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瓊
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深知孩子在接受啟蒙教育時識字數(shù)量多少、質量高低會對他今后的繼續(xù)學習產生直接影響。因為語文是一門基礎學科,而識字教學又是基礎中的基礎,識字過程單調枯燥。怎樣才能提高孩子們識字質量?工作中我體會到要激發(fā)孩子識字興趣,就要教給孩子識字方法,培養(yǎng)孩子識字能力。如果孩子知道掌握漢字的重要性,并對識字產生濃厚興趣,就能自覺去學習并掌握漢字的音、形、義。怎樣才能做到使孩子對枯燥的漢字教學產生濃厚興趣并增強自我識字的能力呢?我認為可采用以下幾種行之有效方法。
1.采用游戲方法,讓學生產生興趣
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指出:“游戲是由愉快原則促動,它是滿足的源泉。”游戲是兒童的天堂,可以滿足他們好動好玩心理,使注意力不但持久、穩(wěn)定,而且注意的緊張程度也較高。游戲是調動學生積極思維、探求知識的內在動力。游戲能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有了興趣,學習就不是負擔,而是一種享受;有了興趣,學生才能主動、愉快的學習,才能在課堂上發(fā)揮主體作用。在教學實踐中,要注意選擇適合兒童年齡特征的各種游戲形式,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興趣,使之樂意學。我在識字教學中,經常采用“猜認生字”、“組合生字”、“叫字排隊”、“送字回家”、 “讀文找字”、 “找找朋友”、 “郵差送信”等游戲方法進行教學。心理學研究表明:小學兒童的有意注意時間短,無意注意占優(yōu)勢。根據(jù)這一特征,要想在整個活動中保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就不能只以單一形式進行,不然就會把剛剛點燃的興趣火花給熄滅。教師要變換游戲形式,不斷滿足學生好奇心,是促進學生學習的重要措施。在課堂中,教師要找準游戲與教學內容的結合開展游戲,使學生真正“動”起來,做到玩中學習,玩中思考,玩中創(chuàng)新。低年級兒童喜愛猜謎,如果能讓兒童把某些識字內容編成謎語,通過猜謎來鞏固所學知識,既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又可通過對謎語的綜合分析,培養(yǎng)邏輯思維能力。而根據(jù)字形的特點用謎語識字,更能激發(fā)學生的情趣,活躍學生的思維?!绊樋诹铩边@種形象化的語言是比較受學生歡迎的一種方式,讓學生在興趣盎然、輕松愉快中掌握生字。通過激起孩子們強烈的新奇感和創(chuàng)作欲望,既積累了識字量,又鍛煉了表達能力。
2.讓學生體驗成就感,增加學習信心和興趣
(1)易生為師,體驗成功。傳統(tǒng)教學往往采取教師教,學生學的方式,識字教學也同樣如此:教師先出示某個字,直接告訴學生這個字哪邊容易出錯,應該注意些什么。這樣,學生就處于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即使當時記住了,也很容易遺忘,因為他并沒有經過主觀努力,只有經過自己思考所獲得的知識才會印象深刻。在教學中,嘗試讓學生自己做小老師,讓他們自己想,自己說。一個個“小老師”都能獨立發(fā)現(xiàn)問題,并提醒其他同學注意生字的寫法,其涉及方面有很多,諸如多一點、少一點、多一撇、少一撇之類的筆畫錯誤,形近字和同音字相混淆所產生的錯誤等。我給他們一些鼓勵,這樣“小老師”們的興趣很高,“學生”們的興致也很高,課堂上常常小手林立。
(2)掌握規(guī)律,體驗成功。我國心理學家艾偉早就指出,用“六書”去解釋生字能建立牢固的音、形的聯(lián)系。漢字中的形聲字約占七成,形聲字總是分兩部分,一部分表意,一部分表音。表意部分稱為意符,表音部分稱為音符。意符表示形聲字的意義范疇,音符則表示形聲字的讀音。形聲字有以下幾種最常見的類型:左形右聲、右形左聲、上形下聲、下形上聲。還有內形外聲、外形內聲、形占一角、聲占一角等。隨著時間推移,有許多形聲字已不能明顯地分出它的形旁和聲旁,但畢竟這是少數(shù)。當然,對低年級學生用不著說什么術語,只需讓學生初步體會就行了。我還引導學生運用“加一加”“減一減”和“換一換”,使他們加深了對形聲字構字規(guī)律的認識。有種“識一字而會認百字”的感覺,真正做到了舉一反三,增加了學習的信心和興趣,從而大大提高了識記生字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