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云龍
【摘要】:作為一種和素質教育相適應得以形成的教學方式,物理課堂探究式教學對實現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尤為重視,把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當作主要目標,是現階段教育領域較為推崇的思想。在物理學科教學中滲透探究式教學模式,不僅和現階段教育改革的趨勢相符,同時又是落實創(chuàng)新教育和素質教育的重要渠道。本文主要對探究式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進行了探討,以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物理 探究式教學 情境
探究式教學是一種以傳統教學方法為基礎的教學新模式,可以使傳統教學方法中的問題得到有效防止,創(chuàng)設一種學生自主學習的良好環(huán)境。學生借助自主探究式學習,可以對其思維能力進行有效鍛煉,使學生分析問題、發(fā)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將學生學習物理的濃厚興趣激發(fā)出來,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主動性,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自主探究欲
托爾斯泰曾指出:“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對學生學習欲望進行激發(fā)?!痹谡n堂教學過程中一般都設置有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充分借此環(huán)節(jié)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1】。物理課就是要結合理論和實踐,在開始學習新知識前,在課堂中引入一些生活中和本課相關的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境相結合提出和本課相關的問題,此問題必須可以把學生的探究欲激發(fā)出來。
以“大氣壓強”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事先準備一個棉花、空瓶、火柴、酒精以及一個煮熟的雞蛋。用酒浸泡棉花,之后用火柴將其點燃放進空瓶之中,用剝還皮的雞蛋堵住瓶口,很快雞蛋便吸進到瓶子中。此實驗會引發(fā)學生諸多疑問:“造成此現象發(fā)生的原因是什么?”還可以運用替代教具對問題情境予以創(chuàng)設,如在水中放入一塊小的橡皮泥,其會浮在水面,給予學生幫助,讓其將鋼鐵制作而成的萬噸巨輪為何可以浮在水面充分理解到。同時,教師要注意給予學生引導,讓其立足于各個角度觀察和了解教材內容相關問題。當充分調動起學生的求知欲后,在對其進行幫助,把所遇到的問題有效解決。比如,在研究壓力問題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把一段“胸口碎大石”表演的視頻資料播放在學生面前,之后想學生提問:“當大錘擊打石板的時候,表演者受到的壓力有何變化?”此情境和學生過去了解的知識有所矛盾,如此便對知識的探究充滿濃厚的興趣。之后,教師可以問學生:“若是大錘直接打到表演者身上,結果如何?”“壓力的作用可能和那些因素有關?”等,最終將“壓強”此概念順利導入。
二、鼓勵猜想和假設,激發(fā)學生潛力
猜想和假設是探究中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也是科學探究必須掌握的技能【2】。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多樣化的方法讓學生展開假設和猜想。其主要方法有:首先,立足于實驗現象讓學生把科學的猜想建立起來。以《平面鏡成像》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前讓所有學生事先準備好一面平面鏡,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讓學生拿出平面鏡,讓學生用鏡子照一照身邊的物體,初步了解成像的情況;之后再讓學生把鏡子拿遠一點,觀察鏡中物體的改變,然后教師再給予學生引導,使其立足于所觀察到的實現現象把自己的猜想提出:平面鏡中的像為虛像,像和物的大小一樣,像到鏡子的距離和物到像的距離相同。其次,立足于生活中的現象展開分析。仍以《平面鏡成像》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鼓勵學生回顧生活中的成像現象,如照鏡子、樹木在湖水中的倒影等,并對成像的特點進行歸納,從而把科學的猜想構建起來。最后,運用類比法。一些物理原理是不能借助觀察直接獲得的,此時教師可以把類比法教給學生。以《電阻》一課為例,教師在帶領學生探究電阻大小的決定因素時,可以先問學生:“小雷、小平和小優(yōu)三個人同時從一條隧道通過,你們覺得,隧道中的哪些因素會影響他們順利通過呢?”之后再讓學生展開討論,然后教師在對學生的討論結果進行歸納:隧道的長度、平坦度以及寬度等因素就會對其造成影響。最后教師再給予學生引導,用電荷象征小平三人,導體象征隧道,此時學生迅速便可以提出猜想:導體的材料、橫截面積以及長度等因素和電阻的大小相關。
三、課堂合作探究,訓練學生自主學習能力
新課程改革強調對學生合作能力進行培養(yǎng)、促進學生探究創(chuàng)新精神的提高,讓其可以在合作交流中進一步強化生生之間的交流,將良好的師生關系形成,同時可以把學生的合作團結精神提高,讓其在小組合作的過程中自主對物理知識進行探索,使學生的解題能力的到提高。因此,初中物理教師應和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相適應,將合作探究的作用充分發(fā)揮出來,為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奠定堅實的基礎【3】。
以《測量電阻》一課為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意愿組成學習小組,這樣的組合方式,可以有效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主動性。然后,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操作實驗,讓學生在小組互相幫助的情況下,把怎樣使用電流表和電壓表對電阻進行測量的原理掌握到,并給予學生引導,讓其對滑動變阻器在電路中的作用進行探索,使其把滑動變阻器的使用方法掌握到,給予學生引導,讓其探尋所記錄的電阻、電壓、電流之間的變化規(guī)律,以便于之后更好地學習歐姆定律。學生在一同操作實驗的過程中,相互之間密切合作的團隊精神得到了有效培養(yǎng)。
結語:總而言之,探究式教學是將素質教育順利實現的有效方法。要實現教育現代化,就要改變傳統的應試教育,使其朝著現代化素質教育發(fā)展,和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相適應,探究性教學對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以及學生展開探究式學習的精神予以尊重,強調學生智力潛能的開發(fā),將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使其在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中把物理知識掌握到。初中物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注意對學生探究式學習的意識進行培養(yǎng),借助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促進學生探究式學習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張為祿.淺議探究式教學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考試周刊,2017(67):155-155.
【2】鐘有金.初中物理探究式教學策略的應用探討[J].開心(素質教育),2017(3):25-25.
【3】沈強.論述探究式教學模式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運用[J].考試周刊,2018(3):156-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