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丹蓉
摘 要: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在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問題意識,高考論述題對學生的問題意識的考查尤為突出,重視歷年真題的參考價值除了能幫助學生升應試技巧,加深對必備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更可提升學生的歷史解釋素養(yǎng)。
關鍵詞:社會轉型;論述題;歷史解釋;問題意識
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xiàn),是學生通過學科學習而逐步形成的正確價值觀念,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1]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關鍵是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全國卷中論述題對學生的問題意識的考查尤為突出,卻也成為學生聞之色變的題目。如何提高學生的得分率對教師也是一大挑戰(zhàn),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應該充分重視歷年真題的參考價值。
一、按題目的設問方式進行分類指導教學
對于全國I卷的論述題,我們可以按照其設問方式進行分類。開放性主觀題大致可分為以下幾種。
1.觀點論證類(論證式)如:2012年全國卷I·T41評析沖擊——反映模式;2015年全國卷I·T41運用世界近現(xiàn)代史的史實,對公式進行探討;2019年全國卷I·T42評析材料中的觀點(任意一點或整體),得出結論。
2.信息提煉類(說明類)如:2013年全國卷I·T41通過比較兩幅地圖,提取兩項有關漢唐歷史變遷的信息,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說明。
3.修改完善類(修改式)如:2014年全國卷I·T41對目錄提出一條修改建議,并說明修改理由。
4.歷史論文類(論文式)如:2016年全國卷I·T41圍繞“制度構想與實踐”自行擬定一個具體的論題,并就所擬論題進行簡要闡述;2017年全國卷I·T42自擬論題,并結合所學知識予以闡述。
5.問題論題類(提問式)如:2018年全國卷I·T42要求考生從梗概中提取一個情節(jié),指出它所反映的近代早期重大歷史現(xiàn)象,并概述和評價該歷史現(xiàn)象。
平時不少教師都會根據(jù)設問的分類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答題訓練,學法指導,幫助其提升應試技巧。然而全國卷考查靈活,對題目的針對性練習之余更應側重對必備知識的落實以及歷史解釋素養(yǎng)的滲透,在此基礎上方能使學生在考試時做到舉一反三,故而在此建議對歷年考題做另一種分類。
二、依據(jù)答案來源進行分類,強化對重要歷史階段特征的理解。
歷史解釋是對歷史事物進行分析和評判,是歷史思維與表達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這說明“歷史解釋”需在歷史理解的基礎上對“人類思想呈現(xiàn)”的史實進行理性分析和客觀評判。[2]因此要答好論述題,學生必須扎實掌握必備知識。2012年至2019年全國卷的論述題中世界近代社會轉型的考查頻率較高。涉及世界近代經(jīng)濟史部分的有:2014年全國卷II·T41以世界近代史教材目錄的修改切入,考查新航路開辟的影響;2015年全國卷I·T41運用生產(chǎn)力與科學技術關系的公式,考查科技發(fā)展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關系;2017年全國卷II·T42以鐘表的演變?yōu)檩d體,考查工業(yè)革命與科技進步的影響;2018年全國卷I·T42以《魯濱遜漂流記》為切入點,考查早期的殖民擴張。涉及歐美代議制的確立與發(fā)展的有:2013年全國卷II·T41以建筑切入,考查中英政治制度的比較;2016年全國卷I·T41以盧梭《社會契約論》為載體,考查啟蒙思想在代議制確立中的影響。涉及西方人精神的發(fā)展的有:2016年全國卷I·T41以盧梭《社會契約論》為載體,考查啟蒙思想在代議制確立中的影響;2018年全國卷I·T42以《魯濱遜漂流記》為切入點,考查文藝復興運動和宗教改革運動。
通過歸納不難發(fā)現(xiàn)高考在政治專題中考查重點是英美兩國,經(jīng)濟專題考查的重點是工業(yè)革命和工業(yè)化,殖民擴張的頻率在加大。重視真題的參考價值有助于提高高三復習的實效性,根據(jù)歷年的考查總結可得西方近代代議制內容本身的考查比較淺,復習時應側重深入分析各國近代政體建立過程的整體特征。經(jīng)濟史部分中新航路的開辟和早期殖民擴張應側重于從世界市場的形成、歐洲的社會轉型和對整體世界的形成等角度進行評價和分析。工業(yè)革命則要側重于從工業(yè)革命的背景、基本狀況、對歐洲社會轉型的影響,工業(yè)革命對社會生活的影響、對社會管理模式的影響、對人們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等方面的影響來把握。
鑒于世界近代史部分在高考論述題中如此受青睞。因此在高三復習課中可以安排2至3課時以論述題形式進行系統(tǒng)地講練結合。教學設計上宜選用其中三年的高考真題如:2018年全國卷I·T42、2016年全國卷I·T41以及2015年全國卷I·T41貫穿起世界近代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專題方面需要著重掌握的知識。通過真題練習加強對知識的運用與理解。在具體的課堂操作中,對三個題目的練習順序上應由淺入深,課堂環(huán)節(jié)應注重引導學生審題,展示參考答案與評分標準,展現(xiàn)學生的答案與優(yōu)秀答案的差距,通過真題練習加強學生對近代世界社會轉型階段特征的理解,也可提升學生歷史解釋的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教育部.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林德田.基于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課堂教學評價初探[J].歷史教學(上半月刊),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