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冬俠
【摘 ? ?要】如何引領(lǐng)學生去汲取古代文學的精粹所在呢?現(xiàn)以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為例,冒然地暫稱為“六讀法”。其包括:粗讀,了解大概;略讀,整體把握內(nèi)容;連續(xù),體會表達技巧;跳讀,找成語,學典故;細讀,理清思路,抓住主旨;誦讀,再思思想,再品情感。在理解課文的基礎(chǔ)上,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并借鑒其中具有生命力的東西,并將之運用到自己的寫作之中,達到增強語文基本功和提高語文素養(yǎng)的目的。
【關(guān)鍵詞】古文閱讀 ?“五讀” ?提高素養(yǎng)
中圖分類號:G4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9.09.020
我國的古代文化博大精深,猶如一片浩瀚的森林,而文學作品就如其中一朵碩大無比的奇葩,它瑰麗神奇,是同時代的外國文學難以與之媲美,就是現(xiàn)當代文學也與之有著望塵莫及之勢??磥?,它在世界學林中贏得的興趣和尊重,也就不足為奇了。它不僅滋育了近、現(xiàn)、當代的文學創(chuàng)作,而且將長久澆溉我國芳草萋萋的文學園地。不論從哪方面來講,我們也都應(yīng)該汲取古代文學之精萃。那么如何引導學生去學習呢?現(xiàn)以魏征的《諫太宗十思疏》為例,作以嘗試。
一、粗讀,了解大概
讀一篇古文,粗略地看一遍,要了解個大概,沒有一定的古文功底是很難的。畢竟,字、詞、句式難以一目了然,再加上它離我們時代較遠,生活習俗、社會背景不同,給我們理解文章帶來很大難度。所以,拿到一篇古文之后,先要了解它出自哪里,誰寫的,什么情況下寫的,目的是什么等情況。比如《諫太宗十思疏》這篇文章選自《魏鄭公文集》,作者是魏征,河北晉縣人,曾任諫議大夫,左光祿大夫,封鄭國公,以其言敢諫著稱。本文是貞觀十一年,魏征看到經(jīng)過唐太宗十幾年的治理后,經(jīng)濟發(fā)展,百姓生活富裕,邊防鞏固,內(nèi)外無事的情況下,逐漸驕奢忘本,大修廟宇宮殿,廣求珍室,四外巡游,勞民傷財。他極為憂慮,清醒地看到繁榮昌盛的背后隱藏著危機,從而寫給唐太宗的一封奏章,闡述了“居安思?!薄敖渖菀詢€”“虛心以納下”等觀點,使太宗猛醒。了解了這些之后,再瀏覽一下文章內(nèi)容,這樣對大體內(nèi)容也有所了解。
二、略讀,整體把握內(nèi)容
大體內(nèi)容了解了,再對照注釋,疏通文意,揣摩停頓,正確朗讀,把不認識的字,不理解的詞,難翻譯的句子都找出來,注意“圈點勾劃”。如這篇文章。
(一)注意讀音
求木之長(zhǎng) 浚(jùn) 塞(sè)源
載(zǎi)舟 雍(yōng)蔽 黜(chù)惡
謬(miù)賞
(二)揣摩句內(nèi)停頓
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欲/流之長者,必/浚其源泉
(三)找出文中翻譯困難的句子
1.振之以威怒。(即“以威怒振之”。振通“震”,威嚇。譯為:用怒氣嚇唬人們。)2.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欲,喜好的東西,動詞作名詞。譯為:如果見到能引起自己喜歡的東西,就想到知足來自我克制。)
三、連讀,體會表達技巧
連讀時,要流暢,語音準確,停頓正確,并讀出感情,通過連讀感知文章中運用的修辭手法對闡述魏征勸諫思想的作用。其實文中運用的比喻、排比和對比手法,學生很容易在讀的過程中找出來。連讀可通過學生全班齊讀,小組齊讀,個別學生有感情的朗讀等途徑進行。如連讀本文可體會出作者對唐太宗的驕奢忘本的苗頭作法的憂慮,清醒地看到繁榮昌盛的背后隱藏的危機,極力勸諫太宗的思想、情感。為了闡述自己的勸諫思想,作者運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如第一段,“臣聞求之長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泉源;思國之安者,必積其德義?!币陨鷦有蜗蟮谋扔鞔蜷_話題,用“木長、流遠”,喻國運長久、國之安定,只有“固本思源”,才能“長治久安”。中間又用排比來加強語勢,深入分析:“源不深而望流之遠,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
第二段用設(shè)問和對比的手法,凡百元首,承天景命,善始者實繁,克終者益寡。它取之益,守之難乎?“蓋在殷憂,必竭誠以待下,既得志,則縱情以傲物;竭誠則吳越為一體,傲物則骨肉為行路?!闭f明能否恭儉下人是事業(yè)成敗的關(guān)鍵,即民心重要:能“載舟覆舟”。
第三段,用排比和對比手法,“誠能見可欲,則思知足以自戒;將有作,則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則思謙沖而自牧;懼滿盈,則思江海下百川;東盤游,則思三驅(qū)以為度;憂懈怠,則思慎始而敬終,慮壅蔽;則思虛心以納下;懼讒邪,則思正身以黜惡;思所加,則思無因喜以謬賞;罰所及,則思無以怒而濫刑?!碧岢鼍跻龅健笆肌?,才能“垂拱而治”。
四、跳讀,找成語,學典故
讓學生從文中找出成語,越多越好,并釋義,教師作總結(jié)。如文中有“居安思?!保ā蹲髠鳌は骞荒辍罚拜d舟覆舟”(《句子·王制》);“垂拱而治”(《尚書·武成》);“擇善而從(之)(論語·述而)”;“善始善終”(《獻書報燕惠王》),學生在找的過程中,不僅熟悉了課文內(nèi)容,而且豐富積累了知識。
五、細讀,理清思路,抓住主旨
細讀,可理清思路,了解本文的大致內(nèi)容可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以“固本思源”為喻,說明“居安思危,戒奢以儉”的重要性。2.總結(jié)歷史教訓,并從創(chuàng)業(yè)守成,人心向背等方面論述“居安思?!钡牡览?。3.提出“居安思?!钡木唧w內(nèi)容,即“十思”。
從結(jié)構(gòu)可看出魏征給唐太宗提出要“居安思危”的重要建議。
六、誦讀,再思思想,再品情感
熟讀時,要讀出意蘊,讀出情感,讀出自己的理解,并獲得心靈的愉悅和精神的滿足。達到熟讀成誦的目的。這樣在以后的口頭表達和書面表達時可靈活運用。
古人云:“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可見學習中用心的重要、讀的重要。在古文學習中,重在“讀”,通過不同方式的“讀”,不僅可對那時、那地、那人的了解,也可在領(lǐng)略他們博大胸襟,深邃思想的同時,引導學生積累并借鑒其中具有生命活力的東西,并將之運用于自己的寫作活動。畢竟文言詞句的恰當運用,可增添文章的一抹亮色:使文章雅致而凝重,精練而輕靈。不僅使情操得到陶冶,也使表達更具有文化底蘊。我的以上嘗試只為了更好的實現(xiàn)這一目的,別無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