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映紅
摘 要:情景教學是初中生物教學中開展高效課堂的一種教學方式。在情景教學中,教師通過多個角度和層次將教材知識轉化為情境環(huán)節(jié),從而培養(yǎng)學生多方面的能力,提高學生的生物知識水平,最終達到高效課堂的理想境界。教師增設趣味情景,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要運用多媒體教學來輔助生物教學的實施,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生物實驗,讓學生有身臨其境的體驗,能更好的將課本知識應用到生活的當中。只有多種教學方法結合運用,才能保證情景教學在初中生物課堂上的有效開展。
關鍵詞:初中生物;情景教學;教學方法
情景教學的目的是帶入情景模式讓學生更好的吸收教材中的知識,現(xiàn)代教學理念并不是讓學生對知識死記硬背,而是要讓學生巧妙掌握理解和記憶知識點的技巧,讓學生在學習生物這門課程的時候不會感到枯燥乏味。情景教學是提高課堂效率的重要方式,在現(xiàn)代教學模式下,被多數(shù)教師所采納,如何有效開展初中生物的情景教學,筆者根據(jù)自身多年的教學經驗以及結合現(xiàn)代教學的大背景,總結了以下幾點教學方法并展開討論:
一、創(chuàng)設趣味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生物本身就是一門充滿奇妙色彩的學科,大自然中的飛禽走獸、鳥語花香,顯微鏡下形色各異的菌落,隨風飄向遠方的蒲公英,我們肉眼看得見的還有看不見的都屬于生物這個神奇的學科。為了讓學生能更好的在課堂上領略生物的魅力,教師在每堂課的情景教學中就要有一個好的開始,如何做到“好”,就需要教師在課前引入趣味情景,將學生帶入故事內容,在整個環(huán)節(jié)中師生有交流和互動,以此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教師要將枯燥的課堂打造成學生在玩中學,在學中記的高效課堂。
例如,“了解生物圈”一章中,首先教師要讓學生知道生物圈、生態(tài)系統(tǒng)和食物鏈的區(qū)別,其次教師要讓學生了解什么叫生物和環(huán)境,教師不能認為學生了解了一章內容的全部知識點就算完成了教學內容,在情景教學的課堂上,教師要引入小故事將一整章內容串聯(lián)起來,加強學生的記憶和鞏固學生的基礎,比如說,一個農場田鼠成災,造成了糧食大量減產,人們想盡辦法都不能消滅田鼠,后來他們從外地引來了蛇和貓頭鷹,一段時間之后,田鼠就被消滅了,糧食也恢復了原來的產量。在這個小故事中,教師要讓學生思考這片農場屬于什么,叫做生物圈還是生態(tài)系統(tǒng);找出故事中的食物鏈,還要知道食物鏈的條數(shù);誰是消費者,誰是生產者;這片農場能否進行自我調節(jié)等等一系列問題。也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將小故事演繹出來,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增設輔助教學,提高學生學習效率
在生物課堂上,僅僅依賴于故事情節(jié)是不能達到情景教學標準的,還要通過多媒體教學和實踐性活動來提高教師備課的效率和質量,只有這樣才能向學生展現(xiàn)一節(jié)精彩生動的生物課堂,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將日常生活并不常見的生物通過多媒體教學向學生進行還原和情景再現(xiàn)。如果條件允許,教師還可以組織學生參觀動植物園,課余時間也可以組織學生走近自然觀察周圍的生物及環(huán)境。只有將教材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學生才會愿意主動學習,在有限時間內將知識掌握透徹。
例如,在“動物的主要類群”這一章中,學生要了解并掌握各類動物,軟體動物、節(jié)肢動物、鳥類、魚類等等,其中動物種類繁多又難以記憶。在現(xiàn)實教學中教師很難將各類動物的實物帶給學生觀察,此時教師就可以將不易在生活中觀察到的動物通過多媒體展現(xiàn)出來,比如說,在教學PPT演示中,學生了解到并不是所有帶“魚”字的都是魚類,魚類是用鰓呼吸,以鰭游泳的水生脊椎生物,所以鯨魚、鱷魚、章魚等這些不具備魚類特性的生物都不能稱之為魚類。在學習鳥類一節(jié)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到百鳥園一起參觀并學習鳥類,不僅能更好的吸收課本知識,還能身臨其境的學習,這也是情景教學的重要途徑之一。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身邊的條件和資源,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情景教學做好充分準備。
三、引入生物實驗,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
生物課最重要的組成部分就是實驗,所以教師在情景教學中也要對實驗同等重視,如何在情景教學過程中正確把握實驗教學,就需要教師結合教材,采取靈活的教學方式將課本內容傳達給學生,以保證學生能在課堂上取得最大程度的學習。之所以被稱為情景教學,就是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理解能力和教材內容自行找到最合適的教學方法。這就與傳統(tǒng)教學中規(guī)中矩、枯燥死板的教學方式區(qū)分開來。在實驗教學中,教師可以找到最適合學生實驗的時間點來進行教學,結合書中相關的知識點構造一個系統(tǒng)的實驗環(huán)境。
例如,“練習使用顯微鏡”這一節(jié)課程,完全可以拿到整章內容之后進行學習,原因是在此之前教師已經向學生講述了細胞的結構,教師還要做到在本節(jié)內容中不但要教學生顯微鏡的構造以及使用方法,而且要讓學生學會使用顯微鏡進行觀察。因此,教師可以將細胞的相關知識與顯微鏡的使用結合在一起,學生并不只是觀察標有記號的玻片,而是觀察真正的帶有動植物細胞的玻片。在制作玻片和觀察的階段,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小組,在幾個小組成員內部交流,在合作的情況下將顯微鏡的使用相關知識掌握熟練。實驗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記錄實驗步驟和注意事項,有利于教師在課后對學生存在的問題進行整理和分析。這種靈活性的實驗教學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學習能力,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
綜上所述,在初中階段的生物教學中,為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應該不斷探索和嘗試找到最適合學生的一套教學策略,而不是繼續(xù)“填鴨式”教學,一味地將知識灌輸給學生。教師不能只用枯燥的文字進行講解,而是要利用多媒體設備和課外實踐活動,將教材進行多維度的教學,使學生處在立體環(huán)境中學習,能更好的吸收課本知識,有效提高學習效率。同時,在情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實驗教學,學生通過生物實驗將已學知識運用到實踐當中。在初中生物課堂上通過情景教學有效的將抽象化的概念和理論具體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自主學習和探討,在一定程度上也提升了教學質量,將教學計劃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夏聰.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情景教學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32):63.
[2]鄭軍寧.初中生物課堂情景教學研究[J].學周刊,2017(25):34-35.
[3]宋敏芝.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情景教學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5(36):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