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摘要:聽、說、讀、寫這幾種技能在語言學習和交際中是互相促進、互相作用的,而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活動是學生綜合能力的體現(xiàn),因此,如果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流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關(guān)鍵詞:口語;教學;策略
口語是指口頭語言,口頭上交際使用的語言。一般來說,它比書面語言靈活簡短,但不如書面語言嚴謹。小初階段的英語口語,主要為日常生活和教學用語。因為初中生學習口頭語言具有先天性,初中英語口語教學就需要注意以下幾方面的問題:(1)以口頭語言帶動書面語言,即以聽說帶動讀寫;(2)掌握字、詞、句的語音、重音、語調(diào)、語感;(3)培養(yǎng)說英語的習慣,養(yǎng)成說英語能脫口而出。
一、在聆聽、模仿、交際活動中學習口語
(一)聆聽為學生提供積累口語的機會
聾人不能夠用語言清晰表達,是因為沒有足夠的聽的積累。語言是聽會的,只有積累了足夠的聽的材料,才能夠促進語言的表達。因此,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可能為學生創(chuàng)設(shè)多重語言環(huán)境,讓學生在豐富的語言環(huán)境下通過聽教師講、聽同學說、聽錄音等多種途徑,學習模仿,進而達到正確的語言表達。
(二)模仿為學生提供展示口語的機會
1.聽錄音,培養(yǎng)學生優(yōu)美的語音語調(diào)
語言發(fā)展過程中,最主要的影響因素是聽覺刺激?!奥牎奔凑Z言的“輸入”,“說”即語言的“輸出”。沒有足夠的聽覺積累,就不可能有正確的輸出,可見聽在語言學習中的重要性。由于我們的學生沒有更多聽的環(huán)境,因此學生聽的能力的形成主要來自于課堂上。學生不僅要聽教師講英語,對其他學生回答問題的發(fā)言也要很好地聽,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聽的習慣,重點還要聽錄音,以獲取比較純正的語音語調(diào)。這樣才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地道的英語語音語調(diào)。
(1)學習小韻文,培養(yǎng)學生語言的美感
韻文有其特殊的韻律美,這種韻律美和它朗朗上口的特點頗受學生的注意和喜歡。韻文中往往含有很多重要的句型,通過大量地聽錄音,學生可以習得很多小韻文。不斷地誦讀這些韻文能培養(yǎng)語感?;ハ囫雎犑锹犛X上的補充練習,換句話說是在自己給自己創(chuàng)造聽覺的機會,幫助自己進行知識的學習。
(2)利用歌曲,培養(yǎng)學生韻律關(guān)
教材后的歌曲是我們經(jīng)常利用的資源,我們堅持每單元教授學生一首歌曲。學生在歌曲中感受英語的韻律美,同時在反復歌唱中促使英語使用頻率的提高,從另一個側(cè)面培養(yǎng)了學生的聽說能力。
2.利用活動鼓勵學生說英語
(1)每堂課英語交流
每堂課的前兩分鐘是學生和教師互相交流的時間,學生們可以互相詢問對方的情況,就教師感興趣的話題展開討論,或者表達自己對某些事情的態(tài)度和看法。學生對他人表現(xiàn)出極大的好奇,所以都爭相去采訪同學或者接受他人的采訪。在比較自由的環(huán)境中,學生練習了許多學習過的功能句型,同時將所學英語知識用于實際的交流中,培養(yǎng)了說英語、聽英語的能力。
(2)每堂課的英語值日報告
每堂課的英語值日報告也是學生們展示英語、應(yīng)用英語的有效途徑之一。學生可以選擇雙語報刊中的材料向大家作介紹或介紹自己的生活、基本情況,與大家分享自己的知識,之后詢問一兩個問題檢測他人的聆聽效果。此項活動為學生展示自己的學識和能力搭建了平臺,鍛煉了學生語言表述的能力。
3.利用原版動畫,激發(fā)學習口語興趣
除了利用教材中的有限資源,市面上眾多的原版動畫也是很好的教學補充資源。清晰、活潑的畫面,配以原汁原味的英語配音,更容易將學生帶人英語情境,促使學生感受英語,配以動作、情境主動理解英語。在使用上可以變換各種方式,在教學的不同環(huán)節(jié)予以使用,以達到不同的效果,讓學生在學習 formal English(正式文體的英語)的同時,感受、學習日常生活中很多簡單、informal(日常使用的)的英語表達方式,貼近生活實際,提升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渴望,有效提高教學效果。
二、發(fā)展形象思維,培養(yǎng)口語交際能力
(一)開展游戲活動學習口語
一般說來,游戲能夠拉近任何年齡段的學生與英語的關(guān)系,幫助學生在輕松的環(huán)境里自然地使用英語。尤其是對后進生,更能夠幫助他們提升使用英語的自信心。
(二)恰當運用體態(tài)語、電教手段學習口語
網(wǎng)絡(luò)和多媒體的使用為交際環(huán)境的創(chuàng)設(shè)提供了較好的平臺,且能夠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視覺空間。同時,多媒體的使用有助于不通過直接翻譯而直觀反映教學內(nèi)容,使學生的多種器官都主動地參與到學習過程中。例如,出示課文的主題圖讓學生進行配音的練習,就非常能夠調(diào)動學生的興趣,幫助學生建立英語的直觀思維能力,使其能夠在恰當?shù)沫h(huán)境中準確地運用語言。再以故事教學為例,利用多媒體等手段創(chuàng)設(shè)環(huán)境,讓學生們用夸張的表現(xiàn)手法和聲音去詮釋故事,激起學生語言表達的欲望,并能夠促使學生主動理解故事的含義,使故事的內(nèi)容和豐富的情境同時在學生頭腦中留下深刻印象。
三、創(chuàng)設(shè)多種運用口語的平臺,培養(yǎng)口語實踐能力
(一)充分調(diào)動學生愛好“聽說”英語的積極性
課堂是練習英語最好的舞臺。進入英語的課堂,學生和教師就要變換自己的角色,貫穿“NO CHINESE”(不說漢語)的原則,把自己“裝扮”成 Native Speaker(英語為母語的人),以教學內(nèi)容為交流的語言范本。而此時,學生和教師都要具備一定的交流意識,避免一對一的問答。這樣,教師就可以在不經(jīng)意中幫助學生實踐英語、使用英語、交流英語,促使每位學生都去說一點兒,防止“啞巴英語”的出現(xiàn)。
(二)把握校內(nèi)、校外的空間和時間,促進英語學習的生活化
學生在學校的時間基本占去了他們一天中的二分之一,甚至更多。有效利用學生在校時間,并將英語的運用延續(xù)到他們的生活中,使其學以致用,是我們努力的目標。也是促使學生持之以恒,英語交流達到呼之即出的最佳途徑。
1.把握課堂時間,盡量講英語
師生課堂用語要盡可能使用英語。學生向教師請示、提問或教師與學生交流時,要盡可能使用英語。這就要求教師在英語課上盡可能全英文教授。此舉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外實現(xiàn)其他科目的雙語教學也不是高不可攀,因為課堂慣用語是共同的(當然雙語教學并不局限在課堂用語英語化),學生對課堂用語英語化并不陌生,作為教師要盡可能為他們創(chuàng)造、提供這種環(huán)境。
2.嘗試在校課余時間的英語交流
除了幾十分鐘的課堂交流外,我們還應(yīng)把握學生的課余生活,為學生營造英語的學習氛圍。為此我們開展了英語日活動,即將每周五作為英語交流的日子。在這一天,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要盡量使用英語進行交流。課堂上除了教學重難點的講解外,教師也要使用英語。
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抓住學生學習英語的關(guān)鍵期,給予其正確的引導和扶持,讓學生通過感知、體驗、實踐、參與和合作等方式,在活動中學習,將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相結(jié)合,從而提高英語口語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