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zhí)m花
當下,落實課標的理念、改變課堂教學模式、著力打造高效課堂是每位教師都要思考的問題。小組合作學習是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革新與提升,有利于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近日,在認真磨課的過程中,我有了不一樣的思考。
通過重組文本,我上了一節(jié)“不一樣的雨”群文閱讀課,在“品讀詩歌,感悟魅力”這個環(huán)節(jié),操作如下:
一、課堂掠影
【片段一】
出示兒童詩《毛毛雨》,隱去“毛毛雨”三個字。
師:同學們猜一猜詩中寫的是什么雨,并說一說是用什么方法猜測的。
生:我是從“像亮晶晶的花針兒,像白蒙蒙的紗縵兒”猜這是毛毛雨,是結合文章的關鍵語句猜測的。
生:我是從“小朋友不怕……你就下吧!”猜到是毛毛雨,因為這雨下得很小,是結合文章的關鍵語句和聯(lián)系生活經(jīng)驗猜測的。
師:同學們真厲害,善于運用學過的猜測方法進行猜測。課文中作者把“雨”比作“花針兒、紗縵兒和珍珠”,寫出了雨的形態(tài)美,讓我們把這種美好讀出來!
(生讀)
接下來的《雨點兒寫字》《西北雨》《太陽雨》和《雨天的歌》,我全都采用了第一首詩歌的學習形式——教師帶著學生學。上完課,課題組的成員對這一環(huán)節(jié)的操作作出了點評,一致認為沒能調(diào)動起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閱讀的本質(zhì)應該是對話,應該讓學生與文本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師之間甚至是學生與作者之間進行多維互動交流。縱觀學生本節(jié)課的閱讀狀態(tài),其實并不理想。盡管在閱讀內(nèi)容的設計上我遵循了由單一文本向多文本有機轉變,也增加了學習內(nèi)容的開放性和可議論性,遺憾的是學習形式并沒有真正由單項輸入轉變?yōu)槿后w合作參與,沒有實現(xiàn)學習共同體的構建。
于是,我對設計進行了再一次的修改與實踐——
【片段二】
出示兒童詩《毛毛雨》,隱去“毛毛雨”三個字。
(生齊讀)
師:請同學們猜一猜,詩中寫的是什么雨,并說一說你是用什么方法猜測的。(生的回答與前一個班大致一樣)
(生再讀)
師:同學們回憶一下,剛才《毛毛雨》這首兒童詩我們是怎樣學的?(根據(jù)生回答,師總結梳理:讀詩歌—猜雨—說理由—感情朗讀。)
師:下面請大家按照學第一首詩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下面四首兒童詩。
(生合作學習,小組匯報。)
生:我代表我們小組匯報,我們從“天空飛起了,歌兒般的細雨,可太陽,卻不肯讓步”這里猜到這是太陽雨。
師:請問誰還有補充?
生:我也是用這種方法讀明白的,我從“快披上小斗篷,踩著一地的陽光,到雨中去旅行呀”這些語句中看出這是太陽雨。
(師相機點明“結合文章的關鍵語句”這一方法)
生:前面的同學猜得都很好,猜測的方法值得我們學習,而我是用看課外書的方法猜的。我在百度百科上看到:“明亮的艷陽天,忽然間烏云移到頭頂,一陣昏暗,接著一陣涼風,然后就是大顆大顆的雨滴猛烈從天而降,還伴隨著閃電響雷,常常把路人淋得措手不及。跑得快的人,隔著一條大街,仍然是在艷陽天底下,回頭看對街下著傾盆大雨,這就是西北雨的典型景象。”從這些語句可以看出雨來得快,去得也快,這應該是西北雨。
……
二、引發(fā)思考
在片段一的教學中,我比較注重知識的傳授,學生是被教師牽著走,盡管整個課堂的群文味很濃,但形式比較單一,容易使學生感到乏味。在片段二的教學中,我通過重新設計活動,在引導的同時,善于借力,充分調(diào)動小組學習的力量,各成員在小組里都有展示自己的機會,讓學習真正發(fā)生。正如佐藤學教授所說:“學習中最重要的是‘跳躍’,即學生學習中有收獲,有成就感,這是無法通過一個力量來解決的?!睆摹耙谎蕴谩弊兂闪恕叭貉蕴谩?,教師和學生相互學習,相互討論,在最后的一個環(huán)節(jié)里,學生還仿照兒童詩的特點寫下了自己的佳作。整個課堂激情四溢,變得更有生命,更有活力。
合作學習是課程改革的趨勢,學習共同體的構建更是實現(xiàn)質(zhì)量與平等的有效途徑,教學的意義在于促進學生真正學習。所謂“學習”,就是同客觀世界的相遇與對話,同教室里同伴的相遇與對話,同自己的相遇與對話。為了促進學生的學習,我在課堂教學中積極構建學習共同體,在師生彼此的“傾聽與對話”中促使學生學習的達成。
1.樹立典范,合理分工
在小組合作學習初期,我精心挑選了四位能力較強的學生組成小組,通過單獨培訓、直觀示范的方式給全班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小組合作學習典范。在典范開始發(fā)揮作用后,便把四位學生分配到能力較弱的小組中,讓他們帶動更多的學生參與到小組合作學習中。在劃分小組時,我會根據(jù)學生的能力、性格特點進行合理搭配,采用異質(zhì)分組方式。我還給他們編上序號,安排不同的任務,如正組長負責組織分工、副組長負責監(jiān)督小組紀律、一人負責調(diào)解矛盾、另一人負責檢查作業(yè)完成情況……合理的分工,不僅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還培養(yǎng)了他們的各項能力,營造和諧的氛圍。
2.授予方法,培養(yǎng)能力
(1)人人參與。在小組合作時,我會特別強調(diào),每個學生都要參與,這才能體現(xiàn)小組合作的價值。另外,我也強調(diào)學優(yōu)生有責任幫助學困生。在小組活動時,我會關注較弱的小組,提醒其他人耐心等待,多鼓勵膽子小的學生,我會建議讓其他學生先說,給他多一點時間思考,同時他也可以借鑒別人的方法。
(2)注意傾聽。剛進行小組合作學習時,學生亂成一團,還沒聽清楚合作的內(nèi)容和要求,就嘰嘰喳喳嚷嚷起來了。這時我會要求學生停下來,聽清楚合作要求,做到有的放矢。在小組成員交流時,我會要求學生注意傾聽,不可打斷別人講話,等發(fā)言人說完才補充,因為傾聽才能產(chǎn)生對話,學習的教室是安靜的,安靜的氛圍是學習高效的一個重要條件。
(3)學會評價。課堂的學習需要適時有效的評價。在每一次的評價中,我都有意識地引導,讓學生學會發(fā)現(xiàn)他人的閃光點。如當一個學生回答完后,另一個學生就會這樣評價:“剛才的同學講得很具體,我也認同他的觀點,不過我還有補充……”或者是:“聽了剛才同學的分析,我覺得還可以從另一個方面去理解……”學會評價,既是一種能力,也是一種學習。
3.選好內(nèi)容,有效合作
在課堂上,我會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進行整合設計,由簡單到復雜,由淺入深,一步一步有序地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如在指導朗讀課文時,如果人物對話多,我會組織學生分角色朗讀,讀完之后評價,找出不足之處,小組成員還可以在一起推敲人物語言、心理,進行互換角色、互相學習。
意大利有這樣一首詩:“孩子是由一百種組成的。孩子有一百種語言,一百只手,一百個念頭,一百種思考、游戲、說話的方式……”這是寫給孩子的,也是寫給成人世界和學校的。群文匯聚集課堂是燦爛的,小組合作的課堂更是多彩的。我相信學習共同體的構建能更好地帶領學生走向“互惠學習”,只要舍得花時間,手把手地指導,讓小組學習落到實處,我們的群文教學就會越來越精彩,只要愿意去發(fā)現(xiàn),我們的群文課堂就會更靈動飛揚。
【本文系增城區(qū)教育科學“十三五”規(guī)則(2017年度)立項課題(課題:ZC2017067)“基于小組合作探究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系統(tǒng)關工委“十三五”教育科研規(guī)劃(20
17年度)青年教師發(fā)展專項課題(課題編號為:QNJSKT00069)“基于小組合作探究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研究成果】
(作者單位:廣東廣州市增城區(qū)荔城街第二小學)
責任編輯 劉 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