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玉田
工作、學習、參加各類活動,免不了要填寫多種表格。絕大多數(shù)在校大學生、研究生,在政府部門工作的絕大多數(shù)公務員,以及部分企業(yè)和機構(gòu)的部分職員,其表格中往往會有“政治面貌”一欄。
筆者是個教師,填寫的各種表格中都有這一欄。筆者所在學校的學生所填各類表格,例如“××大學學生獎學金審批表”“高等學校學生及家庭情況調(diào)查表”“高等學校家庭經(jīng)濟困難學生認定申請表”“普通本科高校、高等職業(yè)學校國家勵志獎學金申請表”等,也都包括了“政治面貌”一欄。
但是在筆者有限的漢語及漢英詞典中,都沒有查到這么一個詞條。近似的只有“政治面目”。早先看到過《咬文嚼字》對身份證上的用詞失誤有所指正,而在尤其講究政治正確的高校里,這么重要而高頻出現(xiàn)的項目也會存在語病?
據(jù)《現(xiàn)代漢語詞典》,政治面目“指一個人的政治立場、政治活動以及和政治有關(guān)的各種社會關(guān)系”。只是這個定義及解釋又與上述表格中的“政治面貌”不盡相同——上述表格中,通常是在“黨員”“團員”“群眾”三者中擇一(許多種類的表格中的“填表須知”有此規(guī)定)。下面暫且把“政治面貌”混同于“政治面目”,對其英文表達稍加議論。
本文標題問的不是哪位個人的政治面貌,而是在本刊的上下文中這個術(shù)語的英文表達,完整地說應當是:你的政治面貌,如果用英語填表,你會怎么寫呢?
請先看看部分英語專業(yè)的學生怎么用英語表達“政治面貌”這個術(shù)語:
例1. 我的政治面貌是團員,我女友是學生黨員。
D1. My political feature is tuan staff, my girlfriend is a student member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D2. My Politics Status is a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f China member (the largest and coveted association for teenagers)
D3. As for political status, I am a member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and my girlfriend is a student member of the Communist Party.
D4. I’m a member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while my girlfriend is a student member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D5. I’m a member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and my girlfriend as a student is a member of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這里說明一下:多年來筆者布置的作業(yè)和期考多為5人一個組,各組單獨命題。并不是從一個幾十人的班上挑了最爛的5個譯文,現(xiàn)在拿出來指責大家伙兒。不是的。
為了便于討論,筆者于撰寫本文之際在每個譯文前加了一個英文字母,表示對譯文質(zhì)量的判斷。D表示“錯”,C表示“差”,B表示“對”,A則表示“又對又好”。同一個“級別”出現(xiàn)多個譯文時,在字母后面增加數(shù)字以示區(qū)別。同時,以黑體加粗的形式指出問題所在。
有關(guān)“黨員”和“群眾”的討論留待后文,下面只講與“政治面貌”有關(guān)的問題。
以上譯文各有一些問題。比如說在D2中,除了前面四個詞之外,其余部分顯然摘抄自本刊2018年第1期“League Secretary是何方神圣”一文。抄的部分是對的,而兩個黑體詞(不是抄的,或者說,不是從上述文章中抄的)是否合適正是本文議論的主題。此外,該版本漏譯了“我女友……”一句。
譯文D1、D4和D5中帶有下畫線標記的定冠詞是筆者后加上去的。
人們用英語介紹自己,應當是給外國人看的?!巴鈬恕睂嶋H上是許多個“外國”,即國際語境。譯文D3沒有提及哪個國家,因而溝通效益相當?shù)停@然需要另外補充。其他問題請見黑體標記,這里不再展開。
D6. My political outlook is a league member. My girlfriend is a student Party member.
D7. My political appearance is a member of the group, and my girlfriend is a student member.
譯文D6是使用百度翻譯得到的,D7用的是谷歌翻譯??梢钥吹?,除了D4和D5沒有譯出“政治面貌”一詞之外,其他5個譯文對此可謂是一個譯文一種譯法。
在學生的英文版簡歷中發(fā)現(xiàn)、后在網(wǎng)上搜索到的“政治面貌”的譯法還有(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上述譯文中的沒有收錄):Political、Political landscape、Political State、political visage、Political attitude、political belief、political leanings、political background、Political Identity、party affiliation等多種(大小寫均保持了出處的原狀)。連同前述7個譯文中的5種譯法共計15種,其中尤以Politics Status及其變體最為常見,特別是在學生的簡歷中。
在學生的英文簡歷中,這類用于表達“政治面貌”的英文詞之后既有全角冒號也有半角冒號,既有破折號也有連字符,既有括號也有引號,總之也是相當?shù)膩y。
這些學生(百度等網(wǎng)站中提供詞語譯文的作者或譯者,十有八九也是這個教育體制下成長起來的,可以認為也是本文所指“學生”的一部分)的英語學習背景大抵相同,但對同一個常見的概念采用了不同的譯名,其本身就是個引人入勝的大問題。這些學生來自祖國的四面八方,代表了數(shù)以百萬計的青年,這樣的混亂本身也是個問題——當然不全是學生個體的問題。
筆者認為上述不同的譯法都不對。Political這個形容詞單獨出現(xiàn),概念不完整,難以當作一個類別詞。Political feature和Political landscape太不靠譜,不作討論。political state是個術(shù)語,本身復雜,這里不予展開,唯一需要指出的是:該詞另有特定詞義,但與“政治面貌”無關(guān)。
political appearance及political visage中的名詞估計是對“面貌”一詞的字面對應,與“政治面貌”的本義相去甚遠。“面貌”單獨使用時不用于本文所講的上下文。
political outlook、political attitude和political belief中的名詞均為抽象名詞,可以概括任何人的相關(guān)理念,但與前面所提僅僅部分字面呼應的appearance一樣,詞義不搭,語意不信,表達的不是國內(nèi)某一具體的個人“政治面貌”。
關(guān)于Political Status,按照維基百科(不得不援引;手頭所有英文詞典都沒有Political Status的義項)的解釋,“In international law three categories of political status are usually recognized: 1. Independent countries e.g.: France, Canada. 2. Internal independent countries which are under the protection of another country in matters of defense and foreign affairs, e.g.: Netherlands Antilles, the Faroe Islands, British Virgin Islands etc. 3. Colonies and other dependent political units e.g.: Puerto Rico.”從中可以看到,political status是國際法中的一個術(shù)語,意為國家或地區(qū)的“政治地位”,包括主權(quán)獨立的國家(世界上大多數(shù)國家屬于這一類),國防、外交上受別國保護的國家(比如荷屬安的列斯群島),以及其他領(lǐng)地或殖民地。
一個人,宣稱所在的孤島(甚至一條破船)自成一個國家,聲稱自己就是總統(tǒng),這樣的事情在世界歷史上的確出現(xiàn)過。但對應本文所講的“政治面貌”,學生簡歷中以及網(wǎng)上搜索結(jié)果中頻度最高的political status,恰恰不適于再現(xiàn)這一概念的“意思”。找個類比說,一個中國大學生或研究生身高1.67米,TA周游世界(或者叫浪跡天涯),某時某地向別人宣示自己的Political Status,大概也沒人能夠攔得住。TA原本想說的是自己在國內(nèi)的“政治面貌”,但可能的交際效果相當于對別人說TA“身高0.00167公里”——計量單位的名稱是對的,只是TA顯得不是一般的高,別人即便仰視也難以望其項背。
就leanings查詢Cambridge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Third Edition),發(fā)現(xiàn)釋義是“a preference for a particular set of beliefs, opinions, etc.”,可知關(guān)鍵詞preference是個人喜好之類,可以光明正大地說出來,也可以深藏心底秘而不宣,因而political leanings可以看作是“政治傾向”,并非“政治面貌”這樣目前在國內(nèi)只能三者擇一的社會身份標簽。
《漢英辭典》2《漢英分類詞典》3及Word自帶詞典都將“政治面目”譯為political affiliation [background]。《漢英雙語現(xiàn)代漢語詞典》4對“政治面目”的英文定義是“political affiliation and background, and his various social relations associated with politics”。筆者認為這4個出處的同樣兩個譯法即political affiliation和political background均屬不對。漢語的“政治面貌”這一概念的上下文相對明確,包括但不限于是否參加了中國共產(chǎn)黨(即為其黨員),是個具體的事件,而這兩個譯名都是一般概念,詞義過于寬泛,仍然難以表達我們希望老外能夠明白的那個“意思”。
考慮到公民身份證通常譯為identity card,似乎political identity用來對譯“政治身份”有所依托。但筆者認為仍然難以反映其特定的“意思”。一則筆者在手頭詞典中沒有查到political identity,二則“政治身份”即便等同于“政治面貌”,還是難以聯(lián)系到既定語境下的具體所指。在多數(shù)表格的特定上下文里,“政治面貌”的實際“意思”是指個人是或不是某個政黨的成員,是一個假如需要的話可以出示黨證或團證予以證實的具體事項,并非自己思想上的政治理念認同或不認同——這種identity難以證明。此外,“群眾”千千萬萬,很難拿出一個類似于身份證的上位概括詞(這本身包含了一個較大的形式邏輯問題,超出了本文的議論范圍;另請參看本欄后續(xù)文章)予以快速鑒別。
就既定的“政治面貌”這個概念而言,竊以為party affiliation要比前面多種譯法好一些,至少有些指向性功能。只是一來party沒有大寫首字母——國內(nèi)的“黨”字十有八九是特指的,且一定是個專有名詞。二來與political affiliation和political background一樣也是個一般概念,即包括了參加其他政黨的選項,與國內(nèi)絕大多數(shù)人的情況不合。
按照蓋洛普民意測驗5對party affiliation的定義及其描述(括號為原文所有),“In politics, as of today, do you consider yourself a Republican, a Democrat, or an independent? (Asked of independents: As of today, do you lean more to the Democratic Party or the Republican Party?)”,可以看出party affiliation與我們的“政治面貌”貌似最為接近,但“意思”上兩者并不等同。這里的“a Republican, a Democrat, or an independent”(驢象兩黨及independents;independents為無黨無派,并非獨立候選人;詢問的則是在Republican或Democratic兩者之間擇一)涉及人們對某一政黨的主張的贊同與否、傾向性或其他的關(guān)聯(lián),與選舉有關(guān)(是否說實話是另外一個問題),并不是公開表明自己黨派隸屬或身份的(反過來講也一樣。舉個最為簡單化的例子說,某人手里拿著民主黨的競選旗子,鉆到擋板之后卻投了共和黨的票)。也就是說,party affiliation并非“政治面貌”的“意思”,后者與選舉無關(guān)。
也許反證一下更容易說明筆者的意思:假如英語國家一個不懂中文,也不了解“政治面貌”何所指的人,看到以上簡評過的短語中的任何一個,估計不大可能會想到在其后面填寫一個政黨或社團組織的名稱。
但我們的問題是客觀存在??梢韵胂笠幌拢瑖鴥?nèi)有這么15個大學生,各自采用了以上15種寫法中的一種,分別給15個老外看到了,這些老外對他們的印象會是什么樣。筆者認為會是很呆很怪又很拽??梢韵胂笠幌?,如果是同一個老外同時看到15個中國人寫的15種“政治面貌”,會有什么樣的感覺。是的,仍然是很呆很怪還很拽。
有人說這么寫了,老外領(lǐng)導也沒說什么。筆者揣測,老外要么不太在意,要么猜出來了,要么因此知道了咱的英語能力……無論哪種情況,都難以說明這么寫是對的。
檢驗任何一種譯法是否可行,似可想象著把這樣的詞語改為一個問題向懂英語的老外提出來。比如說這么提問:What’s your political appearance?或What’s your political visage? 如此一來,自己就可判斷以上“術(shù)語”是否達意,即是否表達了我們本來的“意思”。
那么“政治面貌”正確的譯法該是什么樣的呢?依據(jù)不在我們已經(jīng)背會的哪個詞語的表層意義,而是漢語原概念的“意思”。筆者認為,比較合適的可以是Personal identification to a political party、Your identification to a political party、Your identification to political parties、Your identification to a political organization、Your identification to political organizations、The political party that you are a member of、The political party that you have joined等。
但這些譯法不適合作為上述表格的項目名稱。表格空間有限,且與“姓名”“性別”之類并列而體例不一。在上述解釋性譯名的基礎上稍作概括似可采取這樣的表述:
B. Party Membership
在這個短語(最好大寫首字母)之后或之下,寫上某一政黨的名稱,形式邏輯上就通了,至少在與以上所列的15種譯法相比之下是這樣。
但這種類別名稱仍然存在形式邏輯問題,因為國內(nèi)的“政治面貌”項下所指并不都是政黨。如果說“團員”也屬政治組織的話,那大多數(shù)人(雖說在校大學生、研究生中是少數(shù))的“群眾”,就難以放在以上這類“比較合適”的譯法之后了——也就是說,這些譯法概念上并不周延,無法涵蓋“群眾”。
限于篇幅,這里草草結(jié)束本文。至于文章開頭所舉的例句,筆者認為下面這個譯文比較好:
A. I am a member of the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f China, and my girlfriend (, a college student,) is a member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其中括號部分對應原文的“學生(黨員)”,其實可以省略。
可以注意到,原文的“政治面貌”四個字在譯文里并無對應;沒有對應卻又交代清楚了漢語原文中那兩個人的“政治面貌”,所謂的名實之間。其道理,或者說筆者的個人看法,請見本欄后續(xù)的“你不是黨員不是團員,那你是個mass嗎?”一文。?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