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越
摘要:班主任要切實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進而采取合理有效的途徑并付諸實施。本文就班主任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進行了簡要探討,即用對方式,兩條基本途徑有機結合(引導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言傳身教與情感誘導相結合),其次要堅持“三多”(抓住機會,多講;把握心理,多思;掌握原則,多溝通),持之以恒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
關鍵詞:班主任;小學生;行為習慣;習慣培養(yǎng)
良好的行為習慣對學生的終身發(fā)展有著重要意義,同時也對學生的學習成績有著直接影響。相關研究表明,各學段的小學生群體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不良的行為習慣,一些比較普遍的,如懶惰散漫、不守紀律、不尊重老師同學、自我為中心等,不但不利于學習上的進步,更會對心理健康發(fā)展造成負面影響。作為班主任應首先擺正觀念,切實認識到培養(yǎng)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重要性,進而采取合理有效的途徑并付諸實施。以下擬結合筆者的工作實踐體會對此作一簡要探討,冀對相關教學工作者有所啟示。
一、用對方式,兩條基本途徑有機結合
1.引導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結合
引導教育是與強制性教育相對應的教育方式,它是現(xiàn)代教育理論所倡導的基本教育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尤其對于小學生來說,生硬的“警察式”不僅難以打入其內(nèi)心世界,更有可能引起其抵觸而適得其反。除了引導教育,班主任還要善于激活學生的自我教學。教育研究表明,每個學生都具備強大的自我教育的潛力,他們內(nèi)心都渴望進步、受到表揚。作為班主任,要能夠捕捉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同時發(fā)現(xiàn)其缺點和不足,好的表揚,加以放大,壞的則督促其改正,最終幫助學生建立積極自信的心態(tài),實現(xiàn)自我教育。這就要求班主任在平時要以平等的身份地位與學生接觸,給予他們充分的權利和空間,同時又要密切關注其行為動向和思想動向,了解他們的需要和心理發(fā)展歷程,盡量把握學生的性格特點從而因材施教。
2.言傳身教與情感誘導相結合
小學生尤其是高段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有些事并非不知道或不明白,只是在面對現(xiàn)實情況的時候,由于自制力差或理解上偏差等原因而不能按照正確的行為準則來要求自己。班主任在講道理的同時,更要多以自己的行為做表率,以同樣的標準來要求自己,給學生樹立一個行為楷模,使學生就能夠自覺意識到自身存在的問題,向著正確行為習慣靠攏。在言傳身教的同時,班主任還要注重以情感誘導學生的行為,學會跟學生建立一種平等朋友關系,博得學生的信任,久而久之,學生就會對班主任敞開心扉,也更愿意聽從教導,以嚴格的行為規(guī)范來要求自己。
三、堅持“三多”,持之以恒潛移默化
1.抓住機會,多講
對于學生應當具備的一些良好行為習慣,如嚴謹自律、勤勞積極、禮貌待人等,班主任要在平時中善于抓住機會,多講多說,使學生在耳濡目染中意識到其對于自身學習成績以及終身發(fā)展的重要意義,但是要助益時間、場合以及方式,以不引起學生的反感和抵觸為限。同樣地,對于一些不良行為習慣,也要能夠使學生充分明了其害處,從而改正進步,力加戒除。有些教師認為如果說教太多,學生聽煩了會產(chǎn)生“免疫”,可能會適得其反。這就需要抓住合適的機會“借題發(fā)揮”,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要知道,小學階段的學生易沖動,自制力差,可塑性大,只有利用日常生活中的各種有利機會,使良好的行為習慣意識扎根于學生頭腦之中,才能達到理想效果。
2.把握心理,多思
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身心發(fā)展的重要階段,學習和生活中的許多問題都離開心理問題。聰明的班主任會把自己看成一個引導者而非學生的對立面,對于學生暴露出的問題不是忙著呵斥和禁止,而是懂得遵循學生的心理發(fā)展規(guī)律,用科學的方法加以心理疏導。要做到這種角色轉換,就要求班主任平時多觀察,多思考,深入了解和善于把握學生的心理特征和發(fā)展規(guī)律。只有多注重學生的心理動向和發(fā)展規(guī)律,才能對癥下藥,有的放矢,從而使學生進步的同時悅納自己,更好地促進其良好行為習慣的養(yǎng)成。
3.掌握原則,多溝通
在平時多與學生溝通無疑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情感誘導和心理輔導的必備方式。只有采取合理的方式與學生敞開心扉地進行溝通,才能真正知道學生的真實想法,只有經(jīng)常性的無隔閡交流,才能把握住學生的心理動向和發(fā)展規(guī)律,進而更有效地對其施加影響,促進其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與學生交流的過程中,班主任應將自身置于一個與學生平等的地位,促使學生暢所欲言,并通過分析和判斷“捕捉”學生內(nèi)心的真實想法,只有如此,才能使溝通發(fā)揮功效而避免流于形式。
如上,本文就班主任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行為習慣進行了簡要探討,即用對方式,兩條基本途徑有機結合,其次要堅持“三多”,持之以恒達到潛移默化的效果。事實上,學生良好行為習慣的培養(yǎng)當然是一個兼具深度和廣度的話題,需要在工作和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總結,本文權作拋磚引玉,尚盼與同仁多多交流。
參考文獻:
[1]鐘桂德.論班主任在小學行為習慣培養(yǎng)中的重要作用[J].新校園(中旬),2016(3):174-174.
[2]濮正金.班主任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J].新課程學習(上),2015(3):171-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