浸在一種快樂和良好的自我感覺氣氛中,這是一種藝術上的感受、體驗和追求??傊蓜拥氖褂每梢允钩橄蟮男W音樂教學變得直觀,呆板的教學方式變得生動,使小學生學得更輕松,教師教得更輕松。小學音樂教育通過律動起到提高小學生音樂作品情感的能力,促進小學生思維,深入理解音樂作品意境的作用。
五、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
小學音樂傳統(tǒng)教學是把傳授知識技能訓練擺在第一位,而現(xiàn)代化的音樂教學則是將審美作為中心并且從始至終將創(chuàng)造性貫穿在審美教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具體情況設計一些律動。動作是一種悄無聲息的語言,學生們通常利用豐富的想象力充分展現(xiàn)動作,進一步激起了學生的想象力。通過自由節(jié)奏的律動更能夠引起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教師可以自己設計一些音樂律動。第一,就是設計沒有節(jié)奏意義的律動,幫助學生按照音樂節(jié)奏,通過擊打各個身體部位所體現(xiàn)的無意義動作,充分體現(xiàn)音樂節(jié)奏[3]。如,學生按照樂句的旋律,可以應用跺腳和拍腿等沒有意義的動作進行表達節(jié)奏,學生可以在整首歌曲中自由設計,交替進行幾種動作。第二,就是設計有意義的律動節(jié)奏,具體是指在無意義設計的前提下,促使學生按照自己所理解的音樂歌曲,設計一些與音樂相關的律動充分表達自己的情感,這種行為不僅促使學生在音樂行為之中積累積極的音樂情緒,同時也可以通過這些探索性動作充分感受音樂的創(chuàng)造力。
結束語:
律動教學使學生通過肢體運動實現(xiàn)對知識的了解和掌握。避免知識被生硬地灌入學生腦海。在學習音樂的同時,舒展身體,用行動表達對音樂情感的領悟。同時教師一些無法用語言傳達的深層情感也能通過肢體語言進行感受和傳達,最終使音樂課堂的價值得以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文蘭.律動在小學音樂課堂的運用[J].音樂天地,2018(02)34-35.
[2]張曉玲.小學低段音樂教學中的“律動”[J].現(xiàn)代教育科學(小學教師),2017(03)118-119.
[3]黃嘉穎.淺談小學音樂教學中的律動實踐[J].中國體衛(wèi)藝教育論壇,2017(15)4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