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暢
摘要:鉛球運動中最后用力下肢動作具有重要的作用,只有充分發(fā)揮最后用力下肢動作的作用才能夠更好的取得較好的投擲成績。在青少年鉛球運動中要能夠認識到最后用力下肢技術動作的重要性,本文先闡述青少年鉛球最后用力下肢技術動作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接著提出青少年鉛球最后用力下肢技術動作的訓練方法,以此更好的取得較好的投擲成績。
關鍵詞:青少年;鉛球;最后用力;下肢技術動作;訓練方法
鉛球是一項對速度和力量要求都比較高的項目,主要是以力量為基礎,核心在于速度的一項田徑運動項目,對鉛球進行推動過程中的一個重點特點是要做到簡單有效,身體各個環(huán)節(jié)能夠以簡單、直接的方式將力量發(fā)揮出來,以便實現(xiàn)整體有力的最佳效果。在鉛球最后用力中往往強調力量的作用,要求運動員能夠做到努力推球,但是相對忽視在整個運動中最后用力下肢技術動作所發(fā)揮的作用。在對鉛球進行推動的整個過程中可以認為是鉛球進行不斷加速的過程,此時鉛球的自身所表現(xiàn)出的節(jié)奏顯得尤為重要,根據(jù)技術自身的節(jié)奏,要能夠注重在動作重點速度,并保證在各個階段中動作之間的銜接性。
一、青少年鉛球最后用力下肢技術動作所發(fā)揮的重要作用
最后用力的肢體技術動作是整個鉛球運動中最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也是能夠取得較好成績的關鍵。最后用力對下肢技術動作是指右腳滑動到左腳進行落地的瞬間,并最終開始發(fā)力,直到鉛球出手為止。右腳和上體對及時發(fā)力可以達到滑步和最后用力之間較好的銜接。它們之間可以說是相互緊密的部分。在技術上是相互聯(lián)系的整體。左腳的快速落地要能夠和上體之間同時用力。為此,滑步和最后的用力實際上可以說是運動中所涉及到的節(jié)奏問題,滑步是整個階段的過度,在這個階段主要是為了更好的提升最后進行用力的時間和速度。
二、青少年鉛球最后用力下肢技術動作的訓練方法
(一)做好最后用力的技術動作
投擲鉛球運動時滑步結束時一般是左腳先落地,右下肢和右腳向投擲的方向進行運轉,以此推動右髖能夠向最終的方面進行轉動,使得身體能夠向最終的方向進行抬起。左臂向前方進行牽引,帶動肩部肌肉,身體左側對著投擲方向,上身向右側進行傾斜,左邊對肩部要略高于右肩,一般來說鉛球處于較低的位置,以此形成對鉛球推動的姿勢。兩腿做到用力蹬地,右肩維往前送,右臂將秋進行退出。在鉛球快要離手時手腕可以向外進行撥球,鉛球在離手之后,兩腿要注重彎曲或者相互交換,實現(xiàn)重心的降低,以此更好的維持身體平衡。
(二)注重滑步相互的銜接
滑步與最后的銜接是鉛球投擲時最后有力的橋梁,主要是對滑步階段進行充分利用以便獲得相應的速度最終轉化為最后用力的加速度,為此,滑步所用到的節(jié)奏進顯得尤為重要。當滑步結束之后,右腳在落地時要注重向投擲方向進行運轉,并推動髖部向前運轉,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將重心進行降低,還能夠穩(wěn)定自身的轉動動作,防止滑步可能的減速。由于右腳的蹬地轉向和人自身身體的慣性,會讓左腳快速的落地,配合右側的動作,實現(xiàn)左邊部分的有力支撐。右側的動作其實是由曲到直的變化過程,通過這種方式可以用力量支撐自身肌肉進行運動,以便更好的保障速度的轉化,過度階段本身持續(xù)的時間相對較短,為此,這就要求運動員要充分縮短兩腳之間的落地的時間間隔。盡可能的加快左腳的落地速度,右腳才能夠更加積極的配合,實現(xiàn)髖部的移動和身體的轉向。當右腳在著地之后,應該積極的將右小腿向最終的投擲方向進行轉動。右腿肌肉往往處于儲存力量對狀態(tài),通過快速的發(fā)力實現(xiàn)身體重心的轉移,為投擲創(chuàng)造較好的條件。
(三)做好最后的加速
在鉛球加速之前投擲臂的作用就是為了保持已有的速度,為最后投擲臂的最后用力發(fā)揮做好相應的準備。在這個過程中主要是依靠右臂對內壓,右腿對地的側蹬。由于上體不會主動對抬高,身體左側的肌肉會行程拉長的狀態(tài),以此為最后的加速做好相應的鋪墊。
三、結語
最后用力之所以發(fā)揮重要的作用在于不僅可以讓運動員能夠完整到做出相應的動作,發(fā)揮出一定的力量,還能夠在滑步的慣性中獲得一定的力量。沒有最后的發(fā)力就不會有持久的動力,為此,在鉛球運動中要能夠意識到最后用力下肢動作的重要性,以此取得更好的成績。
參考文獻:
[1]徐細根.推鉛球教學中下肢技術的研究[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991 (01):79-83.
[2]田勇強.對投擲技術最后用力教法手段的探討[J].體育科學研究,1992 (02):14-17.
[3]盧偉基,李丙晨.推鉛球技術新教法研究[J].河南職技師院學報,1992 (03):63-66.
[4]郭章杰.女子鉛球運動員最后用力階段的技術特征分析[J].陰山學刊(自然科學版),2016,30 (02):104-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