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敏
【摘要】閱讀和寫作占據著小學語文的“半壁江山”,兩者之間存在著相互促進和影響的關系。閱讀能夠豐富學生的視野并提供寫作的素材,寫作又能鍛煉學生的語文思維。小學語文老師激勵和動員學生思考,提升閱讀教學與寫作教學的質量,對于整個語文教學的發(fā)展有重要的推動作用。本文從筆者的教學經驗出發(fā),結合四年級的語文教學分析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于寫作教學的融合,旨在從研究中為語文老師提供一些新思考。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能力;寫作水平
新課程改革下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寫作教學和閱讀教學并不是對立的關系,閱讀為寫作奠定基礎,寫作又是閱讀的終極目標之一。鑒于閱讀與寫作之間存在的密切關系,筆者需要將閱讀與寫作兩者之間協(xié)調起來,在齊頭并進中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小學語文老師作為教學的落實者,需要實現(xiàn)讀與寫的融合教學,培養(yǎng)小學生為有遷移能力、有創(chuàng)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一、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融合的意義
閱讀與寫作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實現(xiàn)兩者的融合能夠緩解一方的教學壓力,達到事半功倍的語文教學效果。讀與寫猶如語文學習過程中的左膀右臂,缺少其中一部分都會導致語文教學質量的降低,閱讀對于寫作、寫作對于閱讀都有重要的意義。
1.閱讀可以豐富寫作素材
四年級的小學生接觸正式寫作不久,缺乏寫作的經驗和素材,而閱讀就是最好的提供素材的方式。課內閱讀是必須,而課外閱讀才是關鍵。課外閱讀能夠將學生置于知識的海洋當中,汲取更多的營養(yǎng)和知識。語文老師可在學生列出閱讀的清單后,用一些符合四年級學生興趣愛好的故事情節(jié)吸引學生注意,布置理解和摘抄經典名言或案例的教學任務,讓學生在一段時間后很快可以通過寫作展示自己的勞動成果,以競爭的形式豐富學生的寫作素材,為寫作提供源源不斷的思路和素材。
2.寫作能夠內化閱讀知識
在寫作中,學生將閱讀中獲得的知識內化為個人的寫作素材,達到學以致用的目標。思維能力的提升,能夠提升小學生書面表達的能力,清晰地抒發(fā)個人的內心情感,發(fā)表內心深處的想法,防止陷入到“詞不達意”的誤區(qū)。小學生在與人傾訴時會存在很多問題,他們更喜歡將自己的情感釋放于書面上,對于小學生身心健康發(fā)展有重要意義。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中,小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都能有所進步,慢慢地,班級上學生的寫作手法和閱讀手法愈加嫻熟,對于學生語文成績的提升和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有重要意義。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策略
小學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融合需要從激發(fā)學生對寫作和閱讀的興趣著手,不斷提升兩者融合的實效性,運用雙向與組合教學法,結合讀與寫,結合閱讀中人物評價與理解,為學生未來的寫作奠定堅實可靠的基礎。
1.培養(yǎng)小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興趣
興趣是挖掘小學生在閱讀和寫作方面潛能的重要內在動力,語文老師的融合教學需要從興趣的激發(fā)著手,為高效的融合教學奠定基礎。語文老師需要改變傳統(tǒng)的語文閱讀和寫作教學方式,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輕松學習的課堂,在課堂積極討論和發(fā)言中學習知識。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上冊《蟋蟀的住宅》一文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可以融合一些有趣的小故事,吸引小學生的注意力。學生在課余時間積極閱讀描述動物的文章,接受不同文體形式的文章,語文老師伺機布置一些簡短的寫作任務,讓學生刻畫一些自己發(fā)現(xiàn)的神奇現(xiàn)象。在讀與寫的融合練習中,在學生產生對閱讀的興趣后逐漸增加閱讀的難度,引導學生真正愛上閱讀和寫作。
2.不斷提升讀與寫融合的實效性
一是語文老師要展示文章的魅力,引導小學生欣賞文章。如四年級下冊《桂林山水》一文是作者陳淼為讀者刻畫的一幅美麗的自然景觀畫面,在閱讀中學生形成對祖國山河美的情感體驗,教師順勢讓學生說說自己去過哪些城市旅游,看過哪些美麗的大好河山,在仿照句式中學會寫景,實現(xiàn)閱讀于寫作的融合。二是教師要結合教材延伸,提供社會實踐的機會。小學生難以全面掌握文章內容和特色,需要語文老師結合實際狀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并積累知識,在實踐活動中深化對于篇章的理解。例如,四年級下冊的《自然之道》學習中,作者是以旅游者的角色帶入,感受何為“自然之道”,用文章中出現(xiàn)的事件引人深思,感受大自然這一美麗世界存在的規(guī)律。學習文章后,老師們要讓學生到大自然當中,觀察和思考一些“自然之道”以及現(xiàn)階段人們違背“自然之道”的做法,提供給學生社會實踐的機會。語文老師需要帶學生仔細品味和研讀,在閱讀中提升思考的境界,展現(xiàn)閱讀的魅力。
3.運用雙向與組合教學法,結合讀悟寫
讀與寫的雙向教學中,語文老師讓學生適當勾勾畫畫,感知文章中比較精彩的語句,書寫個人對文章的感悟并與他人溝通,在思想的碰撞中實現(xiàn)能力的提升。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上冊的《長城》一文時,語文老師先讓學生感受作者刻畫的長城,學習作者的描寫手法,再閱讀網絡上關于長城的報道或介紹,積累一定的素材后再布置相應的寫作任務,能夠通過對一個事物的細致學習和刻畫而形成系統(tǒng)的認識和感悟。在讀中有所感悟,能夠在寫中有所體現(xiàn),應用具有說服力的素材,以詳略得當的描述和運籌帷幄的寫作手法豐富文章的內容。
4.結合閱讀中人物評價與理解,為學生寫作奠定基礎
小學語文教材中關于人物的描寫是豐富的,而學生的寫作中也離不開對人物的描述。經筆者的教學實踐發(fā)現(xiàn),很多小學生描述關鍵人物時難以把握顯著特征,不能清晰地突出特征?;诖?,語文老師的閱讀教學需要以教材為基礎提供人物相關描寫范文,學生在品讀中逐漸形成一套有個人特色的人物描寫方法,能夠準確把握人物性格并提升寫作水平。例如,在學習四年級上冊《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一文時,作者刻畫了周恩來熱愛祖國、忠于祖國的偉大形象,學生在閱讀中感受作者人物描寫的方式,思考如何給讀者呈現(xiàn)鮮活的人物。慢慢地,學生對寫作的技巧運用愈加嫻熟,能夠自如地應對不同性格人物、不同職業(yè)人物、不同特征人物的描寫。
總而言之,小學語文教學里閱讀和寫作是極為關鍵的兩個部分,是鍛煉學生思維、考驗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環(huán)節(jié)。語文老師需要激勵學生多思考、多創(chuàng)新,激發(fā)學生閱讀與寫作的興趣,提升讀與寫融合的實效性,運用雙向與組合教學法,結合讀悟寫,結合閱讀中人物評價與理解,為學生寫作奠定基礎,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教學的融合,全面提升小學生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石芬麗.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訓練的良性互動[J].教育教學論壇,2012.
[2]蔡先鋒.論小學語文閱讀與寫作教學的有效結合[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