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四年級下冊
第21課《鄉(xiāng)下人家》
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孫亞男 011517
內蒙古師范大學附屬學校
(一)概述
《鄉(xiāng)下人家》是人教版小學語文新課標教材第八冊的一篇課文,本篇課文所需課時為2課時,80分鐘,本節(jié)課是第一課時。
(二)設計意圖
教給學生理解課文內容的方法:四年級下冊課標中有一個學習要求,即初步學會理解課文的幾種方法,如:抓住重點句段閱讀,抓住重點詞語理解,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聯(lián)系生活實際理解等等。課文的每一個段落都很美,但是不可能處處講,處處讀,這就要有選擇的讀和講。對于較難理解的及作者的一些特殊的表達方式都要重點來閱讀、理解。如:作者通過對動植物擬人化的描寫來表達自己的感情,對“探”字的理解,對雞的描寫,紡織娘唱歌等等,都寫得非常生動、形象,不僅要在充分的讀中感悟,還要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進行練筆。
(三)教學目標
1、了解課文內容,走近鄉(xiāng)下人家,感受田園詩情,激發(fā)學生對農村生活的興趣和熱愛。
2、學會用多種方法揣摩句子的含義,并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
3、帶領學生品味優(yōu)美語言,積累精彩句段。
(四)教學重點
隨文章的敘述在頭腦中浮現(xiàn)出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從而感受鄉(xiāng)村生活的美好。
(五)教學難點
了解課文的敘述順序,體會從平凡的事物、普通的場景展現(xiàn)出來的鄉(xiāng)村生活的美,從而學習作者的表達方法。
(六)課前準備
回顧上節(jié)課內容,預習本節(jié)課內容;課件;同步閱讀《百合花開》
(七)教學過程
一、回顧談話導入
1、同學們,伴隨著悠揚的音樂,讓我們再次回到陳醉云老先生筆下的世外桃源。
2、上節(jié)課,我們品讀了課文第一自然段,請同學們翻開課本,隨著這優(yōu)美的音樂再次回味那美景,有感情的齊讀第一自然段,能背的同學可以背。
3、老師被同學們的朗讀感染了,仿佛去到了那個遠離喧囂的美麗山村,誰能用課文中的一句話來說說鄉(xiāng)下人家留給你的總體印象?
【課件出示中心句:鄉(xiāng)下人家,不論什么時候,不論什么季節(jié),都有一道獨特、迷人的風景?!?/p>
生:齊讀中心句。
師:(板書)獨特、迷人
3、是呀,那上一節(jié)課我們領略了哪些獨特、迷人的風景呢,我們用詩一樣的語言進行了總結,誰還記得?
生踴躍舉手,指名說。
【根據學生發(fā)言黑板出示:屋前瓜藤繞棚架--門前花兒奇斗艷--雨后春筍遍地冒--“將軍”領兵去捉蟲--橋旁樹蔭鴨戲水--院落晚餐談興濃—夜晚織娘齊歌唱】
4、過渡:課文描寫了鄉(xiāng)下人家的7個生活場景,第一個場景我們上節(jié)課已經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來品味那獨特、迷人的美。
二、自由選擇自己喜歡的一個生活場景來體會。你從哪些語句中體會到了鄉(xiāng)下人家散發(fā)著的獨特、迷人的美?
(說明:以下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只是一個預設,實際教學中,以學生的發(fā)言為主線,教師的點撥、指導適當地穿插其中,不越俎代庖,牽著學生的鼻子走。)
門前花兒奇斗艷
1、學生朗讀相關語句,體味語句的表達,并說說自己的感受。
2、根據學生的朗讀【課件出示第2自然段:有些人家.還在門前的場地上種幾株花,芍(sháo)藥,鳳仙,雞冠(guān)花,大麗菊,它們依著時令,順序開放,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顯出一派獨特的農家風光。還有些人家,在屋后種幾十枝竹.綠的葉,青的竿,投下一片綠綠的濃陰。幾場春雨過后,到那里走走,常常會看見許多鮮嫩的筍,成群地從土里探出頭來?!?。
3、看來,這門前的鮮花把你的目光吸引住了,自己讀讀看,你能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鮮花的獨特、迷人?
(1)“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
師:我們來欣賞欣賞。【課件出示圖片】
師:“樸素中帶著幾分華麗”中,“樸素”與“華麗”矛盾嗎?【課件點紅】(找反義詞)
師:再讀讀看,你還讀出了什么?
(2)“依著時令,順序開放”
師:這兩個詞語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自由發(fā)言,表達感受。
師:【課件點紅】是呀,一年四季都有鮮花陪伴,這農家小院真是迷人!誰來讀?
生:一生嘗試朗讀課文,其他同學閉目想象畫面。
評價:在你的朗讀中我們仿佛看到了百花齊放的畫面。多么獨特的農家風光呀。讓我們一起來感受感受。
【課件出示圖片】各種花兒開放的時節(jié),再次強調依著時令,順序開放。
夜晚織娘齊歌唱
1、秋天的夜晚,如果住在鄉(xiāng)下人家你還能聽到什么?
2、【出示第6自然段:秋天到了,紡織娘寄住在他們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靜的夜里,它們便唱起歌來:“織,織,織,織呀!織,織,織,織呀!”那歌聲真好聽,賽過催眠曲,讓那些辛苦一天的人們,甜甜蜜蜜地進入夢鄉(xiāng)。】
師:那你來讀一讀。
生:嘗試朗讀。
師:你聽出來了嗎?紡織娘仿佛在說些什么?
生:自由發(fā)言,表達感受。
師:指導朗讀。
3、師:這紡織娘的歌聲,分明是一首豐收之歌。怪不得辛苦一天的人們,連他們的夢也如此甜蜜。
4、閱讀《同步閱讀》48篇《故鄉(xiāng)的蘆葦》最后一自然段,比較與課文第六自然段的異同。
【課件出示文段段:在那星月交輝的夏夜,我最喜歡帶著弟弟到蘆葦叢中抓紡織娘。紡織娘通體透明,頭上長著兩根細長的觸須,身上裹著兩片薄薄的玻璃紙似的羽翼。我們把捉到的紡織娘小心地放進小竹籠子里,怕它們餓,就塞進幾朵金紅色的南瓜花。然后將籠子掛在蚊帳架上,任紡織娘用好聽的歌聲伴我們進入甜蜜的夢鄉(xiāng)……】
生自由答,師可適當點撥。
師:我們發(fā)現(xiàn)了,同一種事物在不同作者的筆下,用不同的方法和角度都能寫出不同的意境。
三、小練筆
我們生活在鄉(xiāng)村,時時感受著鄉(xiāng)村生活,請你寫一寫,給同學們讀一讀,讓我們大家感受感受你筆下的鄉(xiāng)村美景,老師已給出了開頭,請你接著往下寫。
【課件出示】不知不覺,冬姑娘踏著輕盈的腳步向人們走來,這時的鄉(xiāng)下又有了另一番模樣……
師讀學生作文
四、總結
作者善于抓住鄉(xiāng)村生活中最平凡的事物、最普通的場面,描寫鄉(xiāng)村生活的美。在平凡中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
五、作業(yè)布置
師:讀完了課文,相信大家的眼前都會不由自主地呈現(xiàn)出一幅幅自然樸實、親切祥和的農家畫面吧!
文章中優(yōu)美的段落很多,讓我們在課后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背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