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瑋
摘要:蘇霍姆林斯基曾說:“當兒童跨進校門以后,不要把他們的思維套進黑板和識字的框框里,不要讓教室的四堵墻壁把他們跟氣象萬千的世界隔絕開來,因為世界的奧秘中包含著思維和創(chuàng)造的取之不竭的源泉?!彼麑嶋H上是在提醒我們每一位語文教師,要重視課堂以外的世界。課外閱讀是語文課外活動中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它對于開闊學生視野,發(fā)展學生智力,提高學生素質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閱讀興趣;閱讀習慣;親子共讀
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1578(2019)05-0082-01
《語文新課程標準》中對每個年段的閱讀目標有明確的規(guī)定,隨著新課程的實施,大量的課外閱讀已作為了一種課堂的延伸和拓展,低年級是學生學習閱讀的起步階段?!靶抡n標”對低年級閱讀教學提出了如此要求:“(1)喜歡閱讀,感受閱讀的樂趣。初步養(yǎng)成愛護圖書的習慣。(2)學習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默讀。(3)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了解課文中詞句的意思,在閱讀中積累詞語。借助讀物中的圖畫閱讀。(4)閱讀淺近的童話、寓言、故事,向往美好的情境,關心自然和生命,對感興趣的人物和事件有自已的感受和想法,并樂于與人交流。(5)誦讀兒歌、童謠和淺近的古詩,展開想像,獲得初步的情感休驗,感受語言的優(yōu)美。(6)認識課文中出現(xiàn)的常用標點符號。在閱讀中,體會句號、問號、感嘆號所表達的不同語氣。由此可以看出小學低年級的閱讀教學,應聚焦于“喜歡”和“能讀”上。針對低年級閱讀的特點,我在教學中做了以下的嘗試:
1.選擇合適的內容,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研究實驗表明:當學生對閱讀產生興趣時,他們總是積極主動而且心情愉快地進行閱讀,不覺得閱讀是一種負擔。我應該選擇什么樣的內容讓學生進行閱讀呢?考慮到一年級學生剛剛結束拼音教學,他們開始學習識字、寫字,此時,大部分的孩子已經基本上能借助拼音這根拐杖開始閱讀了,但是閱讀能力還不夠強,所以選擇閱讀的內容不宜太長,并且一定要和兒童生活、兒童趣味密切相關,兒歌應該是最佳的內容。于是我選擇了浙江少兒出版社出版的《365頁兒歌》。這本書中包含了365首兒歌,基本上都是篇幅短小,富有童趣,讀起來瑯瑯上口。比如《找媽媽》:小蝌蚪兒小尾巴,游來游去找媽媽,“媽媽,媽媽,你在哪兒?”“來了,來了,我來啦!”來了一只大青蛙。這樣的內容,學生非常喜歡,充分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所以他們愛上了讀兒歌。
2.堅持日有所誦,培養(yǎng)閱讀習慣
日有所誦,即每天堅持誦讀。誦讀是深層閱讀。日不間斷的記誦,是煉心的過程。水滴石穿,天長日久,積累的是語言,培養(yǎng)的是詩性,也是定力和靜氣。借著誦讀,反復作用于學生眼睛、耳朵、大腦、心靈的其實就是語言。新鮮豐富的語言是滋養(yǎng)大腦和心靈的營養(yǎng),對學生今后語文的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日有所誦,應該做到每日誦讀,只有“持之以恒”,才能“習慣成自然”。曾經有家長和我說,孩子每天晚上在睡覺之前總是習慣性地拿出兒歌書去讀,去背。其實他已經慢慢養(yǎng)成這種閱讀習慣了。我相信,只要能夠堅持,學生的閱讀習慣就會自然而然地養(yǎng)成了。
3.借助家長的力量以親子共讀的方式促進學生閱讀
對于兒童的精神發(fā)展而言,提供健康美好的語言環(huán)境,用瑯瑯書聲為他們構筑一個溫馨的成長環(huán)境,既是強健兒童的骨骼,也是豐滿他們的血肉;既是給他們打造堅固的船體,也是為他們揚起漂亮的風帆。美國作家吉母·崔利斯寫的《朗讀手冊》中也強調,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尤其是大聲讀出閱讀內容,會大大提高孩子閱讀的興趣和效果的。所以我要求家長和孩子一起朗讀。盡管家長工作很忙,但都愿意和孩子一起讀書。據(jù)反饋的情況,有部分家長和孩子配合的相當好,確實也大大提高了孩子閱讀的質量和效果。
4.采用多種形式落實閱讀的效果
(1)提供一節(jié)語文課給同學們交流兒歌。先是讀,后是表演,并且獎勵表現(xiàn)好的同學。每次的閱讀課氣氛活躍,大家積極舉手,踴躍參加,可以看出學生很喜歡這種形式。
(2)鼓勵學生即興創(chuàng)作兒歌,比如:陳天澤同學創(chuàng)作的《雞奶奶》:雞吃米,我吃蛋,謝謝你啊,雞奶奶。童治國同學創(chuàng)作的《大?!罚捍蠛#蠛?,哈哈,哈哈。跳躍,滑翔,兜風,沖浪。蘇知路同學創(chuàng)作的《小雞吃米》:一碗大米放手心,我請小雞吃點心,小雞小雞吃完了,對著我呀笑嘻嘻。從他們創(chuàng)作的兒歌中不難看出,學生們不僅喜歡書中的兒歌,還喜歡模仿書中兒歌的形式去創(chuàng)作。這也是閱讀效果的一種良好體現(xiàn)。
以上的做法是我個人的一種嘗試。隨著學生年齡的增長,閱讀的內容和形式也要不斷地變換??傊陂喿x這塊有待開發(fā)的神圣領地里,我們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在積累和摸索,讓我們把人類精神上的食糧帶給我們的孩子們,讓他們都能找到課外閱讀的樂趣,相信有了好的開端,一定會帶來喜人的果實。
參考文獻:
[1]蘇霍姆林斯基.教師的建議[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1984.
[2]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3]吉母·崔利斯.朗讀手冊[M].南海出版公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