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
我們的教材為學生提供各類文本,從大量閱讀中開拓他們的視野,從多樣題材中的閱讀中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然而學生的語感素質(語言和認識)和技能(感覺、知覺、記憶、聯(lián)想、思維等)卻不盡人意。多數(shù)學生存在著讀文不懂,聽言不清,說句不順,寫話不通的狀況。導致這樣的閱讀能力與他們語感的缺失密不可分。該如何培養(yǎng)他們的語感,提升他們的語感呢?
在小學階段,我們先要以詞句為突破口,對學生進行有效的語感訓練。優(yōu)化詞句教學,扎扎實實對學生進行語言文字訓練,是學生理解、領會課文內容的重要途徑,對于提高學生的語言理解能力和表達能力,促進思維發(fā)展都起著重要的作用。
一、本課題的研究內容
1.對詞句品讀現(xiàn)狀的調查分析,了解“詞句教學”在三年級課程標準中的要求。
2.在指導學生理解感悟詞語時有哪些點撥的方法,在不同主題、不同單元、不同類型課文中教學詞語時的方法。我在日常教學中,引導學生品讀詞語時有哪些因素影響學生品讀的效果。
3.學生平時品詞品句時采用哪些方法,在方法選擇上有哪些,品讀的過程是怎樣的。
二、課題研究的實踐
我以“詞句”作為研究的切入口,主要做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
1.學習理論,積淀自身理論素養(yǎng)。在課題制定之初,得到了陳校長和李博士的悉心指點,讓我有了清晰的思路,明確了課題研究的方向。
課題確立之后,我便查閱與課題相關的資料、理論與實例,在教研組開展學習和討論,有了一定的理性認識。自學了相關文章,在學習中掌握本課題發(fā)展動態(tài),并積極吸取同行的研究成果,不斷充實自己的研究,從理論的高度理清了自己課題研究的方向,為研究打下了扎實的基礎。
2.認真制定小課題研究計劃。結合教研組實際情況,制定學期研究計劃,明確各個階段的具體任務。
3.注重實踐,體現(xiàn)過程研究。我與級組同伴的討論主要圍繞“提高學生理解能力”開展。在活動中,我們一起反思了目前我們的教學存在的問題:一是注重了詞語的認讀而忽視了理解——缺位;二是游離文本,脫離生活,以詞解詞——不實;三是詞句教學與閱讀教學兩張皮——分離;四是注重內容分析,忽視理解積累——空洞。老師們各抒己見,探討著不盡如人意的原因:一是未能正確把握詞句教學的內涵和規(guī)律——漢字是表意文字,音、形、義結合,在語境中識字學詞;二是未能正確把握語文教學的基本任務——讓學生正確理解和運用祖國的語言文字。進一步明確了詞句教學,不是語文教學的點綴,而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應貫穿于整個語文教學的全過程。
在課題研究中,我積極觀摩他人精彩的課堂教學展示,取長補短。如利用外出聽課培訓機會觀摩優(yōu)秀教師的課堂展示課,學習學校同事做得好的方法,聆聽專家的講座等。
4.圍繞主題,開設研究課。對本課題的研究、對教材的充分預設,都必須付諸于課堂實踐。在課題研究過程中,圍繞課題研究目標與方向,我執(zhí)教了三3班《軍神》這篇課文,力求體現(xiàn)以品詞品句為主的語文課堂教學特色,并根據(jù)研究的現(xiàn)狀和內容加以分析與總結,形成了以下詞語教學方法:
(1)拆字辨義,組合領悟。學生能過學習,掌握了一些語文知識,積累了一定的語言,對于含義簡單的詞語已能初步自學。采取拆字辨義,組合領悟的方法,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已有經(jīng)驗,幫助學生有效理解詞語。
(2)回歸語境,品詞悟文。探究詞句必須有一個整體的語言環(huán)境為依托,只有在對文本整體感知的基礎上探究,才會讓詞句充滿生命的色彩。同樣,詞句的準確理解又可以幫助品悟文本打下堅實的基礎。
(3)創(chuàng)設情景,自然體悟。小學生形象思維發(fā)達,易于接受具象的信息。利用好這一點,創(chuàng)設一定的情境,在適當?shù)那榫持匈p詞、悟詞、學文,可以更好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將枯燥無味的詞語學習變得趣味盎然。根據(jù)學生實際和教學需要,我認為創(chuàng)設情景可以采取語言創(chuàng)設、巧借插圖、聽音樂、看錄像、表演等方法。
5.分析總結經(jīng)驗教訓。品詞品句絕不是簡單的認識詞語的過程,它應該具備多重功效。根據(jù)小課題研究,我從導入、反饋、品讀、小結四個不同的學習時段,梳理出一篇課文幾種提高詞語教學有效性的方法。
(1)用于課始導入時。
聽寫:結合詞語的音形義進行;
運用:借助詞語歸納課文主要內容。
想象:通過詞語看到的畫面、形象。
(2)用于檢查反饋時。
引讀:用教師的生活體驗激發(fā)學生的感受;
練筆:根據(jù)文本特點,設計和人物形象、課文內容有關的寫話訓練。
(3)用于品讀感悟時。
品讀:讓學生在讀中品味用詞的準確。
(4)用于課終小結時。
遷移:打破思維定勢,讓詞語有更大使用范圍。
當然,不同的教學方式有不同的優(yōu)點,我們不能盲人摸象,管中窺豹,機械使用,而應有機整合,多形式呈現(xiàn)。品詞品句就如閱讀教學中的一扇門,一條道,引領著孩子們一步步地走進了語言文字的天地之中,使我們的語文課堂變得更加充實!
只要我們有整合的意識,立體地設計,教學的過程也可以成為訓練思維、發(fā)展語言、感悟生命的過程!
三、本課題存在的問題與不足
1.班級學生存在較大的客觀差異,老師較難關注到每一個學生,部分學生掌握情況較好,還有一些學生用詞貧乏單調,解讀能力較弱,倘若這種現(xiàn)象長時間持續(xù)存在,有可能導致學生之間個體差異的擴大。如何在教學中盡可能地縮小差異,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在原有基礎上獲得充分的發(fā)展?這是我在接下來的教學中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2.語文課堂教學中,如何用活教材,讓詞語教學成為融入閱讀教學的一股“智慧的瓊漿”,還需不斷地摸索、發(fā)掘、整理、歸納和總結,如何尋求到詞語教學在整個閱讀教學中更好的落腳點?
3.如何從課內走向課外,擴大學生學習積累運用的空間?這是我下階段研究的目標之一。
品詞品句教學是語文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有效的教學能幫助學生理解詞語和句子的豐富內涵,通過詞語走近文本,通過句子理解文本,從而更好地感悟文章的情感。
四、結語
小學語文詞語、句子教學,始終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點,也是學生理解、領會課文內容的重要途徑。只有讓品詞品句學真正生動有效起來,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能得到更好的體現(xiàn),語文教學的步伐才能邁得更沉穩(wěn),更充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