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哲
摘 要:文章立足初中語文教學實際,我們對目前影響初中語文教學效果的因素進行了簡要的分析論述,并在此基礎上對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學效果提升的策略進行了闡述。
關鍵詞:新課改;初中語文;教學效果;提升策略
引言:新課程標準實施以來,雖然取得了顯著的教育改革效果,但是在許多學校中仍然存在課堂教學方式落后,學習負擔大,學生學習內容繁多,重點不突出等情況,這些教育工作中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嚴重影響著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和質量。因此,轉變傳統(tǒng)教學理念,開展多元化教學,減輕學生學習壓力,引導更加高效的語文教學成了目前素質教育背景下語文教學工作的重點。
一、語文教學工作中影響教學質量的因素分析
1.教育觀念陳舊,缺乏與時俱進的轉變。隨著新課改教育改革工作的不斷深入發(fā)展,我國教學模式專業(yè)在發(fā)生著與時俱進的革新與轉變,但是縱觀學校教學實際工作,仍然不乏存在“穿新鞋走老路”的情況存在。在語文課堂教學工作中教師占據著重要的教學位置,課堂教學缺乏學生參與性,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主觀能動性較差,學生學習壓力大,重點不突出,久而久之容易造成學生產生消極的學習情緒,影響課堂教學質量。
2.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缺乏與時俱進的教學方式。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課堂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應當對學生的學習進行積極的引導,根據教學內容與學生學習實際情況,進行多元化方式的教學,以適應不同階段的學生課堂教學工作。在教學實踐中許多教師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案,一本教案用十幾年的情況逐漸無法滿足新課改下的素質教育工作的需要,在授課過程中許多教師往往會直接將自己對新課內容的感悟與總結轉變成理論性的知識傳授給學生,忽略了學生主體在學習過程中自主體驗和探究的過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只能死記硬背。這種看似高效便捷的教學方式間接的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
二、新課改背景下提升語文教學效果的策略分析
1、轉變教師傳統(tǒng)教學理念,做好課前準備工作
素質教育背景下的語文教學工作首先就需要教師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根據教學需要與時俱進的不斷提升專業(yè)素質,以滿足新時代背景下的教育工作需要。提升語文教學質量重點在于充分把握教材大綱內容,抓住教學的重點,并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降低學生學習難度,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從而更好的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減壓增效”。
2、科學的引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
科學有效的語文課前預習是高效課堂開始的基礎。在進行語文課堂教學之前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科學的預習和準備工作,轉變傳統(tǒng)預習單純的讀課文、分段落和總結中心思想等方式。在新課內容開始之前,教師可以針對下一課時內容中所涉及到的寫作背景、人物形象等進行具有針對性的探究性預習,提升預習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減小課堂學習壓力。例如,在學習《童趣》這一篇文章之前,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進行以下內容的預習作業(yè):將文章與附錄中的作品時代相關內容同步進行閱讀,結合相關資料對作品中的歷史背景進行深入的思考探究,從而更好的把握作者的寫作目的。通過這種具有針對性的預習,在學生探究學習的過程中開闊學生的思維,提升課堂學習興趣,實現(xiàn)課本知識內容的拓展,為語文教學效果的提升做好基礎。
3、多元化方式教學,增加學生課堂學習參與度
高效的語文課堂學習是建立在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基礎之上的,只有學生參與課堂程度高的課堂教學才是真正的高效課堂。因此,教師在開展語文課堂就教學活動中必須與時俱進的對教學方式進行個革新與完善,根據課堂教學內容實際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進行授課,充分調動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的參與積極性,確保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都能夠以較高的學習熱情進行語文課堂學習。針對初中學生心理特點,教師可以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來保持學生積極的學習心態(tài),表演、競賽、游戲等方式都可以應用在現(xiàn)代化教學方式中,通過寓教于樂的形式,增強學生課堂參與程度,提升語文教學質量。例如,在學習詩詞內容相關知識時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施進行視頻配樂朗誦等形式的教學,從視覺和聽覺兩方面強化感受,提升教學效果。
4、強化課堂教學問題的導向性
據有關科學研究顯示,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種思維的發(fā)展方向是隨著教師的問題而進行前進和遷徙的,因此,在高效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優(yōu)秀的問題導向必不可少。富有導向性和趣味性的課堂問題能夠極大程度上增加學生課堂學習的專注程度和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孔乙己》一文時,就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置播放《孔乙己》電影的片段,通過觀看使學生感受文章那個社會下人們自私、麻木的心理狀態(tài),沖擊學生的心理。進而設置適當?shù)膯栴}進行引導教學:文中眾人笑的原因是什么?作者用笑來貫穿全文的用意是什么?孔乙己作為那個時代的落伍者,造成他悲慘命運的因素是什么?假設文章的敘述者變成掌柜或者其他人,會發(fā)生什么樣的變化?通過這樣具有導向性的問題,激發(fā)學生的思維想象空間,從而更好地開展高語文課堂教學工作。
5、合理布置作業(yè),強化課后知識鞏固
語文作業(yè)的布置不在于多而在于精,只有這樣才能有的放矢,在提高課后知識鞏固的同時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在語文作業(yè)的預留中需要從以下兩個方面出發(fā):一是強化作業(yè)與知識點的結合程度,途中重點,避免學生盲目的學習,降低學習負擔,提高學習效率。二是注重課后學生小組之間的討論學習,學生在討論探究的過程中既可以解決自己學習中的疑問,同時又可以集大之所長,充實提升自己。
總結:新課改下的語文教學工作應該從學生的課堂實際需要出發(fā),在原有教學經驗的基礎上不斷融合教育發(fā)展的需要,根據教學目標和課堂學習情況,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教學內容既要精準又要全面。這就需要教師在深度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形成連貫的教學思維,從而引導學生開展更加高效的課堂教學活動,實現(xiàn)語文教學在減負的同時獲取最大的課堂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鋒.基于新課改下初中語文教學提升效率的思考[J].中外交流,2015(33).
[2]張萍.新課改背景下關于提高初中語文教學效率的思考[J].新校園旬刊,2013(7):15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