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寧霞
【摘要】 ?葉圣陶老先生有句名言:教是為了不教。運用到班級管理上,我們也可以說,教師對學生的管理是為了讓學生學會自我控制從而自我管理。通過合理的分組和安排座位,通過選拔、培養(yǎng)有正義感、肯管事的組長并建立起完善的班級管理體系將班級事務小組化,通過分層打分和小組競賽制,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真正實現(xiàn)“自己動手、豐衣足食”。
【關鍵詞】 ?分組 組長 小組化 評價體系 自律自治
【中圖分類號】 ?G632.4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992-7711(2019)08-010-020
隨著新課標對教師、對課堂教學要求的改變,“四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在教學中的優(yōu)勢是顯而易見的,那么,能否在班級管理中運用四人小組合作模式、這種模式對班級日常事務的管理又能否起到積極的作用呢?答案是肯定的。
一、分組
以每班48人為例。首先,將全班同學按總成績依次編為1至48號,然后按照附表一將這48名同學“S”形排列,則每行4名同學形成一個四人小組,全班48名同學分為12個四人小組。由于編排時按成績采用了“S”形分部,則各個四人小組的平均實力是相當?shù)模@就有利于各組在今后的學習和班級事務中展開公平競爭。與此同時,全班48名同學又按照各自的成績被分為了四個層次,由成績高低依次是1號組員、2號組員、3號組員、4號組員,這樣的分層,既有利于教師進行分層教學,又方便了今后組員之間的分工合作。(若全班47人,則參見附表二)
在這個基礎上,可以再根據(jù)前面做過的問卷調查以及教師對學生的了解,綜合考慮文理搭配、性格因素等,對各小組成員進行局部調整。
二、座位的安排
以小組為單位安排和移動,組內一般如此排列:
則全班的安排如下:(附表四)
為了兼顧到全班同學的利益,可以每周一次以組為單位前后左右整體移動。
三、班級事務小組化
(一)組長的選拔和培養(yǎng)
一個小組的組長就相當于一支部隊的統(tǒng)帥,對于這個四人小組的發(fā)展而言,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一定要挑選出一名有正義感、肯管事的組員作為這個組的組長。組長選定之后,賦予他一定的自主管理權,通過由組長安排組內工作、調整組內座位、組織組內各項活動等方式幫助組長樹立、強化威信。
(二)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
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中明確提出了人的自尊需要和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處于成長過程中的學生,尤其是長期被忽視的中下層生更加需要展示自身能力、實現(xiàn)自我價值以重塑信心;與此同時,人人都是渴望自由討厭束縛的,更加厭煩別人的說教。所以,不妨變“被管理”為“自律自治”,讓學生們通過四人小組自己管理自己。
我們可以把班級日常事務大體分為學習、衛(wèi)生、儀容儀表、紀律四大方面,組內4人分別負責一個方面,如:1號是組內的學習委員、2號衛(wèi)生委員、3號儀容儀表委員、4號紀律委員,各自對本組組長負責。這樣分工下來,一切班級基本事務都可以在小組中得到落實:學習委員負責收本組的作業(yè)及監(jiān)督組員上課學習、下課復習;衛(wèi)生委員負責本組課間保潔;儀容儀表委員負責檢查組員的儀容儀表是否合格;紀律委員負責組員上課紀律。一旦小組內某一方面出現(xiàn)問題,由組長找負責這一方面的組員就可以了。當然,在選擇由誰負責哪一方面的時候,可以靈活處理,將組員自主選擇與組長安排結合起來,最好是誰哪一方面比較弱就負責哪一方面,讓他在監(jiān)督別人的同時約束自己。這樣就能在組員們的互相監(jiān)督、自我管理當中真正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讓班級各方面事務得到很好的落實。
(三)建立完善的班級管理系統(tǒng)
在充分“自治”的基礎之上,一個完善的班級管理系統(tǒng)是非常必要的,班主任可以通過它實現(xiàn)對班級的宏觀把握。組員各自對組長負責,組長對班干部負責,班干部對班長負責,班長對班主任負責。以清潔大掃除為例:班主任將進行班級大掃除的時間、總任務交給班長,班長布置給班級衛(wèi)生委員,班級衛(wèi)生委員根據(jù)任務量的多少選擇由哪幾個組共同完成哪些任務。每個領到任務的組,由組長統(tǒng)一安排如何完成任務,任務完成之后,則由組長、班級衛(wèi)生委員、班長層層檢查把關,哪一個環(huán)節(jié)出了問題就由哪一個環(huán)節(jié)自行解決,最后匯報給班主任。再比如如何對待問題學生,能夠通過組長、組員等內部力量監(jiān)督、影響、改善他們的行為舉止的就絕不要上交給老師;對應的,學生自己能夠解決的問題,老師也不要過多干涉,在這些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們的綜合能力可以得到鍛煉,小組、班級的凝聚力也會得到增強。
(四)小組凝聚力的形成
通過學習競賽、午讀課主持人、運動比賽、值日、黑板報等一系列班級活動,分任務到組,在小組共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培養(yǎng)、增強小組凝聚力。小組的凝聚力提升了,班級的凝聚力也自然能夠增強。
四、評價體系
(一)分層打分制
在班級日常事務中,中下層生的作用往往被忽視,但也正是他們,更需要得到認可?;诖?,我們在進行小組任務的布置時,給每一位組員打分,并且按照其在組內的號數(shù)分數(shù)由高到低,如:4號組員30分、3號組員20分、2號組員10分、1號組員1分。以此來刺激、鼓勵中下層生多參與小組活動。
(二)小組競賽制
在通過分層打分的方式鼓勵中下層生參與的同時,如何使能力較強的同學幫助組內中下層生并鍛煉他們自己的能力呢?這里我們引進了小組競爭機制,每組選定一個競爭組,每一個固定時間段,根據(jù)小組學習、衛(wèi)生、儀容儀表、紀律等各方面情況的綜合得分決出優(yōu)勝組。由于各小組分組之初的實力相當,因此,任何一個為榮譽而戰(zhàn)的小組就必須全力以赴,1、2號組員在竭盡所能幫助、督促3、4號組員行為習慣、課堂學習的同時,自身的能力也得到了鞏固提高;3、4號組員既有自我實現(xiàn)的需要,又有小組成員的壓力,班級管理自然輕松。
五、結語
葉圣陶老先生有句名言:教是為了不教。運用到班級管理上,我們也可以說,教師對學生的管理是為了讓學生學會自我控制從而自我管理。而“四人小組”合作模式在班級管理上的引入,使學生從心理上變“被人管”為“自己管”、“管別人”,這種全員參與的方式不但極大地減輕了班主任的負擔、使其能夠將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學,更鍛煉了全班學生自我管理、與人溝通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真正實現(xiàn)了“自己動手,豐衣足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