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今時代,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國家對幼兒的素質(zhì)教育給予了高度的關注和重視。對幼兒的教育不僅僅停留在簡單的知識學習和理解上,而要采取有效的教學手段將他們培養(yǎng)成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全能型人才。其中,藝術領域教學能夠有效提升幼兒的審美能力,進而幫助幼兒提高對藝術的欣賞能力。黃梅戲的幼兒藝術領域教學中的重要內(nèi)容。本文將針對黃梅戲在大班幼兒藝術領域教學中的實踐進行簡要分析和探究。
關鍵詞:黃梅戲;大班幼兒;藝術領域教學
引言
戲曲作為我國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文化,具有較強的民族文化特色,通過對戲曲的欣賞與學習,不僅能夠使幼兒產(chǎn)生審美的感受,還能激發(fā)幼兒的愛國情懷,提升民族自豪感。黃梅戲是眾多戲曲類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曲調(diào)婉轉(zhuǎn)悠揚、悅耳動聽。通過對質(zhì)樸生動的黃梅戲的欣賞、模仿與表演,有利于激發(fā)幼兒對戲曲的興趣,進而提升自身對藝術的感受與體驗,在豐富了他們的幼兒園生活的同時,提高了他們的表現(xiàn)力和主動性。
1多層次欣賞,感受黃梅戲的魅力
大班幼兒對于戲曲欣賞的過程具有連續(xù)性、階段性和水平性的特點,在進行戲曲欣賞的過程中,加入教師的有效指導能夠幫助幼兒對戲曲的欣賞上升到感性與理性水平。幼兒的性格活潑好動,幾乎任何事物都會引起他們的注意力。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幼兒的這一表現(xiàn)特點,在幼兒園教學的過程中時刻引起他們的注意[1]。例如:在教學活動或游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吟唱黃梅戲,激發(fā)幼兒對新事物的興趣,并抓住他們的能力發(fā)展特點開展黃梅戲曲的教學活動。幼兒時期對于學習處于模仿的階段,此時,幼兒的能力發(fā)展具有較強的可塑性,教師可以借助多種教學手段,比如通過顏色、形狀和聲音等方面進行教學活動,這樣的形式要遠比語言更能夠讓幼兒所接受與掌握。大班幼兒在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上相比中小班幼兒來說要更加成熟,此時,教師通過引導幼兒觀看黃梅戲的視頻,幫助他們對黃梅戲的表演等相關知識進行了解,同時加深對黃梅戲的理解,發(fā)現(xiàn)并感受黃梅戲的魅力。此外,黃梅戲也是音樂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通過對經(jīng)典黃梅戲視頻的欣賞,能夠幫助培養(yǎng)幼兒的音樂記憶力,并提升對生活中各種音樂表演形式的感知能力,提高他們對藝術的欣賞水平。
2通過模仿教學,加深戲曲印象
大班幼兒具有較強的好奇心和模仿能力,在黃梅戲教學過程中,不能要求幼兒對戲曲知識產(chǎn)生特別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教師首先應該樹立正確的教學理念和目標,旨在培養(yǎng)幼兒對黃梅戲的興趣與他們的審美情趣。黃梅戲的曲調(diào)婉轉(zhuǎn)悠揚、優(yōu)美動聽,但幼兒在對黃梅戲欣賞與學習的過程中,對于戲曲中的生僻詞句存在理解與記憶上的困難。因此,教師可以將戲曲中的唱詞部分改為“啦”字來教幼兒進行曲調(diào)的哼唱,引導幼兒提高對黃梅戲曲學習的興趣,當他們能夠?qū)ⅫS梅戲曲調(diào)大聲哼唱出來時,就證明已經(jīng)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自身的自信心[2]。同時,教師應及時有效的對幼兒進行鼓勵與贊揚,強化幼兒的行為,使幼兒受到鼓舞后,提升對黃梅戲的喜愛程度。黃梅戲的表演不僅僅停留在唱詞部分,還需要通過動作來表現(xiàn)人物的情感與內(nèi)心體驗,通過舞蹈動作能夠提升黃梅戲的藝術表現(xiàn)形式。但幼兒對于成人的舞蹈動作難以掌握,但他們可以憑借自己的想象力來自由編排舞蹈動作,通過這些動作來表達自己內(nèi)心的情感以及對黃梅戲曲調(diào)和內(nèi)容的理解。演員通過自身的形體、思想和情感在舞臺上的表演,創(chuàng)造出屬于他們的舞臺藝術,表達出了他們所扮演人物的真情實感。在幼兒的黃梅戲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移情思維方法,讓幼兒將發(fā)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進行充分的想象,進而有效體會到人物的情感,并將自己與人物的情感進行融合,把握住人物角色的個性特點,才能將黃梅戲的情感表達準確。
3多角度改唱,提高探索興趣
黃梅戲?qū)τ谟變簛碚f屬于生活中并不常見的東西,他們在最初接觸的過程中存在一定困難,對于戲曲中的內(nèi)容與情感感受與體驗不到位,使得黃梅戲的教學效果不盡人意。教師可以根據(jù)幼兒當前的認知特點與能力水平對黃梅戲進行適當?shù)母木?,并在黃梅戲的學習中加入游戲,以多種方式激發(fā)幼兒對黃梅戲的學習興趣[3]。同時,還可以利用圖譜進行黃梅戲的學習,圖譜是在幼兒的音樂教學活動中較為常用的教學工具,它以視覺符號的方式將音樂材料簡單、形象化的表現(xiàn)出來。例如:在學習《誰料皇榜中狀元》這首曲子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進行哼唱練習后,引導幼兒嘗試用圖譜進行填唱,進而有效提高幼兒的自主學習能力,并使幼兒對演唱的技巧進行更深層次的掌握。對于一些具有較強地方特色的黃梅戲曲目,在教學過程中還需要盡量保留其原有的味道,采用對唱游戲等方式引導幼兒融入戲曲中。
4多領域展示,提升表演能力
大班幼兒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因此尤其熱愛表演形式的小游戲,而角色扮演的游戲更是他們自發(fā)組織的游戲形式之一。在學習黃梅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以表演的形式,將黃梅戲的曲調(diào)進行掌握,并以身體動作加入演唱的方式將戲曲的韻味與情緒表達出來。幼兒表演的過程中完全根據(jù)戲曲的唱詞進行自由發(fā)揮,教師通過引導幼兒用動作表現(xiàn)演唱內(nèi)容,鍛煉了他們思維的創(chuàng)造與發(fā)散能力,使幼兒在游戲形式的黃梅戲表演中感受表演的樂趣,并對黃梅戲曲要表達的情感產(chǎn)生真切的感受。同時,教師需要通過組織延伸活動對教學目標進行鞏固和強化[4]。在日常的表演活動中,教師可以引導幼兒對經(jīng)常哼唱的兒歌進行填詞演唱,進行幫助幼兒將在黃梅戲教學中習得的知識靈活運用在其他學習中,提高了他們對知識活學活用的能力。此外,幼兒園可以在組織正式的小型表演活動,讓幼兒將在課堂上學習的黃梅戲在舞臺上表演出來,進而有效提高他們的表現(xiàn)力,增強他們的自信心,同時讓黃梅戲得到了更好的繼承和發(fā)揚。
結(jié)語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開展幼兒藝術領域教學的過程中,通過對黃梅戲的欣賞與學習,能夠幫助幼兒對黃梅戲的相關知識進行了解與掌握,拓展了他們的知識面,同時,還有利于他們對民族藝術氛圍產(chǎn)生深刻的感受和體驗,進而提升他們的音樂能力以及對藝術的感受與表現(xiàn)力。黃梅戲中滲透的民族精神還能夠激發(fā)幼兒的民族自豪感和愛國情懷,進而引導他們樹立遠大的理想和目標,為中華民族作出更大的貢獻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種清華. 基于生態(tài)學理念的幼兒園戲劇教育內(nèi)容的建構(gòu)[D].山東師范大學,2018.
[2]石晶晶.學前音樂游戲本土化策略研究[J].普洱學院學報,2018,34(02):102-104.
[3]原凱,操靜.黃岡名人文化資源在幼兒園園本課程中的開發(fā)與應用研究[J].黃岡師范學院學報,2017,37(05):36- 39.
[4]賈冬芹.大班幼兒黃梅戲教學初探[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2(02):222+259.
作者簡介:張夢娜(1993.10-),女,漢族,安徽省合肥市人,安慶師范大學畢業(yè),安徽省合肥市中海原山幼兒園教師,主要研究方向:黃梅戲在大班幼兒教育教學中的實踐研究。
(安徽省合肥市中海原山幼兒園 安徽合肥 230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