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閱讀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通過閱讀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語文能力,但只是依靠課堂教學很難起到理想的效果,因此,應注重將閱讀延伸到課外。在初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積極引導學生將課內(nèi)外閱讀銜接起來,幫助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以及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進而提升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本文分析了初中語文課內(nèi)外閱讀有效銜接的重要性,并就課內(nèi)外閱讀有效銜接的策略進行探究,希望對廣大教師的教學活動有所幫助。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課內(nèi)外閱讀 有效銜接 策略
一、初中語文課內(nèi)外閱讀有效銜接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教學質量的提升
對于初中語文教學而言,課內(nèi)閱讀是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但課內(nèi)閱讀的時間以及內(nèi)容等方面會受到較大的制約,這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教學的質量。而課外閱讀可以作為課內(nèi)閱讀的有力補充,通過課外閱讀,能夠幫助學生鞏固相關知識,并且還可以通過課外閱讀來檢驗課內(nèi)教學的成果。除此之外,近年來,我國對素質教育的要求越來越高,通過課外閱讀,可以拓展學生的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及自主學習的能力,這與我國所提倡的素質教育十分契合。通過課外閱讀,可以促使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
(二)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
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情趣,使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受到教育和影響。讀一本好書就如同與智者通行,而對于初中生而言,其正處于身心發(fā)育的重要階段,優(yōu)秀的課外讀物可以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通過閱讀,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想象能力以及批判能力等,使學生能夠以正確的視角以及態(tài)度來對待身邊的事物,這對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二、初中語文課內(nèi)外閱讀有效銜接的策略
(一)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由此可以見,興趣對于學生的學習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對于閱讀而言,只有學生對閱讀充滿興趣,才能調(diào)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才能促使學生積極主動的投入到閱讀過程之中。因此,教師應注重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例如,教師可以利用課前五分鐘讓學生對自己感興趣的名人軼事以及名人名著等做介紹,將自己閱讀的優(yōu)秀書籍推薦給其他學生等,這些會使初中語文課堂充滿閱讀氛圍,可以有效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
(二)注重使用自讀課本
對于初中生而言,其往往會缺乏自制能力,很難長期堅持進行課外閱讀,因此,教師應做好學生的引導工作,要讓學生充分的認識到閱讀的作用,幫助學生排出對閱讀的畏難心理,不斷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進而使學生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閱讀成為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進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閱讀素質的目的。為了做到課內(nèi)外閱讀的有效銜接,教師應積極應用自讀課本,自讀課本作為教材的重要補充,無論是文章的數(shù)量,還是文章的范圍,都要多與課本,因此,充分利用自讀課本可以起到有效的課內(nèi)外閱讀銜接作用。例如,教師在講解《濟南的冬天》這一內(nèi)容時,便可以利用自讀課本中的《濟南的秋天》進行銜接。這兩篇文章都是老舍的作品,并且這兩篇文章都具有語言親切自然等特點。但兩篇文章在寫作手法方面也存在著一定的不同之處,《濟南的秋天》主要是描寫濟南秋天的山以及秋天的水,重點是為了突出濟南山水的詩意,而《濟南的冬天》則是重點描寫濟南冬天的風、雪、暖陽以及山、水等,作者主要是為了使?jié)隙斓臏厍楦油怀?。通過對這兩篇文章的閱讀,可以幫助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掌握老舍的寫作手法以及修辭手法。
(三)多角度利用課外讀物
閱讀的過程也是讀者與作者之間溝通的過程,教師在組織學生進行閱讀時,應注重引導學生主動探尋作者的思緒,幫助學生更好的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使學生與作者之間能夠進行心靈上的溝通。為達到這一目的,教師可以在課前組織學生開展搜集查找資料式閱讀。例如,教師在講解《記承天寺夜游》這一內(nèi)容之前,可以組織學生對蘇東坡的生平事跡進行搜集和查找,并有針對性的閱讀有關蘇東坡的資料,比如讓學生閱讀《蘇東坡傳》等。學生通過對這些內(nèi)容的搜集與閱讀,可以更好的掌握作者的創(chuàng)作背景以及創(chuàng)作情感,進而與作者產(chǎn)生心靈上的共鳴,使學生加深對相關知識的印象和理解程度。
結束語:
課外閱讀是課內(nèi)閱讀的有效補充,為提升教學質量,教師應做好課內(nèi)外閱讀的有效銜接,幫助學生開闊視野,讓學生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意義,進而提升自身的語文水平。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
【2】杜愛麗.淺談課內(nèi)外閱讀的銜接—— —以《最后一課》為例[J].中學語文,2014(6):90-92
作者簡介:于永霞(1973~)女,漢族,甘肅天水人。甘肅禮縣第一中學教師。從事初中語文教學二十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