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萍
識字是閱讀與習作的基礎,在語文教學中占據(jù)著重要位置,但是,在識字教學中普遍存在著重視字音、字形、字義教學,輕自主識字、文化滲透以及運用的現(xiàn)象。要想改變這種教學現(xiàn)狀,教師就要把準識字教學的關注點,以促進學生的自主識字,提升學生的文化品位,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
一、關注自主識字
教師要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識字的習慣,以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
以《小青蛙》(統(tǒng)編本一下)一文為例,生字主要有“青、情、清、晴、請”等等,這些生字多數(shù)是形聲字,教學時,教師可以采取以形旁帶聲旁的形式幫助學生們認識漢字。在學生們了解這些生字音、形、義、的基礎上,教師還可以把學生關注的焦點引向自主識字方面,比如教師可以讓學生說說自己還認識哪些跟豎心旁、三點水、言字旁等有關的生字,這些生字的讀音是什么,字的意思是什么,等等。這樣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識字的舉一反三,而且還可以使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得到有效培養(yǎng)。
在識字教學中,教師在引領學生們識字時,不應僅僅就字學字,而要注重對學生生字認識情況的整合梳理,以及學生們自主識字興趣的激發(fā)。這樣教學,符合學生的識字規(guī)律,識字效果顯著。
二、關注文化滲透
漢字是一種表意文字,它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每個漢字的背后都承載著深厚的文化韻味。教師要善于對漢字背后的文化意蘊進行挖掘,以使中華文化傳承不斷得以發(fā)揚光大。
如《天地人》(統(tǒng)編本一上)編排在第一課,整篇識字課只有“天、地、人、你、我、他”六個生字,教學這一課的生字時,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認識生字,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漢字文化的滲透?!度纸?jīng)》里面有一句“三才者,天地人”,意思是說整個世界是由天、地、人組成的,天覆蓋萬物,地承載萬物,人在天地之間,不卑不亢,獨立自主等等。從“天”字的甲骨文來看,就像是一個人頂著一個方形的腦袋。同樣,對于“地”和“人”也凝聚著古人最初的看法,蘊含著深厚的文化韻味。
在學生們認識漢字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漢字文化的滲透,是希望學生們能夠從這些簡單的漢字中了解中華文化的深邃內涵,以增強學生對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親近之感,從而使學生能夠更好地繼承與發(fā)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
三、關注詞語運用
在低年級識字單元中,許多生字都是以詞語的形式出現(xiàn)的,在常態(tài)的識字教學中,基本上對這些詞語停留在認識生字、理解詞語的層面,要想讓學生獲得對詞語的深刻理解與認知,教師還要從運用的角度幫助學生學習生字詞語。
《操場上》(統(tǒng)編本一下)中有這樣幾個詞語: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課文插圖和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說說對這些詞語的理解與認識。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從這些詞語中選擇自己喜歡的詞語進行說話練習。在教師的啟發(fā)下,諸如“我每天和爸爸一起跑步”“我喜歡拍皮球”“我們班拔河比賽得了第一名”“我喜歡踢足球”等句子學生就會脫口而出,活化了學生對詞語的理解,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低年級識字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讓學生讀準字音、了解生字的意思,還要鼓勵學生運用詞語進行說話練習,這樣由認識轉向運用,學生們對生字詞語的理解認識也更加深刻。
(作者單位:江蘇鹽城市第一小學教育集團)
責任編輯 張 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