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航
摘 要:科學的訓練方法是提高運動能力、防止過度疲勞、加快恢復的關鍵。運動訓練的科學監(jiān)控是教練員進行科學訓練的前提條件,也是科學化訓練的重要組成部分。高爾夫運動的訓練也伴隨著運動疲勞的產生,分為軀體的生理疲勞和注意力過度消耗的神經疲勞。高爾夫是一項休閑運動,但對于職業(yè)高爾夫運動員來講,日常的訓練和激烈的賽程,都是對球技、耐力、心理素質等方面極大的考驗。在這里就討論通過監(jiān)控高爾夫運動員的血乳酸值,判斷運動員肌體狀態(tài),科學指導訓練活動。
關鍵詞:高爾夫;運動監(jiān)控;血乳酸
中圖分類號:G849.3 ?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1002-7475(2019)01-067-01
1血乳酸指標的生理意義
乳酸是糖元或葡萄糖進行無氧酵解的產物。溶在人體血液中的乳酸稱血乳酸,正常含量約為1毫摩爾/升。當運動員氧運輸系統(tǒng)供氧量滿足運動需求時,乳酸不會有明顯升高;在劇烈運動中,血乳酸濃度明顯上升,可高達幾倍或十幾倍,公認在運動停止后第3~5分鐘時的血乳酸濃度最高。血乳酸清除途徑主要有:①在組織細胞中進一步徹底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②經血液運輸到肝,在肝細胞內異化生成肝糖元。
運動中監(jiān)控血乳酸指標可以精確定量分析運動強度,并且運動后血乳酸的清除速率也可以反映階段性有氧耐力訓練的效果。結合到高爾夫運動可以用來監(jiān)控一次訓練的運動強度。
2血乳酸的生成過程
動作形成的基礎是,骨骼肌的收縮。骨骼肌收縮是乳酸生成的主要原因。特別是在劇烈運動時,體內供氧不足,糖經過一系列的反應生成乳酸。乳酸是糖酵解系統(tǒng)功能的最終產物,乳酸堆積過多會對內環(huán)境的酸堿平衡產生負面的影響,最終導致疲勞。
正常情況下,肌肉和血液中的乳酸濃度很低,但還是存在的,因為心肌等器官還在不斷工作。有研究指出乳酸的產生受運動強度和收縮的肌纖維類型影響。肌肉大致能分為慢肌纖維(Ⅰ型)和快肌纖維(Ⅱ型)。慢肌纖維往往有抗疲勞和具有很高的有氧供應能力,但它的快速力量發(fā)展有限,即肌動蛋白和肌原纖維ATP酶活性和無氧功率低的特點。快肌纖維運動單位的表現(xiàn)則相反,表現(xiàn)為效率低和易疲勞的特點,但是卻是快速爆發(fā)力量的主要參與者。根據實驗結果,快肌纖維為0.5mmol·g-1·s-1,慢肌纖維為0.5mmol·g-1·s-1,快肌纖維的乳酸生成率為慢肌纖維的兩倍。目前還不清楚乳酸堆積的最高濃度,但完全疲勞可能發(fā)生在20-25mmol/L。除此之外還受持續(xù)的時間,訓練狀態(tài)和起始糖原水平。
一般情況下一次訓練結束后,血乳酸濃度會在一小時恢復到訓練前水平。血乳酸濃度的峰值出現(xiàn)在運動結束后的5分鐘。身體的乳酸到血液中存在一個時間差,所以在實際檢測血乳酸濃度時,要注意數據采取的時間。
3高爾夫運動的特點
每一項運動都有不同的運動方式,但是在能量供應層面上,不同類型運動的差別在于三種不同供能系統(tǒng)的參與程度。一百米、跳高和舉重這一類運動,主要依靠磷酸原系統(tǒng)供能。在高爾夫運動上,我們可以將高爾夫運動的動作進行拆分。在一般的球技訓練日,我們就是在練習場進行單一動作的多次練習。高爾夫揮桿的整個動作包括上桿過程、髖關節(jié)的轉動、上肢跟著帶動轉動,最后收腕再就是收桿動作。整個動作流程很快,完成一次全揮桿擊球動作一般都在兩秒。進行下場練習,擊球結束后還要步行到新的擊球位置??傊郀柗蜻\動的過程偏休閑,運動強度不大,但是一整場的運動量挺大的。完成一場18洞的比賽一般在4小時25分鐘。
4高爾夫運動乳酸生成規(guī)律及檢測時刻
在討論高爾夫運動的特點后,再研究高爾夫運動生成乳酸的規(guī)律。在高爾夫揮桿動作的供能上,全揮桿收縮運動是爆發(fā)力的體現(xiàn),在這一過程中,更多的是無氧糖酵解供能系統(tǒng)和磷酸原系統(tǒng)參與供能。這一過程更多是快肌纖維參與完成動作。生成的乳酸量是整個運動的主要部分。
根據問卷調查,進行全揮桿的多次動作練習,在揮桿60次的時候就會感覺到上肢的疲勞。對于肌肉的控制感不強,動作會產生變形。這個時候需要休息,但是一次完整的訓練課往往需要在200次以上,甚至達到500次揮桿練習。但是進行一場高爾夫下場實訓全揮桿次數在36次(職業(yè)選手)。所以在練習場多次練習揮桿的訓練中上肢的運動強度負荷會高于下場訓練。因為下場訓練的全揮桿次數會遠遠小于練習場訓練日的揮桿數。場下積累的疲勞主要是因為緊張的賽制和完成18洞需要步行7~8公里。另外在單一動作訓練日,筆者認為高爾夫訓練不會產生太多的乳酸堆積。更多的是在專項體能訓練上,要加強對于運動員的血乳酸檢測,防止出現(xiàn)新過度訓練的情況。
臨近比賽,會有實戰(zhàn)的摸底測試。連續(xù)四天的下場訓練,并且一名職業(yè)選手在實戰(zhàn)訓練日并不會只完成18洞(標準球場)的擊球,會打36洞或者更多。這時就需要血乳酸的監(jiān)控發(fā)揮作用,探求一次訓練的最大訓練量,不對身體產生不利的負荷。血乳酸的檢測安排在既定訓練任務完成后的五分鐘。血乳酸的數據要連續(xù)做幾次,通過一個過程的數據值,我們可以判斷運動員對于訓練負荷的生理適應程度,以及這段時間訓練的具體效果,指導后續(xù)訓練方案的制定。
參考文獻:
[1]陳波.我國田徑耐力性項目優(yōu)秀運動員訓練負荷監(jiān)控研究[D].北京體育大學,2009.
[2]吳衛(wèi)兵.我國優(yōu)秀羽毛球運動員運動訓練機能監(jiān)控及其決策支持系統(tǒng)研究[D].上海體育學院,2009.
[3]田野,王清,馮連世,張忠秋,洪平,趙杰修,郝為亞,王向東,肖丹丹.優(yōu)秀運動員運動訓練科學監(jiān)控與競技狀態(tài)調整[J].體育科學,2008(09):3-11.
[4]馮連世.運動訓練的生理生化監(jiān)控[A].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首屆中國體育博士高層論壇論文集[C].中國體育科學學會:2006:7.
[5]趙杰修,田野,馮連世,洪平,陸一帆,林洪,程燕,宗丕芳,馮葆欣,賈蕾.游泳運動訓練的生理、生化監(jiān)控方法研究[J].體育科學,2006(01):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