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松平
漢語是世界上最發(fā)達的語言之一。早在先秦兩漢時候,我國對同義現(xiàn)象的研究已經(jīng)達到相當高的水平。我國最早的集同義現(xiàn)象研究之大成的著作《爾雅》就出現(xiàn)在那個時候。同義的主要特點是詞義“同中有異”“異中有同”。本文選取五組同義詞,試以辨析之,希望在使用時引起注意。
“懸望”還是“盼望”?
(1)全世界都在矚目,一件大事將在北京發(fā)生——即將召開的中共十九大,讓許多人懸望。(李泓冰《人民網(wǎng)評:創(chuàng)造力,是執(zhí)政黨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人民網(wǎng)-觀點頻道2017年10月17日)
(2)然而,當代社會人群的流動性加劇,每個中國人家庭幾乎都有咫尺天涯的懸望——我們?nèi)匀恍枰星?,需要李白蘇軾們體貼而風(fēng)雅的慰藉。(李泓冰《人民網(wǎng)評:中秋,放下手機聽聽祖先的叮嚀》,人民網(wǎng)-觀點頻道2018年09月22日)
上述兩個例句中都用了一個詞“懸望”。那么,何謂“懸望”?《漢語大詞典》是這樣解釋的:
【懸望】盼望,掛念。唐張鷟《游仙窟》:“積愁腸已斷,懸望眼應(yīng)穿?!痹睾喎颉囤w禮讓肥》第四折:“即今圣人臥寐求賢,好生懸望?!薄度辶滞馐贰返谝换兀骸澳阍诖隧氁⌒?,休惹人說不是;早出晚歸,免我懸望?!?/p>
用《漢語大詞典》為“懸望”所作解釋“盼望,掛念”來考量上述兩個例句中的“懸望”,似乎都講得過去。不過,筆者認為,例(1)中的“懸望”用錯了,例(2)中的“懸望”用對了。
仔細揣摩,《漢語大詞典》所列例句中的“懸望”一詞除了都有“盼望,掛念”的意思,還都有“擔心”或“不放心”的意思。比如“積愁腸已斷,懸望眼應(yīng)穿”。之所以是“懸望”,是因為一方面表現(xiàn)了下官對十娘到來的盼望,另一方面表現(xiàn)了下官對十娘能否到來的擔心;“即今圣人臥寐求賢,好生懸望。”之所以是“懸望”,是因為一方面表現(xiàn)了圣人對尋求到有才能的人的盼望,另一方面表現(xiàn)了圣人對能否尋求到有才能的人的擔心;“你在此須要小心,休惹人說不是;早出晚歸,免我懸望?!边@里用“懸望”,是因為一方面表現(xiàn)了母親對王冕要早出晚歸的盼望,另一方面表現(xiàn)了母親對王冕能否早出晚歸的擔心。類似的還有以下例句:
兄日夜懸望,獨此“有恒”二字告諸弟,伏愿諸弟刻刻留心。幸甚幸甚。(曾國藩《致諸弟·讀書必須有恒心》)
萬堵高墻隔不斷我對同志的懸望,韓英什么都不想,單念同志不知近來怎么樣。(中國民歌《沒有眼淚沒有悲傷》)
“兄日夜懸望”一方面表現(xiàn)了曾國藩對諸弟要讀書的盼望,另一方面表現(xiàn)了曾國藩對諸弟能否有恒讀書的擔心;“萬堵高墻隔不斷我對同志的懸望”既表現(xiàn)了韓英對同志都好的盼望,又表現(xiàn)了韓英對同志不知近來怎么樣的擔心。所以說,“懸望”不只有“盼望”,還有“擔心”或“不放心”。換句話說,“懸望”比“盼望”的意思要豐富一些。或許正是如此,《新編漢語辭?!窞椤皯彝彼鞯慕忉屖恰皳牡嘏瓮?,《現(xiàn)代漢語詞典》解釋為“不放心地盼望”。
明乎此,我們再來看例(1)和例(2)。例(1)“即將召開的中共十九大”無疑讓許多人盼望,難道還讓許多人擔心嗎?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這是全世界都在矚目的一件大事,因此其中的“懸望”用錯了。例(2)“仍然需要中秋,需要李白蘇軾們體貼而風(fēng)雅的慰藉”無疑讓我們盼望,難道還讓我們擔心嗎?答案是肯定的,因為許多人不愿放下手機聽聽祖先的叮嚀,因此其中的“懸望”用對了。
“誘惑”還是“誘騙”?
清代蒲松齡的《狼》有云:“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睂ζ渲械摹罢T”字,統(tǒng)編《教師教學(xué)用書》和滬版《教學(xué)參考資料》都認為是“誘惑”的意思。但是,葛筱寧老師認為:“與其說以‘假寐’來‘誘敵’是‘誘惑敵方’,倒不如解釋為‘誘騙敵方’準確實在。”(《“前狼”之“誘”》,《語文學(xué)習(xí)》2019年第4期)
那么,“前狼”之“誘”到底是解釋為“誘惑”,還是解釋為“誘騙”呢?筆者認為,前者比后者要恰當。
首先,從字詞特點來看,根據(jù)《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wù)印書館1998年版),“誘”的常用義項有二:
①誘導(dǎo),引導(dǎo)?!墩撜Z·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誘人?!崩畎住秮砣沾箅y》詩:“誘我遠學(xué)?!?/p>
②引誘,誘惑?!盾髯印ろn非子》:“不誘于譽,不毀于誹?!薄度龂尽菚侵鱾鳌罚骸爸欣蓪O布詐降以誘魏將王淩?!背烧Z有“誘敵深入”。
由此可見,“誘惑”是“誘”的常用義項之一。另外,根據(jù)《古代漢語》修訂本第三冊,古代沒有“騙”字,凡“騙”的意義都用“詐”,不用“騙”,更不用“誘”,如《戰(zhàn)國策·秦策》:“大王以詐破之。”《史記·淮陰侯列傳》:“吾悔不用蒯通之計,乃為兒女子所詐?!憋@然,《狼》的前文用“誘”(乃悟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后文用“詐”(禽獸之變詐幾何哉),其區(qū)別正在于此。
其次,從語境特點來看,根據(jù)《狼》的語境,“前狼”之所以“假寐”,是因為想為后狼“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贏得時間,從而借“假寐”把屠戶的注意力吸引過來。只可惜,這種“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后狼“洞其中,意將隧入以攻其后也”的意圖,“止增笑耳”。另外,根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誘惑”的常用義項有二:“①使用手段,使人認識模糊而做壞事。②吸引;招引。”由此可見,“吸引”是“誘惑”的常用義項之一。所謂“吸引”,就是把別的物體、力量或別人的注意力引到自己這方面。顯然,《狼》中“前狼假寐,蓋以誘敵”,其目的正在于此。
總之,《狼》中“前狼”之“誘”解釋為“誘惑”比解釋為“誘騙”要恰當,解釋為“吸引”則更恰當。也就是說,“前狼假寐,蓋以誘敵”的意思是“前面那只狼假裝打盹兒,原來是用這種方式來吸引敵方(屠戶)的注意力”。從“誘惑”與“誘騙”的比較中,我們得出的認識是,解釋古代漢語中的字詞,還是要多從古代漢語的字詞特點、語境特點和通用看法著手,這樣或許才能有比較準確的結(jié)論。
“袒腹”還是“坦腹”
時劍波《千載風(fēng)雅銘云山》有云:“太傅郗鑒想與王家聯(lián)姻,遣使選婿,王家子弟各自矜持,唯獨王羲之袒腹而臥,若無其事,于是被選為東床快婿?!逼渲杏小疤桓埂币辉~。筆者閱讀、思考后認為,不是“袒腹”,而是“坦腹”。
首先,從典源來看:
王羲之幼有風(fēng)操。郗虞卿聞王氏諸子皆俊,令使選婿。諸子皆飾容以待客,羲之獨坦腹東床,嚙胡餅,神色自若。使具以告。虞卿曰:“此真吾子婿也?!眴枮檎l,果是逸少,乃妻之。(晉·王隱《晉書》)
郗太傅在京口,遣門生與王丞相書,求女婿。丞相語郗信:“君往東廂,任意選之?!遍T生歸,白郗曰:“王家諸郎,亦皆可嘉,聞來覓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床上坦腹臥,如不聞?!臂唬骸罢撕?!”訪之,乃是逸少,因嫁女與焉。(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
時太尉郗鑒使門生求女婿于導(dǎo),導(dǎo)令就東廂遍觀子弟。門生歸,謂鑒曰:“王氏諸少年并佳,然聞信至,咸自矜持。惟一人在東床坦腹食,獨若不聞。”鑒曰:“正此佳婿邪!”訪之,乃羲之也,遂以女妻之。(《晉書·王羲之傳》)
這些軼事說的是,晉代王羲之,字逸少,年輕時即很有風(fēng)度,太尉郗鑒聽說王家的子弟都很俊雅,于是派門生去王家,請求選一女婿。王丞相對郗的門生說:“你可以去東廂,隨意挑選?!蓖跫易拥苈犝f郗家來人選婿,都整理衣飾來待客,只有王羲之一個人在東床上坦露肚腹,吃著胡餅,神色坦然自若。門生回去告訴郗鑒:“王家各位子弟都很好,聽說來選婿,都有些拘謹,只有一青年人,在床上坦腹臥,好像沒聽見?!臂b說:“這人正可做我的女婿啊?!庇谑菍⑴畠杭藿o王羲之。后以此典借稱女婿;或指選婿。
其他典形還有“登床婿”“東床腹”“坦腹東床”“王郎坦腹”“羲之當妙選”等。例如杜甫《哭王彭州掄》:“北部初高選,東床早見招?!卑拙右住逗蛪粲未涸姟罚骸凹葍A南國貌,遂坦東床腹。”現(xiàn)在,稱女婿為“東床”,敬稱人家的女婿為“令坦”,仍然常用。因此,從典源來看,不是“袒腹”,而是“坦腹”。
其次,從詞義來看。
據(jù)《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wù)印書館1998年版),“袒”的常用義有一個:
脫去上衣,露出身體的一部分?!稘h書·高后記》:“為呂氏右袒,為劉氏左袒?!庇謱懽鳌耙f”。
然而,“坦”的常用義有三個:
①平直,寬廣。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其地坦而平,其水淡而清?!睆埡狻段骶┵x》:“雖斯宇之既坦。”
②[坦然]安然,無所顧慮的樣子。庾亮《讓中書令表》:“天下之人,何可門到戶說,使皆坦然邪?”
③露出(腹部)。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唯有一郎在東床上,坦腹臥。”
現(xiàn)在,“坦露”跟“袒露”的寫法、用法也都不同?!疤孤丁笔侵鲃有袨椋疤宦丁辈灰欢ㄊ侵鲃有袨?。王羲之露出腹部,是率性而為。因此,從詞義來看,不是“袒腹”,而是“坦腹”。
“搥胸”還是“捶胸”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進曰:“此臣日夜切齒拊心也,乃今得聞教!”(《荊軻刺秦王》)
其中的“拊心”何意?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①(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年3月第2版,2012年3月安徽第6次印刷)如此解釋:“〔拊(fǔ)心〕搥胸,這里形容非常痛心?!睂Υ?,筆者認為,“搥胸”當改為“捶胸”。
查閱《現(xiàn)代漢語詞典》可知,“搥”是“捶”的異體字。所謂異體字,就是字音字義相同而字形不同的一組字。2000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規(guī)定異體字為非規(guī)范漢字,除了特殊場合外不允許使用。教語信[2002]1號文還有細則:新編教材應(yīng)使用此規(guī)范中的推薦詞形;現(xiàn)行教材再版時,應(yīng)依據(jù)此規(guī)范做技術(shù)性修訂;必須忠實于原文的教材,應(yīng)對其中的非推薦詞形加注說明其推薦詞形。《找駱駝》過去是這樣的:
商人忿忿地說:“別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駱駝藏起來了。要不,你怎么會知道得這樣詳細!”
因為“忿忿”是“憤憤”的異體字,而且“忿忿”是非推薦字形,“憤憤”是推薦字形,所以《找駱駝》現(xiàn)在這樣寫:
商人憤憤地說:“別哄我了,一定是你把我的駱駝藏起來了。要不,你怎么會知道得這樣詳細!”
教材原文中的異體字都要修訂,教材注釋中的異體字更要修訂?!皳€”是“捶”的異體字,而且“搥”是非推薦字形,“捶”是推薦字形,所以“搥胸”當改為“捶胸”。
“北京一零一中”還是“北京一〇一中”
程翔老師的文章《我教<背影>》,筆者讀后獲益良多。不過,筆者對程老師的工作單位“北京一零一中”的寫法有點困惑。
數(shù)字的書寫形式有三種:漢字大寫數(shù)字,即零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拾;漢字小寫數(shù)字,即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阿拉伯數(shù)字,即0123456789。
“零、〇、0”這三個數(shù)字的用法有些特殊。“零”是漢字大寫數(shù)字,它與“壹、貳、叁、肆、伍、陸、柒、捌、玖”同類;“○”是漢字小寫數(shù)字,它與“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同類;而“0”則是阿拉伯數(shù)字,它與“1、2、3、4、5、6、7、8、9”同類。也就是說,它們分屬不同的符號系統(tǒng)。在同一符號系統(tǒng)中與各自的符號連用,這是數(shù)字書寫的一個基本原則。
國家語委等中央七部門《關(guān)于出版物上數(shù)字用法的試行規(guī)定》和《國家標準·出版物上數(shù)字用法的規(guī)定》的頒布,對全國出版物數(shù)字的規(guī)范化起到了良好的作用。《規(guī)定》的精髓是:一要得體,二要局部統(tǒng)一。“得體”,就是要言行得當、恰如其分;“局部統(tǒng)一”,就是同一種情況要統(tǒng)一,一段文字的前后要統(tǒng)一,一篇文章的上下文要統(tǒng)一,一本書的各章節(jié)要統(tǒng)一。
“北京一零一中”是郭沫若的書法,合情合理。然而,此時的“北京一零一中”不是書法、篆刻,而是出版物上作者的單位名稱,因此應(yīng)該遵循《關(guān)于出版物上數(shù)字用法的試行規(guī)定》。也就是說,“北京一零一中”應(yīng)為“北京一〇一中”,或者“北京101中”。
托爾斯泰曾經(jīng)說過:“語言藝術(shù)家的技巧就在于尋找唯一需要的詞和唯一需要的位置。”當你說了一個詞以后,覺得不夠準確,你就會說“不”,然后選擇一個自己認為比較確當?shù)脑~語來修正自己的話。如果我們認識了詞的同義現(xiàn)象,把握了其中的規(guī)律,我們就會從不自覺到自覺地運用這些規(guī)律,有效地提高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