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堅貞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逐漸深化,傳統(tǒng)的教學思想與教學形式已經(jīng)無法適應當前的教學趨勢以及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在新課改下,教師要緊跟時代的發(fā)展進行創(chuàng)新,才能夠高質量的開展對學生的教學,實現(xiàn)學生全面素養(yǎng)的發(fā)展。語文是小學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學科,為今后語文知識的學習做準備,也是其他學科學習的基礎。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組成,對于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高有著重要意義。本文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策略深入探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前言:
在以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一般采取灌輸式教學形式,將自己對閱讀的體會和感受灌輸給學生,忽視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嚴重影響學生閱讀能力的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不佳。針對于以往教學的實際情況,教師要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理念,采取多元化教學手段,將學生的潛能激發(fā),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與主動性,促使學生全身心的投入到閱讀學習中,實現(xiàn)閱讀教學效率的提高。
一、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以生為本教學理念是提高有效性的關鍵。在以前的閱讀教學中,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常將自己放在主動位置,忽視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影響學生的學習。在新課改下,教師要將以前的教學方式轉變,將學生放在閱讀活動中的主動位置,在進行閱讀知識的理解時,教師要引領學生積極的進行探究,這樣才可以保證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學習的動力來源于興趣[1]。情境教學法可以將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激發(fā)。教師要與教學內(nèi)容進行結合,以學生的實際情況為出發(fā)點,將情境教學靈活性、趣味性、互動性等特點充分發(fā)揮,為學生營造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真實的體驗過程中感受閱讀的樂趣,進而引發(fā)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將學生的閱讀興趣成功轉化為自主閱讀、主動閱讀的內(nèi)在驅動力。同時,教師要采取多種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如,多媒體、語言、實物等等。教師以學生感興趣的形式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開拓學生的知識視野,豐富學生的體驗,也能夠提高閱讀教學效果。
在《慈母情深》的學習中,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到閱讀學習中,促使學生主動探析。教師為學生誦讀詩句《母親》創(chuàng)設情境,通過音樂烘托情感,為學生點出主題,做好課文的情感鋪墊。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nèi)容相適應的教學情境,可以將學生學習知識的熱情激發(fā),進而積極加入到閱讀學習中,保證閱讀教學的有序展開。
二、利用信息技術
現(xiàn)代信息技術發(fā)展迅速,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在教學中被廣泛的運用,有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運用信息化教學也是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重要步驟[2]。隨著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以及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在學校中都安裝了多媒體設施,對于創(chuàng)新教師的教學方法,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有著重要意義。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要依據(jù)學生的閱讀興趣以及內(nèi)容為學生搜集相應的資源,在制作課件時添加相關的圖片、音樂、視頻等,增強學生對閱讀學習內(nèi)容的興趣。同時,在閱讀學習中,部分內(nèi)容對于年齡不大的小學生來講還存在一定的困難,較為抽象。運用信息技術開展教學,能夠將抽象的語文知識生動形象的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使學生輕松的理解并加深對閱讀內(nèi)容的印象。利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可以使學生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保持愉快的心情,并且更加高效的掌握知識,實現(xiàn)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
在開展《圓明園的毀滅》的學習中,教師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在直觀的體會中深化理解,推動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教師要播放影片《火燒圓明園》的片段,讓學生直觀感受侵略者的殘暴和野蠻。也要利用圖片與課件,通過今昔圓明園的對比,讓學生領悟到圓明園的毀滅是祖國乃至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損失,激發(fā)學生愛國情感。靈活運用信息技術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強化學生學習質量。
三、組織合作學習
合作學習是新課改倡導的新型教學模式。在閱讀課堂中,教師加強學生之間的討論與交流,也能夠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大多較小,而且愛玩好動,思維活躍。在教學時要更傾向于一些合作性的學習形式,可以讓學生更容易接受。所以,在開展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依據(jù)學生的興趣愛好、知識水平、生活經(jīng)驗等將學生合理的劃分小組。合理分組是成功合作學習的前提[3]。教師要將能力不同的學生劃分一組,讓學生能夠互相學習、共同進步。而且,還要保證學生小組間實力的均衡,使學生能夠公平的進行競爭,保證學生合作學習的成效。在分組后,教師要為學生分配閱讀任務,讓學生通過相互的討論對自己閱讀中出現(xiàn)的問題進行糾正,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以及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極大的強化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在學習《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這節(jié)課時,教師組織學生合作學習,使學生在共同探究中實現(xiàn)對閱讀內(nèi)容的理解與掌握。教師為學生布置探究性學習任務:1.為什么洋人軋死了中國人還得意揚揚?2.為什么中國巡警不懲處洋人,反而把中國婦女訓斥一通?3.為什么圍觀的中國人都緊握著拳頭,卻“只能勸勸那個不幸的婦女”?利用探究性問題,可以促使學生主動開展對閱讀內(nèi)容的思考,加深對語文知識的掌握,有利于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
四、教會閱讀方法
在以前的教學中是以教師為主體,學生則是處于一種被動的學習狀態(tài),極大的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在新課改下,教師要轉變自己以往的角色,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才能夠幫助學生獲得更好的發(fā)展。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為學生不斷的滲透閱讀學習方法。如,范讀法、精讀法等。當學生掌握閱讀方法后就會開展自主閱讀,拓展學生的閱讀面,豐富學生的知識積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結論:
在語文教學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可以讓學生從閱讀中獲得收獲,應用在閱讀中學習的知識,為學生的今后學習與成長打下基礎。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實踐中,教師要為學生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利用信息技術,組織合作學習,還要教會閱讀方法,真正實現(xiàn)閱讀教學有效性的提高。教師要依據(jù)學生實際情況以及教學內(nèi)容靈活開展教學,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獲得獨特的個性化體驗,提高閱讀能力,也樹立良好的人生價值觀念。
參考文獻:
[1]尹麗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優(yōu)化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34):76+131.
[2]彭瑞.情境教學法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34):91+96.
[3]張譯丹.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嘗試[J].中國校外教育,2019(34):115+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