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惠
摘 要:葉子的繪本創(chuàng)作是基于語文學科的項目化學習,旨在通過小組繪本創(chuàng)作的任務驅動,引導孩子們以對葉子的相關學習為基點,在充分閱讀與葉子相關的科學小品文、美文或詩歌的基礎上,通過對現(xiàn)實中的葉子進行觀察研究及介紹,實現(xiàn)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融合,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語言表達能力,以期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目的。而在團隊合作中,孩子們的語文學習方式得到了轉變,閱讀變得更加主動,思維力與創(chuàng)造力獲得較大程度的發(fā)揮。語言的運用和表達,結合繪本的創(chuàng)作,獲得了新的生命力。在這一過程中,每個孩子都是“一片美的葉子?!?/p>
關鍵詞:葉子 繪本創(chuàng)作 語文 項目化學習
項目背景(選題意圖):
之所以選擇葉子,一是因其是自然界中最常見的植物的組成部分,與學生的生活貼近;二是因為每一片葉子所處位置的重要性(即個人與集體之間的關系)。本次項目學習面向三年級學生,從文本《做一片美的葉子》入手,閱讀與葉子相關的美文和詩歌,在閱讀積累中,了解葉子的不同特點,以創(chuàng)作葉子繪本的方式,讓每一片葉子都呈現(xiàn)出最美的一面。
學習目標:
1.能以團隊的形式開展“葉子”項目化學習,并且在團隊中尊重每一個人的意見,每一個人都能發(fā)揮自己獨特的作用,每個人都作一片“美的葉子”,彼此形成合力。
2.能夠以團隊形式將葉子作為主要材料完成繪本創(chuàng)作。
3.以“葉子”項目為驅動,在學習過程中實現(xiàn)語文與其他學科的聯(lián)系與融合,實現(xiàn)語文項目化學習的最大功能。
4.團隊能以恰當?shù)男问秸故咀约旱淖髌?,并盡可能地贏得觀眾的認可。
學科框架:
教學準備:
1.初步了解葉子,完成預學單。
2.制作課件。
3.每小組準備與葉子相關的科學小品文、美文及詩歌等。
4.相關繪本資料《蚯蚓的日記》《科學繪本》等。5.學生收集相關葉子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發(fā)現(xiàn)美的葉子,發(fā)布任務
1.導入:
孩子們,我們剛剛學過一篇課文《做一片美的葉子》。我們一起來背一遍。
我們發(fā)現(xiàn),原來一片普普通通的葉子,可以這么美。
秋天到了,葉子們有的變黃,有的變紅,有的依然碧綠碧綠的……你都能說出它們的名稱嗎?
2.說出帶有“葉”字的成語或古詩
再讀一讀。
3.出示一組與葉子有關的美文。
小組交流分享閱讀心得。
4.原來,一片小小的葉子也擁有一個美好的世界呢?。ò鍟盒∪~子,大世界)
5.發(fā)布任務——創(chuàng)作葉子繪本
在我們周圍,還有許許多多的葉子或許不為人熟知,其實它們也并不簡單,有的外形美觀、有的藥用價值很高、有的背后還有動人的傳說……
現(xiàn)在,我們要了解一下我們要完成的項目:
創(chuàng)作葉子繪本,可以是一片葉子的自述,也可是以葉子為主要材料的故事創(chuàng)作。
(出示三葉草、薄荷葉等幾種葉子圖片)
這是老師課前在小區(qū)花園里拍的幾種普通葉子的照片,請看圖片!誰能簡單說說自己的感受?
這幾種葉子看起來很普通,我們怎樣用有趣的方式讓別人了解它們,喜歡它們?今天,我們就要通過自己的努力為你喜歡的葉子創(chuàng)作屬于它自己的繪本自述,使其成為受小讀者歡迎的繪本故事。
【設計意圖:暢談葉子,鼓勵孩子們想象與葉子相關的一切,自然界中的葉子、藝術作品中文字、圖畫、旋律的葉子、社會生活的“葉子”等等,打開學生思維,讓葉子的形象立體豐滿起來,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作葉子繪本的興趣!】
第二課時 走近美的葉子,探討任務
1.激發(fā)興趣
孩子們,自然界中的葉子數(shù)不清,以“一片葉子的自述”為例,要想別人關注一片葉子,了解一片葉子,就必須有比較新穎的、有創(chuàng)意的介紹去吸引他。在百科全書中有許多關于葉子的介紹,他們都做了怎樣的表達來吸引觀眾的眼球?
老師課前看了一些葉子的百科介紹,介紹的方式真是多種多樣,請看。(出示)
2.自主學習
(1)出示學習要求:
1.學一學:各小組通過IPAD或《百科全書》自主學習書籍和網絡上關于“楓樹葉子”和“梧桐葉子”的知識,快速勾選他們都分別設置了哪些欄目?
2.想一想:要清楚介紹一片葉子,可以從哪些方面入手?
3.議一議:這兩種葉子的介紹有什么共同之處,又分別凸顯了自己什么樣的亮點和特色?
(2)完成表格式學習單
3.討論提升
(1)簡單交流表格內容
(2)通過學習,你覺得要給一片葉子創(chuàng)作自述繪本,哪些元素是必不可少的?
(3)以楓樹葉子為例,了解葉子的自述。
交流:繪本自述中包括了哪些內容?
(名稱、外形、變紅的原因、用途等方面。要有圖畫呈現(xiàn),以第一人稱的語言來介紹)
假如讓我們來做這個自述,這些內容信息怎么得到呢?
(4)方法的小結與提煉。
實地觀察測量、走訪經驗豐富的老人、查閱相關資料、繪制葉子圖案……
(5)指導如何將每一步細化。
比如:實地觀察收集,我們可能需要做哪些準備?
確定觀察對象,事先準備好收集工具,做好收集時的記錄等等。
再比如:測量葉子的周長、質量等等,大家覺得要做哪些準備呢?
小結:可見,要創(chuàng)作一片葉子的繪本自述并不容易,是要根據(jù)葉子的特點好好動腦筋的。
(6)對比繪本《蚯蚓的日記》《科學繪本》,它們不同在什么地方?
《蚯蚓的日記》按日記的形式,介紹了蚯蚓的相關生活習性。
《科學繪本》結合圖畫和朗朗上口的科學語言,讓小讀者積累科學知識。
(7)是什么導致了繪本的不同特色?(不同的價值)
(8)小結:不管哪一片葉子,如果能用生動的圖畫和簡潔的文字表述,就能創(chuàng)作出屬于它自己的繪本自述。
【設計意圖:介紹葉子,引導孩子們通過查閱百科全書、查閱網絡資料、分析繪本特點,進行比較。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與相互交流認識到要想創(chuàng)作一篇葉子的繪本自述,就需要了解某一種類葉子各方面的特性,用繪本的形式為某一片葉子做自我介紹只是一種表達方式。】
4. 各小組討論方案
(1)圍繞這一片葉子,大家覺得應該介紹哪幾個板塊?每個板塊又怎么去獲取資料?需要做哪些準備?如何使你們創(chuàng)作的繪本故事與眾不同,充滿創(chuàng)意呢?一連串的問題留給大家。請各小組現(xiàn)在開展初步的方案設計——
★(葉子的名稱、板塊劃分、成員分工、資料獲得方式、時間進度安排、研究工具準備等)
(2)指導:設置板塊,哪些是必備的?
★1.名稱2.簡介3.(平均)周長、質量4.生長變化過程5.圖片(手繪、標本)6.功能用途
(3)這些資料如何獲得?
★名稱——查閱資料
★簡介——想一想,簡介里需要把什么講清楚? ……
(4)除了基本板塊,還可以有哪些特色板塊?這里面的哪些問題我們可以解決?如何解決?小組討論討論:
提醒:今天的課堂上我們還請來了數(shù)學、美術老師,當大家遇到困難,有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可以主動請教老師。
5.大組交流:
選擇一到兩個小組介紹自己小組已有的初步方案,其他小組可以提出質疑或合理化的建議。
(1)它的形狀、質感,我們可以仔細觀察,看一看、摸一摸。
(2)這片葉子的周長和質量,我們用什么方式能獲知到準確數(shù)據(jù)?(親自測量)需要做哪些準備,如何分工?小組商量、匯報。
(3)還有哪些問題是我們不能解決的,有什么辦法?(采訪有關人員)
(4)為了讓我們創(chuàng)作的繪本更具體更豐富,我們還可以做什么?
圖案、標本力求精美
詩文(在繪本中可以加上自己創(chuàng)作的與葉子有關詩歌)
【設計意圖:讓學生聚焦身邊常見的葉子,以身邊的葉子為實踐、研究對象,重在學習的真實體驗,學習中通過小組討論和獨立思考,認識一片葉子與其他葉子共性的特點,同時如何以語言形式來突出某一片葉子與眾不同的個性特點。在此過程中,學生始終處于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狀態(tài),為后續(xù)的項目學習提供了保障,語言的表達得到最大限度地提升?!?/p>
第三課時 塑造美的葉子,完成任務
1.小組合作完成葉子繪本,老師巡視指導。
2.作品展示與評價。
反思與小結:
葉子的繪本創(chuàng)作是基于語文學科的項目化學習,旨在通過小組繪本創(chuàng)作的任務驅動,引導孩子們以對葉子的相關學習為基點,在充分閱讀與葉子相關的科學小品文、美文或詩歌的基礎上,通過對現(xiàn)實中的葉子進行觀察研究及介紹,實現(xiàn)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間的融合,全面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從而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目的。而在團隊合作中,孩子們的語文學習方式得到了轉變,閱讀變得更加主動,思維力與創(chuàng)造力獲得了較大程度的發(fā)揮。語言的運用和表達,結合繪本的創(chuàng)作,獲得了新的生命力。在這一過程中,每個孩子都是“一片美的葉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