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瓊麗
【摘? ? 要】隨著現(xiàn)在教學改革背景的不斷深化,教學方式也需要得到一種新的改變,就語文教學來講它在中小學教學中一直彰顯著它的重要作用。初中語文教學作為承接小學和高中的關鍵階段,如何貫徹新的教學方式將成為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也是能否推進新課程改革的關鍵。本文就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做出一些方面的探討。
【關鍵詞】轉變? 初中語文教學? 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1.189
作為貫穿整個初中學習階段的基礎性學科,語文學科的學習是一個日積月累的長期學習過程,它并不是立竿見影的顯現(xiàn),而是一朝一夕的努力。這也意味著初中語文教師有必要有義務為學生尋求適宜的學習方法,讓他們完成從小學到初中,由初中到高中的轉變和過渡。而對于初中語文教師而言,這也是一個摸索和探討的過程。但這個過程需要教師的耐心,需要根據(jù)自己班級的實際情況來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經過了教學過程中的總結分析和借鑒比較后,從而才能讓教學更加切實可行。
一、培養(yǎng)學生的小組學習能力,提高課堂開放程度
初中階段作為中小學教學的中間過渡階段,是學生習慣培育的關鍵期,也是各種學習能力的集中養(yǎng)成階段,因此,是否能成功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學習能力,成為了教學的重中之重。所以教師在這個階段的教學過程中要充分利用好學生之間分組學習的狀態(tài),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激情,使語文的學習能讓他們感到可行可學。
教學中可以引入分組學習模式,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針對初中學習而言,要先幫學生適應這個中學的起始階段。語文教學其實從根本上來講有很多模式和手段,而當中相對快捷實用的就是小組學習模式。從時間上來看,學生們剛剛進入中學階段,難免有心理上的不適應,此時可以按照小組制進行,由教師按照他們入校的語文水平劃分層次并進行多層次的分組體系,讓一個組的語文水平能夠做到不盡相同又不至于落差過大,這也可以從某種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通過這樣的形式,讓學生能和同學一起學習語文——幫助那些語文基礎較差的組員,與水平相近的組員討論難點和重點,不懂的問題向組內成績更好的成員提問,能幫助學生更好渡過小學到初中這個學習階段。并且針對語文學科而言,小組的學習能為語文教學帶來獨特作用。比如課前課后要求熟悉背誦的課文,可以鼓勵大家在小組內進行抽查,進行互相提醒和監(jiān)督。從而讓這樣的小組合作體系,能在初中語文學科的預復習中,培養(yǎng)大家的合作學習能力和互幫互助意識。
二、利用好課前三分鐘來總結復習
對于初中生來說語文教學的適應也是需要一個過程。那么教師就要擔負起引導的作用。課前三分鐘這個環(huán)節(jié)的設置目的就在于查驗總結上次所學或所布置學習任務的完成度。通過總結復習,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溫故而知新,另一方面教師也可以通過這個環(huán)節(jié)抽查部分同學的學習效果,了解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完成度,對于現(xiàn)存教學模式的接受度,也能讓我們實時了解到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果。此外在這三分鐘中也可以進行課堂展示,進行真正的學習效果檢驗。由于小組制的安排,學生會逐漸適應這樣的學習模式,我們可以在課堂開始后按照大家的分組進行討論,討論的主要內容是所完成作業(yè)中的難點和重點,然后由小組成員向全班所有小組展示本組對此題的特有認識。并由教師打分,以分數(shù)評判該小組在這個問題上的見解是否有可取之處。
總結答疑,明晰重難點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主角不再是學生,而是我們教師。由于初中學生年齡較小,針對他們在每道題中所遇到的具體問題進行答疑解惑。而初中語文要學習的知識點對于學生來說太多而零散,所以在課堂最后我們也有必要對本節(jié)課所學進行一個完整的歸納,讓學生對課堂重難點有一個具體深刻的認識。
三、讓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體現(xiàn)
一直以來,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都存在著以教師為課堂主體的慣性,但其實課堂和學習的主體一直是學生。所以在當下改革的背景下,當代教師也應當克服這種習慣認識,把學生當作課堂的主體,讓他們盡情展示自己的想法,同時做好輔助工作,讓他們得到更好的教學體驗。那又具體怎么做了?先要對學習任務進行合理布置,強化學生的主體地位,這就要求我們首先要將心比心,從初中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出發(fā)。剛剛進入中學階段,初中學生難免會對增大的學習壓力感到恐懼和無所適從,此時太多太復雜的學習任務會讓他們對語文學科產生畏難和厭煩情緒,也不利于合作教學的順利推進。因而,在初中語文的初始階段,我們應該強調語文學習的積累性,布置一些注重積累的常規(guī)學習任務,如讓學生準備一個積累本,將所見到的好詞好句和文言常識積累在本子上,讓學生們互相學習,這樣的學習任務既保證了學生的參與度,又讓他們拓寬了知識面。
第二要讓課堂的討論處于一個有松有馳的階段。由于初中學生年齡尚小,如果放任同齡人進行討論,在這個過程中難免會分神或討論到其他無關話題上,這樣既不利于課堂討論的效果,也無法讓他們的注意力集中,養(yǎng)成好的學習習慣。因此身為教師,有必要監(jiān)督大家在課堂上的實時討論,確保他們將注意力集中在學習任務上。經過對學習任務的完成度檢查和對整個課堂討論與展示的把控,教師需要對學生的整體合作效果進行進一步的總結,結合完成情況進行客觀評價,指出學生探討過程中的優(yōu)點與不足。通過工作總結找出下一步應該注意的關鍵點和不足之處,加以優(yōu)化。
另外,培養(yǎng)學科素養(yǎng),強調集體榮譽也是十分重要的。學生們慢慢接觸到語文、感受到了語文學科的魅力,在與大家一起互相學習后,一方面開闊了自己的眼界,吸收了他人的學習方法,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他們下一階段的繼續(xù)學習。而教師在讓他們接觸到了行之有效的學習方法后,也培養(yǎng)了他們的學科素養(yǎng)。此外教師可以進行一定程度上的有獎問答,大家通過教師的評論依據(jù),回答的好壞得到相應的獎勵,這樣的設計能夠提高他們的學習效率,也能讓他們自然地有一種集體榮譽感,讓他們對在班上進行集體學習而感到快樂,能更有激情的學習下去。
在如今新興的學習模式大行其道的同時,要讓這些模式在我們初中語文的課堂里發(fā)揮作用,要先了解學生的心態(tài),對他們的接受度有一個具體認識,再據(jù)此創(chuàng)設一系列的教學方法,不斷變化,不斷適應。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們能有更多的渠道學習別人的學習方法,得到一種自我的提升。而通過對整個過程的總結調整,相信最終能找到一個非常恰當?shù)姆绞阶寣W生們學習到語文知識、感受到這門學科的魅力,從而更好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