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濤
【摘? 要】信息化社會的到來要求青少年學生具備較為出色的信息技術能力,而初中信息技術課堂則是培養(yǎng)其基本能力的重要渠道,運用翻轉教學模式恰逢其時。因此,一線教師要根據學生學情制作有針對性的教學視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解決其疑難,鼓勵其不斷進步。
【關鍵詞】信息技術;翻轉;教學策略
一、自主學習:課前課上結合,質疑問難
強調學生的自主學習是翻轉教學的主要特征,即教師制作好知識點集中的短視頻,課前發(fā)放給學生,讓學生根據視頻內容自主學習,掌握一些基礎知識,這樣既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又能將有限的課堂時間集中在重點知識的引導上,有效提升教學效率。具體到初中信息技術課堂上,學生除了課前做好預習之外,還要在課堂初始階段繼續(xù)進行自主學習,通常的組織形式有兩種:一是根據教師課堂下發(fā)的學習資料或任務進一步系統(tǒng)梳理知識點;二是讓學生在小組內自主討論,其目的都是檢測課前預習結果,匯總疑難問題,為下一步課堂教學奠定基礎。以“制作演示文稿”為例,在學生充分預習的基礎上,我一上課就給他們布置了學習任務:制作主題為“科技改變生活”的演示文稿。學生按照預習視頻中的步驟開始設計和制作過程,我觀察學生的實踐操作及具體的制作過程以檢測預習是否到位,做好課堂引導的準備。此階段尤要注意教學視頻的制作,既要條理分明、主次清晰,又要短小精悍,將知識點講清講明即可。
二、課堂引導:有的放矢講解,答疑解惑
教師的課堂引導是翻轉教學的精髓,即教師一方面對教學視頻沒有涉及的知識點進行簡單講解,另一方面對匯總的疑難問題進行點撥指導,引導學生在積極思考中獲得知識、掌握既能。具體來說,教師首先要簡略概括教學視內容,補充講解視頻中沒有的知識,以幫助學生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因為課前發(fā)放的教學視頻時長畢竟有限且要“重點擊破”,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覆蓋所有內容,某些細小的知識點還需要教師課堂補足;其次,要針對學生預習中的問題有的放矢地講解,以點撥他們的思維,引導他們在正確的方向上積極思考,特別是比較突出的共性問題,要著重講解,從整體著眼幫助全體學生提升信息技術水平;再次則要引導學生修改自己的作品,在此過程中具體解決學生遇到的個性問題,如學有余力的個別同學想要創(chuàng)新性地使用繪圖工具,使自己的演示文稿更具特色,我就進行個性化指導,幫助他們掌握使用方法;有些同學將插入圖片和背景圖混淆在一起,我就引導他們從頭開始,手把手地一步步教操作,易錯點重點強調,確保他們夯實基礎等。如此有的放矢地講解,既保證了教學效率,又幫助不同基礎的學生都有所進步。
三、評價總結:肯定鼓勵幫助,分析歸納
評價總結是翻轉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絕不能忽略。當學生完成作品,將其上傳到公眾平臺后,迫切地想知道教師和同學如何評價這個作品,此時教師一定要做好三個步驟:一是中肯地點評所有學生的作品,即一邊展示出來一邊給予肯定性、建設性的評價,評價語言以鼓勵為主,如有的同學基礎好、學習速度快,作品非常優(yōu)秀,我用贊賞性語言肯定其突出成績,也鼓勵他們向更高層次發(fā)展;有的同學還有明顯的不足,作品制作上也有缺陷,我先是肯定其優(yōu)點,似朋友般和他們一起找不足、學方法,引導他們充滿信心地走上進步的階梯;二是及時總結,即分析歸納本節(jié)課的經驗教訓,有哪些地方需要保持、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如何改進等,讓學生心中有數;三是進行優(yōu)秀作品展示,即將特點突出的優(yōu)秀作品上傳到班級公眾號或QQ群中,請同學們共同鑒賞、學習,如此不僅以“先進”帶“后進”,也能激發(fā)初中生的好勝心,使他們以更好的狀態(tài)投身到信息技術學習中。
參考文獻:
[1]程文才.中學信息技術課堂的問題與策略研究[J].教學管理,2011(5).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