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國
摘 要:毛筆書法一直以來是中華民族藝術寶庫中一顆最為璀璨的明珠之一,在中華民族文化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一幅幅珍貴的墨寶,被世人所稱贊。但隨著時代的進步、社會的發(fā)展,硬筆書法得以迅速崛起。硬筆書法是中國書法的重要一翼,成為了中國藝術園地中具有活力的一株新苗,其藝術價值及使用價值為世人所青睞?;诖?,本文就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的有效結(jié)合進行淺析,促進二者融合、創(chuàng)新發(fā)展,推動書法藝術的進步。
關鍵詞:毛筆書法;硬筆書法;一體化;探析
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日益增長,不再僅僅滿足于物質(zhì)生活,還要求豐富多彩的藝術生活。而作為中華民族歷史悠久的文化瑰寶——毛筆書法,受到了硬筆書法的沖擊。硬筆和毛筆作為兩種書法藝術,都給觀者帶來視覺上美的享受。兩者不是各自獨立的,而是相通相融的,一定會在中國的文化舞臺甚至是世界的文化舞臺上綻放光彩。
一、目前對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關系的錯誤看法
由于受到幾千年傳統(tǒng)文化思想的影響,很多人固執(zhí)己見,不能正確看待兩者的關系,只要說到書法,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毛筆書法,所以在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研究毛筆書法理論和研究毛筆書法的人都要遠遠多于硬筆書法,同時對毛筆書法的重視程度遠遠高于硬筆書法,就連書法教學方面也是如此,并沒有把兩者統(tǒng)一起來,而是各自為陣,毛筆和硬筆的字帖、教學書體相互分離,這些情況綜合在一起,其實對書法藝術的發(fā)展極為不利,一方面阻礙了書法理論的完善,更形不成創(chuàng)新,而創(chuàng)新是事物發(fā)展的強大動力,沒有創(chuàng)新就沒有發(fā)展,書法藝術亦是如此;另一方面阻礙了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的共同發(fā)展,不利于兩者實現(xiàn)共同發(fā)展,再者對于書法學習者,尤其是中小學生來說,面對著巨大的學習壓力,學習書法的時間又不是那么充足,不能完整系統(tǒng)地得到書法知識的熏陶,所以不利于書寫水平的提高。
二、毛筆書法與硬筆書法一體化分析
(一)正確認識硬筆書法與硬筆書法的本質(zhì)及兩者的異同
要改變上面的狀況,首先要明確硬筆書法也是書法,這不是僅憑個人喜好決定的,也是由書法本質(zhì)特征決定的。書法指的是把漢字作為載體,通過各種書寫工具,用線條的變化來表示其意思,使之具有運動性、立體性,更具觀賞性,帶給人美的享受,書寫出來的漢字不僅將寫者的學識、修養(yǎng)、氣質(zhì)反映出來,還將主體的精神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硬筆書法同樣具有這些特征。其次,從書法源頭來分析,書法是隨著漢字的產(chǎn)生而產(chǎn)生的。另外,從書法發(fā)展變化角度來分析,書寫工具的不同使得書法呈現(xiàn)的形態(tài)不同,引起了書法的發(fā)展變化。因為毛筆具有極強的線條張力,較好的彈力使得書法呈現(xiàn)出抑揚頓挫的音律感,受人們的青睞,而硬筆書法的形態(tài)與甲骨文一致,甲骨文是用刻刀來書寫的,所以線條變化不是很明顯,字型相對小一些。相比以前,人們的學習工作方式都在發(fā)生許多變化,毛筆逐漸被現(xiàn)代輕巧方便的書寫工具所代替,所以硬筆書法也是書法。
(二)加強硬筆書法理論和技法研究,盡快實現(xiàn)一體化
毛筆因其藝術表現(xiàn)力更強,所以在書法理論研究領域占有主要地位,但在這個新的時代,隨著書法熱的興起,出現(xiàn)了以鋼筆為主體的書寫工具創(chuàng)作的硬筆書法,硬筆書法也成為中國書法史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它發(fā)展之快令人目不暇接。短短時間里,它已擁有一支比較龐大的隊伍,只是因為缺少專門的硬筆研究理論而使得硬筆書法有了缺憾,值得人們探討。對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都有研究的人,是能夠體會硬筆書法提按轉(zhuǎn)折動作幅度小,而毛筆恰恰相反,毛筆要求力透紙背,而硬筆書法則力存于心、下筆輕的要求,如果按毛筆書法的要求來寫硬筆書法,是達不到硬筆書法的效果的。如果按硬筆書法的要求來寫毛筆書法,也不能體現(xiàn)出毛筆書法的韻味,所以,為了推動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藝術的一體化發(fā)展,必須加強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理論同步研究,以便相互提供理論指導。
(三)在教學中推進毛筆書法和硬筆書法一體化進程
書法也應與時俱進,不能墨守陳規(guī),否則就談不上發(fā)展和創(chuàng)新?,F(xiàn)在是高速發(fā)展的時代,人們的學習、工作、生活都處于高節(jié)奏的狀態(tài),硬筆書寫工具能夠很好地與之相適應,所以,積極探索新形勢下書法教學方法勢在必行。首先,可以利用同一字體、字帖進行完整系統(tǒng)的毛筆書法、硬筆書法的指導。如,寫寬肥型漢字時,寧正勿斜,但又要稍微有一點傾斜度。其次,兩者的一體化教學,減輕了學生的負擔,減少了不必要的麻煩,節(jié)約時間,既寫出一手漂亮的鋼筆字,又為毛筆書法練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使學生少走彎路。另外,有利于形成開放的學書風格,改變學生執(zhí)筆緊張、下筆過重等弱點。
三、結(jié)束語
書法家林散之先生說:“無論書法作畫,總宜多讀點書,才有氣味。不然,徒事弄筆弄墨,終歸有俗氣,這個俗氣實在難除。書最難讀,非一朝一夕之功,游歷還屬于第二階段。書讀不好,游歷也是枉然。古人說入寶山空回,一無所得。山川的氣象不能盡心寫下來。”這番話正道出了無論是硬筆還是毛筆,唯有扎實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根基,才能保持書法之樹常青。毛筆書法與硬筆書法既是相對獨立的,形成了不同的藝術風格,同時它們也是互為借鑒的,它們各成體系,又相輔相成。中國的硬筆書法和毛筆書法都把漢字作為表現(xiàn)對象,都屬于用線條造型的圖像藝術,是書法藝術百花園中的一對姐妹花。
參考文獻:
[1]高寶.小學毛筆書法教學中審美能力培養(yǎng)研究[J].學周刊,2019(09):145.
[2]潘紹學.毛筆書法與硬筆書法一體化淺析[J].創(chuàng)造,2014(06):82-83.
[3]張崇興.書法與硬筆書法[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2010,9(10):84-85+91.
[4]陳懷曦.毛筆書法與硬筆書法之比較[J].天水師專學報,1992(01):119-124.
[5]周雨.取法傳統(tǒng) 古為今用——硬筆書法教育傳承與創(chuàng)新的突破口[J].江蘇教育,2018(37):1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