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
天地之間,其猶橐龠乎?虛而不屈,動而愈出。
多言數(shù)窮,不如守中。
翻譯:
天地不理會世上所謂的仁義,在其看來,萬物是祭神用的稻草狗。圣人也不理會世上所謂的仁義,在他眼里,百姓是祭神用的稻草狗。
天地之間,不正像一個冶煉的風(fēng)箱嗎?虛靜而不窮盡,越動而風(fēng)越多。
話多有失,辭不達意,還是適可而止為妙。
【老子·第六章】
谷神不死,是謂玄牝。玄牝之門,是謂天地根。綿綿若存,用之不勤。
翻譯:
幽悠無形之神,永生不死,是宇宙最深遠的母體。這個母體的門戶,便是天地的根源。冥冥之中,似非而是,延綿不絕,用之不盡。
【老子·第七章】
天長地久。天地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長生。
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無私邪?故能成其私。
翻譯:
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久,因為它不自貪自益其生,所以能長生。
同理,圣人把自己置于最后,他反而在前;把自身置之度外,他反而長存。這不正是由于他無私,反而成全了他的私嗎?
【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翻譯:
最高的善像水一樣。水善于滋養(yǎng)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它處身于眾人所厭惡的地方,所以跟道很相近。
居身,安于卑下;存心,寧靜深沉;交往,有誠有愛;言語,信實可靠;為政,天下歸順;做事,大有能力;行動,合乎時宜。唯有不爭不競,方能無過無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