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春科
【摘? 要】在初中生物教學過程中,大部分的理論知識是通過實驗獲得的,實驗教學更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更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但是我們目前的生物教學并不是依靠實驗,而是要求學生死記硬背,使學生失去了對生物的學習興趣,影響了教學效果。
【關鍵詞】初中生物;教學;改進措施
一、初中生物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對實驗教學的重視程度不夠。教師對實驗教學的組織不夠嚴格,害怕浪費時間不敢放手讓學生去做,往往把分組實驗改成了演示實驗,甚至把操作實驗改成了用幻燈片播放實驗,使學生們對實驗過程失去原有的興趣,甚至以后進行實驗都不想嘗試;2.學生對抽象的生物概念缺乏興趣。初中生剛開始接觸生物 ,對部分趣味性強的知識充滿了學習的熱情,但等到學習抽象事物的概念時,就顯得力不從心,學生的學習熱情被難以理解的抽象概念迅速降溫,學生無法理解這些抽象事物的存在,學生在日常生活中也無法接觸類似于染色體、DNA、克隆等抽象事物,對上述概念缺乏理性的認識,所以失去學習生物的興趣,致使學習效率不高;3.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致使學生喪失學習興趣。部分生物教師缺乏先進的教學理念,仍然采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課堂上一講到底,缺少與學生的互動,無法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改進初中生物教學的措施
1.引進新的教學觀念。在新時代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為提升教學質量應該接受新的教學理念,采用新式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采取多樣化的形式進行教學,可以進行分組討論,也可以運用多媒體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也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實驗過程后對實驗過程的重點進行分析。這種教學方式不僅可以打破以往課堂的那種死氣沉沉的氣氛,促進學生之間交流,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表達問題的能力;2.加強對生物實驗教學方法的重視。實驗器材可以直接影響實驗效果,進一步影響教學質量。其實學生在學習生物初期,對生物實驗還是很感興趣的,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好奇心,多設計一些生物實驗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在進行“觀察葉片的結構”這一實驗時,教師應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自己操作實驗,觀察實驗結果,并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究,如何選擇葉片,制作切片時怎么才能保證切割成功,以及觀察時顯微鏡的操作事宜等,通過一系列問題的探究,激發(fā)學生的實驗積極性,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3.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教師應積極改進教學方式,積極采用多種不同的形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比如學生在學習DNA結構時,采用計算機技術將DNA做成完整的小人形象,并對自身的反應進行豐富的介紹,將這些物質的變化過程用動態(tài)的方式給學生看,用直觀的影像完成課堂理論知識的傳授,學生不僅興趣濃厚,還會加深對知識的理解;4.讓學生走出課堂。走出課堂,走進自然,通過親身實踐讓學生掌握生物的理論知識,讓學生通過實踐的觀察了解生物的知識在生活當中的實用性,讓其更加深刻體會到學習生物這一學科的樂趣。比如,在學習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這一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走出課堂,到校園、樹林、田野等地方親身體會一下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組成部分,然后結合課本內容,學生會很輕松地記住構成生態(tài)系統(tǒng)的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從而掌握課本上的知識。
綜上所述,目前的初中生物教學主要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存在一定的問題,教師應引進新的教學理念,采用各種各樣的教學形式進行教學,可以采用多媒體數字化教學,將課堂中抽象的概念以具體的形式展現給學生觀看,便于學生理解。還應該注重實驗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能力,培養(yǎng)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柯惠明.新時期初中生物實驗教學的改進對策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8(50).
(責任編輯? 范娛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