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靜玲
中圖分類號:G633.3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5-0182-02
題目是概括詩文或講演內(nèi)容的詞句??吹揭黄恼?,我們先看它的題目,因為題目會激發(fā)讀者的閱讀興趣,引起讀者的思考;有時它是文章的行文線索;有時它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寫作范圍;它揭示文章中心,奠定文章感情基調(diào)等。透過題目,我們對文章思路、內(nèi)容、情感、語言等方面有了準確的把握,理解。所以題目在文中起著舉足輕重之作用,我們中學生要有認識題目及擬寫題目的能力,即,擁有題目意識。認識題目和擬寫題目是中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一部分,讓師生終身受益,下面我結合自身教學經(jīng)驗從兩個方面來說說,怎樣擁有題目意識,從而提高我們的語文素養(yǎng)。
1.認識題目
認識題目,簡言之,就是把握題目在文章中的作用,題目在文章中的主要作用有如下類型:
1.1 激趣式題目
興趣是閱讀的前奏,當我們看到一個有趣的題目,不僅激發(fā)我們的閱讀興趣,引起我們的思考,從而開啟讀書之旅,也是探索萬物之根源。如余華的(活著》,看到這個題目,我在想為什么這個題目定為活著?文章主人公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花兒為什么這樣紅》讓我急切地想知道花兒紅的原因;《三十年前驚世一跪?,三十年后一座豐碑》中“驚世一跪”是什么意思,“一座豐碑”是什么意思?這樣的題目,為文章增色不少。
1.2 中心式題目
這種題目是文章的“眼睛”,讀者一眼看上去就知道它表明了文章的中心,如《我愛這土地》、《高貴的生命不卑微》、《大醫(yī)仁心》,這些題目很顯性的表現(xiàn)了文章中心。文學作品中還有一些題目間接的表現(xiàn)文章的中心,如《爸爸的花兒落了》、《別了,不列顛尼亞》、《點燃一個冬天》,這類題目的含義有淺層含義和深層含義,有時也有象征意義,或一語雙關?!栋值幕▋郝淞恕返臏\層含義是爸爸種的夾竹桃落了,深層含義是爸爸去世了,表現(xiàn)了主人公對爸爸的感激和懷念之情;《別了,不列顛尼亞》的淺層含義是末任港督彭定康和英國查爾斯王子乘坐英國游輪“不列顛尼亞”離開中國香港,深層含義是象征著英國對中國香港的統(tǒng)治徹底結束;《點燃一個冬天》的淺層含義是學生們送的木炭滿足孫老師一個冬天的需要,深層含義是孫老師夫婦和學生們在寒冷的冬天里感到溫暖。這樣的題目,含義深刻,主旨鮮明。
1.3 線索式題目
文章的線索有多種,人線、情線、物線、時線、地線等,不管哪種線索,貫穿文章始末,使文張結構嚴謹。如,《孔乙己》中的孔乙己是這篇文章的人物線;《背影》中的“背影”是這篇文章的情感線索;《記承天寺夜游》的的“夜”是這篇文章的時間線索。這樣的題目,一線串起全文,使結構完整,中心緊湊。
1.4 文采式題目
文學作品中的文采是作者借助比喻、擬人、引用等修辭,使語句優(yōu)美,富有詩情畫意,且表現(xiàn)作者某種情感?!逗Q笫俏磥淼募Z倉》使用比喻的修辭生動形象的寫出海洋物產(chǎn)豐富的特點;《花兒為什么這樣紅》引用歌詞,體現(xiàn)事理說明文學性的一面,使全文頗具詩情畫意;《留兩個柿子看樹》運用擬人的修辭,生動地寫出了母親渴望孩子們陪伴的情感。這樣的題目生動形象,文采斐然。
文章題目的作用還有,點名文章的寫作對象,如《岳陽樓記》;規(guī)劃寫作范圍,如《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交代主要人物,如《我的叔叔于勒》、交代時間、地點,如《湖心亭看雪》,這些都有利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和掌握。
所以,今后老師們在教學中應培養(yǎng)學生閱讀文章時先認真讀文章的標題,養(yǎng)成關注題目的習慣,繼而培養(yǎng)學生通過文章題目來深刻理解文章內(nèi)容的能力,這樣既能讓學生學好所學課文,做好課外短文的考查,也為今后閱讀文學作品,做事有度、有條理夯實基礎。
2.擬寫題目
上面的內(nèi)容同學們知道了,別人的文章題目有種種作用,有各種各樣的類型,在文中有重要的地位。那么,我們自己在擬寫文章題目時,也應從這幾個類型入手:題目有趣,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點明文章中心,貫穿文章始末等。中學生掌握了這種認讀技能,再擬寫一個恰到好處的題目,寫一篇文質(zhì)兼美的文章就勢在必得了。除此之外,還可以從下面幾方面著手:
2.1 求“簡”
題目用語力求精煉簡潔,避免繁瑣。如《奇異的桂林山水》就沒有《桂林山水》簡練;《我挨打了》就沒有《打》簡練且震撼效果強烈。
2.2 求“準”
題目一定要準確地表達文章內(nèi)容。如,《飛奪滬定橋》中“飛”和“奪”就準確地揭示了課文內(nèi)容通過寫搶時間和攻天險,生動形象地再現(xiàn)了戰(zhàn)士們英勇頑強的品質(zhì);《樵夫,別砍那棵樹》一文準確的傳遞出作者不允許樵夫砍那棵樹的決絕態(tài)度;《故鄉(xiāng)》準確地寫了二十年前和二十年后的故鄉(xiāng)變化。
2.3 求“新”
文以新為貴,同樣,題目也是以新為貴。這就要求同學們在寫作時,應盡量摒棄那些老生常談,人云亦云的題目,而應選用激發(fā)讀者興趣的標題。如以“家庭”為話題的作文是屢見不鮮的,如果擬個“我的爸爸”“我家趣事”之類的題目,很難調(diào)動讀者的興趣。反之,諸如“幸福牽著你的手”“一生走不出你濃濃的愛”“愛,是無私奉獻”……就不同凡響,會給人帶來不凡的感受;以“競爭”為話題,把題目寫成“感謝你的敵人”“珍惜你的痛苦”……這樣反其意題目角度獨特,讓人耳目一新。
2.4 求“真”
作文的內(nèi)容忌假、大、空,當然作文的標題也同樣不能虛假、空洞,否則會讓人產(chǎn)生輕浮的感覺。它仍應具有真實性,真情性。淡淡的幾個字、輕輕的一句話都可以是極好的標題,因為那里濃縮了作者的真情,這樣的題目也很容易吸引入的。如“爸爸,女兒不是不愛您”“哥哥,你快回來吧!”“我那農(nóng)村的老父喲”,這種心靈的直白,感情的呼告,是很容易引起讀者共鳴的。因此也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同學們,讀別人的文章的時候要養(yǎng)成研究題目審題目的習慣,然后圍繞題目去讀文章;在自己寫作文的時候要注意讓自己的文章題目是文章的“眼睛”、能激趣、是線索、是感情等。熟知了認識題目的技巧和擬寫題目的技巧,你們肯定能心領神會的欣賞文章,這樣在做短文閱讀中對題目的考查題,會擬寫恰當?shù)念}目寫一篇真性情的文章也就容易了。
核心素養(yǎng)主要指學生應具備的,能夠適應終身發(fā)展和社會需要的必備能力和關鍵能力,即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情趣,理性思維,自主發(fā)展,健全人格,解決問題等能力。教書育人十幾載,我認為語文學科的真諦是開發(fā)學生思維,提高能力,教會學生生活、學習。教會他們認識題目和擬寫題目的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教會他們有主動解決問題意識,會統(tǒng)籌方法的使用;訓練他們整體認知問題,然后逐一擊破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抓細節(jié)促成功的慧眼……這些恰恰是語文素養(yǎng)的全部。所以,擁有題目意識,可以提升語文素養(yǎng)。而這恰恰也是創(chuàng)設語文情境,培養(yǎng)學生語文功底,優(yōu)化教學的策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