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華春 董桂霞
摘 ?要:問題設置和課堂提問是語文課堂教學中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本文在強調認識課堂提問重要性的基礎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側重探討語文課堂提問的基本原則、課堂提問藝術和途徑,認為問題設置的質量和課堂提問的藝術可以直接影響語文課堂教學質量。采用問題教學法,認真研究語文課堂提問的藝術問題,能夠有效地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堂提問藝術
問題教學法就是以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為著力點,以問題為主線組織學科課堂教學的一種方法。它通常包括指導預習、問題教學、設問學習、簡潔轉新四個步驟。采用問題教學法的關鍵在于課堂的提問,好的提問,能激發(fā)學生的參與意識,調動和拓展學生的思維,它的重要性也就日益彰顯。
一、課堂提問的重要性
在新一輪的課堂教學改革中,課堂提問的使用率也已大大地提高了,因此有必要首先認識課堂提問的重要性。
1. 富有技巧的提問能夠有效地引起學生的注意
上課時,我們常會遇到這樣的情況:學生注意力渙散,思想不集中,容易被一些與上課無關的事情所吸引。這時,富有技巧的提問,就可以引起學生的注意,使學生保持高昂的情緒,還可以將無意注意誘導到有意注意中來,實現(xiàn)有意注意與無意注意的結合。如在教學《幼時記趣》時,因課文是學生上初中后遇到的第一篇難度較大的文言文,學生感到非常難學,特別是一些學生不愛聽也難記就易出現(xiàn)開小差的現(xiàn)象,我就先設計了一個問題:你童年時,發(fā)生過什么有趣的事?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然后深入課文,展開討論學習,最終體會作者的童心、童趣,也掌握一些文言虛詞、實詞。
2. 富有技巧的提問能夠誘導學生展開定向思維
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富有技巧的提問可以促使學生的思維按“啟動──定向──活躍──收攏”的方式進行,對學生思維活動的發(fā)展具有導向作用。如在理解《老山界》一文的中心思想即課文表現(xiàn)了紅軍戰(zhàn)士怎樣的品質時,可把握文末一句話:“老山界是我長征中第一座難走的山”,抓住其中的“難”字,把它分解成幾個小問題:①“難”表現(xiàn)在什么地方?②紅軍戰(zhàn)士又是怎樣對待困難的?
教師通過引導學生思考,深入課文,輔以師生之間積極主動的討論,展開定向思維,學生就會水到渠成地歸納出本文的中心。
二、課堂提問的基本原則
課堂提問對我們組織教學具有重要作用,它還是調動學生閱讀、思考、積極主動獲取知識、發(fā)展智能的重要教學法手段。但教學中,往往又會出現(xiàn)“滿堂問”的弊端,為此,筆者認為還應注意課堂提問的技巧性,使我們的課堂提問更為科學有效而富有藝術韻味。
1.課堂提問要新奇有趣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
首要的問題是課堂提問必須在保證教學質量的基礎上注意新穎性,具有趣味性。只有激發(fā)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才能推動他們去鉆研課文。當學生尋求到答案以后,就會為獲得新知識和能力而激動、振奮,為探索和創(chuàng)造的成功感到愉快??鬃釉疲骸爸卟蝗绾弥?,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奔ぐl(fā)興趣是提問的第一要素。課堂教學中,提問就必須有一定的特異性,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而對于“好不好”、“對不對”這類問題在教學中則宜少問為妙。
2.問題要難易適度,有啟發(fā)性
啟發(fā)性原則要求教師所設計的問題要有一定的思考價值,能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集中他們的注意力,引導他們生動活潑的學習,使他們經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對知識融會貫通,從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要求教師要精心設計問題,而設計問題的關鍵之處在于提出的問題要難易適中,避免兩種傾向:一種是問題過大、過深、過難。另一種是問題過小,過淺、過易。這也是不可取的。
三、課堂提問的藝術技巧
問題教學是課堂教學中最常用、最有效的形式之一,研究表明,提問的藝術和問題的質量可以直接影響到課堂教學的效果。閱讀教學全在于如何恰當?shù)靥岢鰡栴}和巧妙引導學生作答。那么,如何精設巧問,才能使得思考和回答問題不再是學生精神上的負擔,而是一種身心上的歡樂和享受呢?
1.巧選角度,變中求異
提問要盡量避免概念化、一般化的老生常談,不能總在段落大意、中心思想、寫作特點上繞圈子,而應使問題富有啟發(fā)性。如在教《晏子使楚》時,先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假如你是晏子,正面臨楚王的誣蔑:齊人固善盜乎?然后提問:“你是晏子,那么你將如何反駁楚王呢?”學生們各抒已見后,教師再說明晏子對楚王的反駁,通過學生們的回答與晏子的反駁兩相比較,分析總結出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這樣顯然比直接問《晏子使楚》表現(xiàn)了什么,晏子是一個怎樣的人更能引起學生思維的興趣,也更加深了學生的印象。
2.疑于無疑,平中出奇
有些課文的內容看似意蘊平平,處于無疑的境地,教師就要善于激疑,引起學生探討課文的微言大義,體會作者的匠心獨運。如在教《三顆枸杞豆》時,在學生基本理解全文內容后,即可問:三叔在臨死時,送給我三顆紅色的枸杞豆,我從中悟出了什么道理?教師就可以從這一問題出發(fā)引導學生深入思考三顆枸杞豆的深層含意,從而深化對文章主題的領會。
3.利用矛盾,激發(fā)疑問
對立的事物都是互相排斥的,人們碰到這種情況時,容易引起思考,學習也是如此。教師在提問式教學中可以抓住課文本身的矛盾,抓住學生理解課文過程中產生的種種矛盾,引導學生開動腦筋。如魏巍《我的老師》一文中,寫蔡老師從來不打罵我們,為什么又寫僅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來,又打了呢?學生弄懂了句子,就能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總之,我們要大力提倡采用問題教學法進行語文課堂教學,從而使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工作順利地向前推進。而且,問題教學法對于改革和優(yōu)化課堂教學,具有普遍的適用性,只要積極實踐,努力去做,無論何種基礎的學校和師生,其課堂教學都會收到實效的。
參考文獻
[1] ?王奕.讓語文課堂煥發(fā)“活”力——探究課堂提問藝術[J].考試周刊,2018(53).
[2] ?袁成.初中語文教學中課堂提問的藝術研究[J].文理導航,2018(9).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9年駐馬店市基礎教育教學研究項目課題《初中七年級語文課堂提問藝術的研究》。
課題編號:JJYKT19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