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利
【摘 要】傳統(tǒng)的小學語文作文教學傾向于運用模仿寫作這一方式,學生的作文差異性不大,寫作能力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當前,小學語文教學中作文教學還存在一些問題,主要體現(xiàn)在學生個人、教師兩個不同維度。針對這些問題,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探索和創(chuàng)新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具體而言,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應該穿插寫作教學、構建寫作的知識框架、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增強學生寫作自我修正意識。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寫作能力;基本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36-0231-02
對小學語文階段的教學而言,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一直是困擾教師的主要難題之一。不論是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角度,還是從應試所占分值的角度,作文都至關重要,應該引起高度的重視。小學語文教學是學生今后學習語文以及其他學科的重要基礎。如果在小學語文階段的學習中,學生的寫作能力沒有得到有效提高,那么就會對學生接下來的學習過程產生消極影響。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應該從小學語文教學入手,關注學生的個性特征和心理狀態(tài),幫助其養(yǎng)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不斷積累和提高寫作能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找到制約學生寫作能力提升的因素,找到切實有效的措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一、小學語文寫作教學的現(xiàn)狀
(一)小學生寫作能力普遍不強
考慮到小學生年齡的問題,其身心發(fā)展還不夠健全和成熟,提升其語文學習以及寫作能力存在較大困難。對小學生來說,本身可以積累的寫作素材就不多,如果要讓其運用學過的字詞來遣詞造句,難度較大[1]。因此,小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多數(shù)都是以“流水賬”的形式來撰寫,內容沒有實質性的內涵,還有些小學生完全是應付檢查和考試,沒有用心寫作。
(二)教師過度重視課本教學
雖然國家出臺了小學教育教學的新課改,但是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仍然存在較大影響。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依然按照傳統(tǒng)的方式和方法,只是簡單地按照教學大綱的安排將教學內容講授完畢,過程中照本宣科的情況比較普遍,很多時候教師都是圍繞教材內容進行詳細講解,很少脫離書本。因此,導致能夠在語文教學中,針對學生寫作能力進行安排的時間較少,使得小學生作文能力難以提升。由于時間較少,學生在完成寫作任務的時候也是草草了事,沒有融入個人的理解和個人的情感因素,使得寫出來的文章不生動,沒有說服力。
(三)重數(shù)量而不重質量
進入網絡時代,小學生的作業(yè)布置形式呈現(xiàn)多樣化的趨勢。很多小學生感嘆課后作業(yè)太多,無法按時完成。作業(yè)壓力較大的情況下,小學生更加沒有足夠的時間針對相關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尤其是進行作文寫作的時候,可能會出現(xiàn)抄襲的情況。有些教師在作業(yè)批改的時候也是敷衍了事,容易讓學生感受到作業(yè)并不重要,進而形成惡性循環(huán)。寫作能力的提升本身需要不斷練習,平時的寫作訓練,受到諸多因素的干擾,學生沒有足夠的時間去完成,使得只重數(shù)量而不重質量的問題比較普遍[2]。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寫作能力的策略
(一)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穿插寫作教學
大部分教師對語文教學中寫作部分的重要性,都有很強的認同感,但是小學生未必能夠體會這點。大部分學生覺得寫作枯燥乏味、空洞無趣,很難充分理解教師對寫作能力的強調。因此,教師應該首先向學生灌輸寫作的重要性,在日常的語文教學中穿插寫作教學,同時經常性地向學生講解寫作相關技巧,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如教師在講解《山行》時,可以借用詩中對景物的描寫,以通俗的方式向學生灌輸詩中文字所營造的美好意境。然后通過詳細的分析,指出詩中所用到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讓其感知到寫作的魅力和價值,逐步提升對寫作能力的重視程度[3]。
(二)構建寫作的知識框架
對小學語文教學而言,獨立的寫作教學其實并不普遍。教師只能通過平時的日常教學,向學生逐步講解有關寫作的點滴知識和技巧,因而學生在學習的時候很難抓住重點,因此,教師應該針對日常語文教學中可能涉及的寫作知識和技巧進行總結和歸納,幫助小學生構建寫作的知識框架,讓其對寫作有一個完整的理解。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將寫作知識和技巧進行分解,滲透到平時的語文教學中去。如果選擇短時間內向學生傳授寫作知識和技巧,會適得其反,讓學生難以接受。因此,教師應該注重內容的分解和時間上的安排。同時,教師在選取寫作素材的時候要考慮材料本身的典型性,主要目的在于幫助小學生養(yǎng)成收集和積累寫作素材的好習慣,并且逐漸學會在寫作過程中對已有的素材進行運用,在潛移默化中提升寫作能力。
(三)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
要全面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必須要求小學生積累足夠的寫作素材,而且素材的收集和整理應該是有意識的、有針對性的。所謂“書到用時方恨少”,小學生在寫作的時候常常就會感嘆素材的缺乏,言之無物的情況較為普遍。因此,教師應該通過教學內容的設計和平時布置的作業(yè),引導學生從生活中積累寫作素材。如教師給學生布置了一篇關于媽媽的作文,要求學生通過具體事例來說明媽媽對家庭、對孩子的無私奉獻。這樣的事例網上非常繁雜,都是別人的事例。教師要讓學生明白,素材的收集和整理應該是來源于生活,而且是自己身邊鮮活的事例,與其他人的素材應該存在一定的差異性。
引導學生積累寫作素材,一方面,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對作文選題和范文進行挑選,從中找出具有足夠代表性,且有助于吸取精華的部分。不同的人對同一選題的寫作,所引用的素材應該是不一樣的。教師在向學生強調寫作的時候,應該要求學生體現(xiàn)素材的唯一性和特定性,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形成自己獨到的寫作風格。另一方面,教師應該鼓勵和引導學生養(yǎng)成平時記日記,或者其他觀察和記錄生活的習慣,尤其是遇到印象特別深刻的,具有顯著代表性的事例,應該想辦法記錄下來,成為寫作素材[4]。
(四)增強學生寫作自我修正意識
一篇好的文章往往要經過多次修改才能成型,教師在講授寫作知識和技巧時,應該向學生傳達寫作自我修正的意識,只有不斷優(yōu)化和增強寫作自我修正意識,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提升自己的寫作能力。當然,在平時的課堂教學上,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進行互相批閱和修改,找出作文中的優(yōu)點和不足,從而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我修正的良好意識。對相互批改和傳閱過程中所發(fā)現(xiàn)的優(yōu)點和不足,教師應該鼓勵和引導學生將其表達出來,供大家一同思考和探討,營造寫作的良好氛圍[5]。
三、結語
綜上所述,不論是從學生綜合素質培養(yǎng)方面來看,還是從學生成績提升方面來看,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都是符合教育教學規(guī)律的重要舉措?,F(xiàn)階段,由于小學生自身因素和學校、教師等因素的影響,使得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暫時還處在較低的水準。為了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寫作能力,教師應該充分研究小學語文教學過程,幫助和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寫作習慣,不斷提升其作文寫作水平和質量,為今后的進一步學習和深造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康順有.淺析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學周刊,2019(24).
[2]劉江英.小學語文作文教學的現(xiàn)狀及其應對策略[J].藝術科技,2019(7).
[3]周宏偉.淺談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寫作教學[J].基礎教育論壇,2019(16).
[4]仇艷恒.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J].課程教育研究,2019(20).
[5]楊林.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