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
摘要:語文學科一直在小學教學中占據(jù)著極為重要的位置。廣大教師為了提升小學語文的教學效果,多年以來一直在進行積極的研究與實踐。但是,這種研究或?qū)嵺`更多地著眼于教學方法或?qū)W習方法,對學生的學習習慣關注不夠。這就導致學生的學習水平可能會在短期內(nèi)提升,但時間一長又退回到以前的狀態(tài),效果難以長久保持。為此,本文從注意教師自身素養(yǎng)、強化家校溝通交流、改進完善教學評價三個方面對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進行探討,供廣大同仁參考。
關鍵詞:小學生;語文;學習習慣培養(yǎng)
學生的學習習慣一直是教育界的一個重要話題,在語文教學工作中也不例外,但其地位卻有些微妙。一方面,教師普遍認識到良好的學習習慣對學生綜合素質(zhì)的全面進步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在教學活動中不乏對學生的指導;另一方面,這些指導往往只看到了具體的學習方法,卻沒有注意到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實際上還是學生內(nèi)心追求在起著決定性作用。因此,部分學生的學習方法能獲得一時的改善,但時間一長又會故態(tài)復萌。這種情況其實與良好學習習慣的具備還有較遠的距離,需要教師找到問題的根源加以解決。
一、注意自身素養(yǎng),發(fā)揮榜樣作用
小學生思維還不夠成熟,是非觀念不夠牢固,同時又喜歡模仿成人的行為。在這種性格特征的影響下,相對于教師口頭上的教導,教師行為對他們的影響更大。因此,想要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教師首先就要時刻注意自身素養(yǎng),嚴格規(guī)范自己的一言一行。這也是“言傳身教”的真正意義所在。否則,學生要么會覺得教師“言行不一”,失去對教師的尊敬與信任;要么會覺得教師自身都沒有良好的習慣,也就“沒資格”要求學生,教師的教導從此被當成耳旁風。
例如,學習《燕子》一課,教師在帶領學生讀課文時,要帶有充沛的感情,語調(diào)要抑揚頓挫;不能像完成任務一樣,連珠炮似的讀課文然后馬上就投入到具體知識點的講解上。這樣學生才會模仿教師,采取同樣的方式去讀課文,逐漸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文章形成自己的整體理解。又如,教師在板書生字生詞或批改作業(yè)時,一定不要寫“連筆字”,而是要一筆一劃,否則學生會認為“連筆字”是成年人的書寫方式,下意識去模仿,無法養(yǎng)成良好的書寫習慣,這種情況在以往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屢見不鮮。
二、強化家校溝通,發(fā)揮教育合力
學生的學習活動不僅發(fā)生在學校,比如預習、復習等,其實大都是在家中完成的。因此,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還需要家長的默契配合,形成教育合力。為了促進這種合力的形成,順暢的家校溝通是一條必須的途徑。教師需要注意的是,家校溝通是相互的,不能僅強調(diào)家長配合教師,因為某些情況下家長更清楚孩子的日常生活,明白孩子的內(nèi)心所想,他們的意見或建議很可能是教師平時難以注意到的。只有雙方互相理解、親密合作,教育合力才能最大的發(fā)揮出來。
仍以《燕子》這一課為例,教師在課后留下作業(yè),讓學生回去后回憶自己見過的動物,模仿課文的形式寫一篇小短文。教師要提前與家長溝通,如果學生拿不準描寫對象,或者抓不住描寫對象的特點等,家長可以給出適當?shù)奶崾荆^對不要插手過多,直接要求學生如何寫作。此時如果有家長提出,自己的孩子平時很少接觸小動物,寫這個題材可能會比較困難,教師可以與家長商量更換一個寫作對象,同時也要給家長建議:多帶孩子接觸動物,能夠培養(yǎng)孩子的愛心,有利于孩子的身心成長。
三、改進教學評價,鼓勵良好習慣
在以往的教學活動中,教學評價關注的重點是學生的考試成績。但越來越多的教師發(fā)現(xiàn),考試成績的參考作用其實并沒有想象中那么大,有時會帶有很大的偶然成分。如果只關注考試成績,部分學生的學習水平就會顯得忽高忽低,飄忽不定。一個主要的原因就是良好的學習習慣尚未形成。因此,教師要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學生的學習過程上,關注他們習慣上的一舉一動,及時糾正他們的小錯誤、小毛病。持之以恒的堅持下去,學生的良好學習習慣一旦養(yǎng)成,成績提升就會成為水到渠成的事情。
以上文提到的習作作業(yè)為例。教師在檢查作業(yè)時,發(fā)現(xiàn)學生A的作文描寫生動有趣,水平較高,但是書寫比較潦草。這時教師就要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學生A的書寫方式,隨時進行提醒與糾正。經(jīng)過一段時間,再次安排習作練習時,教師可以把前后兩篇作文交給學生A,讓他自己對比,學生A會發(fā)現(xiàn)工整的字體會讓自己的作文變得賞心悅目,讀起來感覺更好,從此開始時刻注意字跡是否工整的問題,學習態(tài)度更加認真仔細。
總而言之,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題與核心。缺乏良好的學習習慣,必然會為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形成制造障礙。教學活動沒有必要的“內(nèi)因”相配合,效果就很難得到提升。因此,不論是為了當前教學活動的順利推進,還是為了學生在今后能夠具備足夠的自我發(fā)展能力,教師都應該在培養(yǎng)學習習慣上投入更多的精力。希望廣大同仁能夠積極轉(zhuǎn)變教學理念,真正起到榜樣引導作用,關心學生表現(xiàn)出的各種細節(jié),與家長群策群力,努力實現(xiàn)我國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良好發(fā)展,培養(yǎng)出更多的社會棟梁。
參考文獻
[1]趙聚蓮.小學語文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研究[J].當代教研論叢,2018(12):46.
[2]黃建平.淺析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學習的良好習慣[J].學周刊,2018(36):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