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衛(wèi)峰
摘要:張愛玲是一位傳奇女性,極富有創(chuàng)造性,在中國現(xiàn)代文學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督疰i記》是張愛玲初入文壇時創(chuàng)作的一部小說,也是張愛玲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被譽為是其最完美的作品。著名的翻譯家傅雷先生稱其為“文壇最美的收獲”(2),給予很高的評價。本文主要從語言美、意象美、敘事美解讀《金鎖記》的藝術魅力,以期加深對這部作品的理解。
關鍵詞:《金鎖記》;藝術魅力
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是張愛玲創(chuàng)作的重要時期,這一時期完成的中篇小說《金鎖記》,一面世就引起了評論界的關注,在中國現(xiàn)代文壇上產(chǎn)生了非常重要的影響,被夏志清教授認為是“中國從古代以來最偉大的中篇小說”。小說描寫了一個凄涼的故事,一個悲劇感很濃的故事。主人公曹七巧出身低微,是麻油老板的女兒,她的哥哥貪財就把她嫁給了豪門士族姜家的殘疾二少爺。在姜家,曹七巧受盡了排擠和歧視,并壓抑自己的情欲,這帶給她極大的精神折磨,最終使她的性格扭曲。熬過青春,終于等到了丈夫、婆婆去世,她擁有了財產(chǎn),成為了一個有錢的寡婦。她把自己的感情寄托在季澤身上,失望后轉(zhuǎn)為瘋狂的斂財。后來季澤找上門來對她表白時,她得知季澤是為了錢時發(fā)狂似的將他趕走,僅存的一點感情期待也化為烏有,變成了一個乖戾的人,出現(xiàn)了一些不正常的行為。她破壞兒子的婚姻,拆散女兒的愛情,變得極度的自私、刻毒、殘忍。小說描寫了曹七巧的心靈變遷歷程,展示了她如何從一個富有溫情的女人變成了一個“魔人”?!?0年來她戴著黃金的枷。她用那沉重的枷角劈殺了幾個人,沒死的也送了半條命?!保?)這概括了曹七巧的病態(tài)生活,她被金錢禁錮,用金鎖報復,受害者變?yōu)槭┍┱摺1疚膹恼Z言美、意象美、敘事美解讀《金鎖記》的藝術魅力,以期加深對這部作品的理解。
一、語言美
張愛玲的作品中,語言美是非常明顯的。她就像一位語言大師,一段段新奇的描寫加深了她作品的色彩。小說開頭作者不是親自用文字敘述錯綜復雜的關系,而是通過下人之間的對話引領讀者了解姜家的情況。曹七巧出場后,作者也沒有花費大量的筆墨去渲染,只使用了簡單的詞句。如兩個丫頭的對話:“告訴你,你可別告訴你主人,二奶奶家里是開麻油店的?!保?)一段家長里短,曹七巧的形象更加具體。尤其是曹七巧出場的時候,為自己在宴會上遲到找的理由,表明了她不愿意屈服,即使無力反抗,也要使勁最后一點力氣反抗。
為了充分展示曹七巧的性格特征,作者采用了大量個性化的語言。曹七巧是一個典型,她的個性體格也是很典型的。她生活在社會底層,進入姜家后無休止的斗爭伴隨著她,她又不愿意屈服,對生活進行反抗,成為了反叛者。要深入了解曹七巧,就要細細品味個性化的語言。如曹七巧分財產(chǎn)時:“我倒想依你呢,只怕死掉的那個不依……”“舅爺來了,又不是背人的事,你嗓子眼里長了疔是怎么著?蚊子哼哼似的!”“別說你今兒是裝死,就是你真死了,他也不能不到你靈前磕三個頭,你也不能不受著他的!”(1)對其潑辣的語言毫無保留的描繪,表現(xiàn)了她潑辣、乖戾的性格。
藝術化的語言使得人物的可塑性更強,這與張愛玲所受的古典藝術教育有著很大的關系。女作家蘇青說過:我讀張愛玲的作品,覺得自有一種魅力,非急切地吞讀下去不可,讀下去像聽凄幽的音樂。張愛玲對聲音的運用非常嫻熟,小說中大量使用擬聲詞,具有很強的韻律感。如“細細的音樂、細細的喜悅……”(1)很好的表現(xiàn)了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給人帶來一種身臨其境的感覺。
張愛玲善用比喻,比喻新奇有趣,如“她那扁平而尖利的喉嚨四面割著人像刀片”形象的刻畫了曹七巧的尖酸刻薄;芝壽“直挺挺躺在床上,擱在肋骨上的兩只手蜷曲著像死去的雞的腳爪”(1),形象的寫出了芝壽的無奈、無力與虛弱。再如長安要退學時,她覺得她這犧牲是一個美麗的,蒼涼的手勢。犧牲是無法看到的,也是無法觸摸的,比較抽象,在作家筆下她將抽象化為具體,將“犧牲”比喻為“手勢”,更為形象生動,再加上修飾語“美麗的,蒼涼的”,給讀者帶來強烈的沖擊,體會到語言深層的憂傷與無奈。新奇的比喻讓人耳目一新,更加深刻的體會到曹七巧的悲涼,這種寓淚于笑的手法,非常高超。
二、意象美
意象中的意是表意之象,象是外在的具象,是可以感知、觸摸的。作者在物象上注入自己的主觀情緒,物象就變成了具體之象,帶有了主觀情感。張愛玲擅長運用豐富的意象來寄托感情,達到借物抒情的效果。
月亮意象是張愛玲所青睞的?!督疰i記》中多次出現(xiàn)“月亮”意象,被賦予了多層韻味,與人物命運的發(fā)展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小說開頭:“三十年前的上海,一個有月亮的晚上……我們也許沒趕上三十年前的月亮。銅錢大的一個紅黃的濕暈,像朵云軒信箋上落了一滴淚珠,陳舊而迷糊。老年人回憶中的三十年前的月亮是歡愉的,比眼前的月亮大、圓、白……”(1)小說開頭就奠定了凄涼的筆調(diào)。接下來由月亮引出故事,月亮意象統(tǒng)領全篇,共有九處寫到月亮,有的一筆帶過,有的詳細刻畫,月亮的陰晴圓缺代表著人物命運的起伏。如“那扁扁的下弦月,低一點,低一點,大一點,像赤金的臉盆,沉了下去。天是森冷的蟹殼青 天底下黑漆漆的只有些矮樓房……”(1)為了營造出特定的氛圍,張愛玲運用了冷暖交錯的多種色調(diào),形成鮮明的對比,給人一種陰郁之感,營造出凄涼的氛圍,剛好契合了曹七巧絕望的心情。長安退學前夜的月亮,“窗格子里,月亮從云里出來了。墨灰的天,幾點疏星,模糊的缺月,像石印的圖畫,下面白云蒸騰,樹頂上透出街燈淡淡的圓光。”(1)這里的月亮是缺月,長安與缺月融為一體,都是不完整的,都是模糊的,營造出悲哀的氛圍?!叭昵暗脑铝猎缫殉亮讼氯?,三十年前的人也死了,然而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1)小說結(jié)尾月亮意象再次照應,起突出強調(diào)之意。作者寓意月亮的陰晴圓缺永不休止,人的悲歡離合也不會消失,暗示悲劇還將繼續(xù)。
鏡子意象也是張愛玲著力渲染的。《金鎖記》中的曹七巧十年光陰是通過鏡子轉(zhuǎn)換的?!捌咔呻p手按住了鏡子。鏡子里反映著的翠竹簾子和一幅金綠山水屏條依舊在風中來回蕩漾著……翠竹簾子已經(jīng)褪了色,金綠山水換為一張她丈夫的遺像”。(1)這段鏡子意象給讀者揭示了曹七巧人生的空虛,她的人生就像鏡子一樣易碎、冰冷,她的人生是鏡中花、水中月,她的愛情是無法觸摸的,是活在鏡中的男人。當現(xiàn)實無法改變時,她轉(zhuǎn)而尋求虛幻,以獲得自我安慰,這種手法轉(zhuǎn)換時空,增加了滄桑之感。
三、敘事美
《金鎖記》運用了獨特的敘事藝術,增添了作品的魅力。首先張愛玲采用了零聚焦敘事,是一種無所不知的視角,敘述者與聚焦合為一體,敘述者可以隨著情節(jié)的發(fā)展,無死角的敘述,也可以深入人物內(nèi)心。小說開頭通過丫頭的對話,讀者了解了曹七巧的大概信息,敘述者又不斷移動,對曹七巧出場時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進行了想盡的描述,刻畫了一個刻薄的形象,這樣一個人格被扭曲的人物靈魂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敘述者還發(fā)表評論,“一個美麗而蒼涼的手勢”,既是比喻,也蘊含著評論,是對長安命運的惋惜。其次張愛玲還善于處理時間。曹七巧分得財產(chǎn)后,季澤去找她表白,季澤的陰謀被揭穿后走了。大廳里只剩下七巧一個人,作者巧妙的運用了敘述時間,“酸梅湯沿著桌子一滴一滴朝下滴,像遲遲的夜漏---一滴、一滴……一更、二更……一年、一百年。真長,這寂寂的一剎那。”(1)這里運用了慢鏡頭,大大拉長了時間,緩緩描述了人物的動作、心理。讀者在閱讀時有充足的時間體會曹七巧此時眼睛的空洞與茫然,體會曹七巧由愛生恨、愛恨交集的剎那,生活陷入絕望的境地。這是敘事學中的擴述,與之對應的是概述,用少量的文字概括較長的故事時間。“過了秋天又是冬天,七巧與現(xiàn)實失去了接觸?!保?)一句話就像幾個月的事情概述了。這樣詳略得當,有助于讀者抓住關鍵信息。再次是敘事情節(jié)?!督疰i記》是按照時間先后順序安排情節(jié)的,曹七巧出場時年輕美麗,富有青春氣息,隨著情節(jié)的推進,鏡子里的人老了,死了丈夫,成了寡婦,最后七巧過世,這是按照時間順序安排的,同時前因后果都交代的很清楚,使讀者走進她的內(nèi)心,感受她的痛苦與折磨,體會她微妙的心理變化。最后是陌生化手法?!督疰i記》中季澤被趕出去后,故事就可以結(jié)束,但張愛玲并沒有停筆,而是讓七巧轉(zhuǎn)變?yōu)橐粋€復仇者,這更加深了人物形象的悲劇性。
總之,《金鎖記》吸引讀者的不僅僅是動人的故事情節(jié),還得益于作品獨特的語言特色,精巧細致的意象,獨到的敘事藝術。張愛玲用意象表達情感,折射出內(nèi)心的孤獨、惆悵。張愛玲打破了時空限制,采用獨特的敘事技巧,使小說更具有立體感。這些技巧的運用令人耳目一新,使作品取得了持久的藝術魅力。
注釋:
張愛玲.金鎖記[A]:張愛玲小說[M].杭州:浙江文藝出版社,2002.
傅雷.論張愛玲的小說[A].傅雷.傅雷散文[M].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2000.
參考文獻:
[1]高明.《金鎖記》的結(jié)構(gòu)藝術與敘事技巧[J].名作欣賞,2018(23).
[2]張欣健.淺析《金鎖記》中的意象描繪和色彩運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6(21).
[3]王宗泉.淺析《金鎖記》的語言藝術[J].時代文學(上半月),2012(2).
[4]李子佳.《金鎖記》藝術風格芻議[J].人文天下,20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