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博宇
谷建芬一直在探索、尋找、實踐著一條民族化的中國音樂之路,從70歲開始,谷建芬從唐詩宋詞中遴選出一批適合當代少兒演唱的作品,譜寫成曲調(diào)優(yōu)美、節(jié)奏明快、朗朗上口又易學易唱的《新學堂歌》。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飛的白鷺,浮水的鵝。唐詩里有畫,唐詩里有歌……”歌曲《讀唐詩》的動人旋律回蕩在北京保利劇院的劇場中,81歲的中國音協(xié)顧問、著名作曲家谷建芬在孩子們的簇擁下走上舞臺,這是為谷建芬老師的“新學堂歌”舉辦的專場音樂會。
盡管在谷建芬心中,“新學堂歌”只是樸質(zhì)地啟蒙與教育孩子的歌曲,但在當下傳承和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浪潮中,古詞新曲的“新學堂歌”讓文藝的號角再次被吹響。經(jīng)典古詩詞與傳統(tǒng)文化典范詩文所代表的中華文化精髓,伴隨著孩童稚嫩而純真的詠唱,直插因時代快速更迭而早忽視了民族文化根源的人們的內(nèi)心。
“新學堂歌”凝結(jié)了谷建芬畢生的能量,只有擁有跨越時代、見證歷史的老藝術(shù)家,才會有時代全局的眼光,敏銳地捕捉到時代進程的關鍵點,更為重要的是,也只有這樣的音樂界泰斗,才有足夠的能量與積淀,開啟音樂進程的新節(jié)點。
這一首歌,唱出一顆中國心
當人們唱起《綠葉對根的情意》這首歌時,無不為歌中的真摯情感深深打動。但很少有人知道,在這動人的歌聲背后有著谷建芬對祖國無限的深情。
20世紀80年代初她創(chuàng)作的歌曲《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印證了祖國一個新生時代的開始?!皞ゴ蟮淖鎳撚卸嗝疵?!天也新,地也新,春光更明媚,城市鄉(xiāng)村處處增光輝……”改革開放初期,這首大街小巷傳唱的歌曲,卻讓谷建芬經(jīng)歷了還未適應新時代來臨的人的不少指責,讓感受到改革開放溫暖春風的谷建芬在不解和委屈中有一絲涼意。
當時,日本大阪在籌建歌舞團,相識的朋友向谷建芬建議她去大坂工作。谷建芬說:“我的生活、事業(yè)和情感都是與祖國連在一起的,不能因為一時的委屈而離開祖國。”她婉謝了朋友們的好意,在心中久久醞釀著她唱給祖國的歌?!安灰獑栁业侥睦锶?,我的路上充滿回憶,請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這是綠葉對根的情意……”
谷建芬在她的創(chuàng)作中融進了對祖國的一片深情。她的歌曲不是表現(xiàn)沉吟低唱的小我,而是用深情的旋律了抒寫了大的情懷、唱出了人民對祖國的熱愛和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