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玉娥 楊曉林
摘 要:文言文是初中語文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由于文言文艱澀難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難題,學生理解過程中也會遇見困難。因此,教師需要尋找合適的方法更好地進行文言文的教學,同時合理的利用多媒體等教具,提高教學的效率。
關鍵詞:初中語文;文言文教學;
一、故事導入,增強課堂的趣味性
在初中文言文中,有些課文,故事性很強,對這類文言文的教學,可采用故事導入法。故事本身富有情節(jié),趣味盎然,學生聽老師繪聲繪色地講故事,學習興趣自然倍增;同時,學生也可以借助聽來的故事,加深對文言文字詞和內容的理解。這種方法可以降低學生學習文言文的難度,增強學習的興趣和信心。
例如我在教《曹劌論戰(zhàn)》一課時,就先給學生講述了長勺之戰(zhàn)的起因,然后借機引導學生:這場戰(zhàn)爭為什么能以少勝多?戰(zhàn)爭取勝的最根本的因素是什么?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就能主動地去研讀課文了。其它的象《出師表》《隆中對》《唐雎不辱使命》《陳涉世家》《周忌諷齊王納諫》等都可采用此法。這些文章都涉及到古代的歷史故事和歷史上著名人物,歷史故事導入學生,尤其是男生非常感興趣,這就為學習文言文打下了好的基礎。
二、改變教學觀念,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也明白這句話的意義,但是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卻往往會忽略這句話的效應,在教學的過程中往往是按照自己以往的教學經驗,更加注重知識的灌輸,而忽略了學生的感受,從而造成教學效果的不理想。特別是在文言文的教學中,我們更多的是注重對基本知識的傳輸,而沒有顧及學生的想法,比如,為什么要學習文言文,學習文言文的好處是什么等等,造成學生在學習中的被動地位,甚至有學生產生厭學等情況。要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從學生的需求出發(fā),從他們的興趣點出發(fā)。初中時期由于學習科目的增多,學生學習壓力也相對較大,許多學生都想去看課外書來緩解壓力。
在我看來,這就是一個途徑:我國文學的發(fā)展是由文言文―半白話文―現(xiàn)代文這樣的順序發(fā)展的,而我們接觸比較多的就是現(xiàn)代文,想學好文言文就可以借助半白話文這一媒介,比如推薦學生閱讀通俗小說《水滸傳》《西游記》等章回小說,這不僅能提高學生的漢語知識,還能慢慢轉換他們的觀念,讓他們對文言文不再恐懼。長期以來,就可以推薦他們閱讀《古文精選》或是教師選一些經典的文章讓他們練習閱讀,讓他們發(fā)現(xiàn)古文的經典,并逐漸愛上古文。
初中生的思想正處于英雄主義泛濫階段,對好的事物就有崇拜的觀念,我們也可以利用他們這個特點,多找些好的例子,比如,某年中考一個學生的滿分作文《赤兔之死》就是以古文的形式寫下來的,讀起來朗朗上口、回味無窮,讓學生學習,激發(fā)他們的學習欲望。當然這只是其中的一點點技巧,日常教學的過程中我們還可以隨時隨地地引入文言文的相關知識,讓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慢慢對文言文產生興趣,如此一來,教學的效果就會好很多。
三、樹立生本觀念,確定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
新課標對初中的各科教學都提出了新要求,每一個學科都有一個共同的標準,就是以學生為課堂教學的中心,保證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任何教學活動都應當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讓學生真正學習到適合自己的知識。在語文文言文的教學中也是同樣,任課教師無論采取何種教學活動或者形式都應當以學生為教學主體,保證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中結合自身的實際學習情況和能力進行有選擇地學習。這樣才能夠培養(yǎng)學生今后的自主學習能力,保證學生學有所用,真正學習到適合自己發(fā)展的知識。
四、預留學生感受、體驗與理解的時間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強調閱讀教學“要珍視學生獨特的感受、體驗與理解”。我們都清楚,應該給學生留出感受、體驗與理解的時間,讓學生在閱讀中想象、體驗、品味、咀嚼。那么,教師此時的要務是幫助學生形成感悟,因為語感的培養(yǎng)是語文學科人文性的著眼點和歸宿點。在文言文教學中,重要的不是學生是否已經掌握了教師對某篇課文的分析,而是在教師的啟發(fā)下,學生自身感受到、領悟到什么,有什么進步與提高。閱讀不能只停留在字詞理解的淺層面上,而應把文言文視為一種文化、一種文學。講析環(huán)節(jié)與現(xiàn)代文講析所體現(xiàn)的教學理念一致,采用以學生在教師引導下自主、合作、討論探究為主的教學方式,不再細說。
另外,古文教學還需注意從以下方面幫助學生感悟:1.鑒于歷史原因,教師適當補充一些內容,如課文涉及的有關歷史掌故、典章制度、風俗習慣等。2.加強與現(xiàn)實的聯(lián)系,讓學生覺得古文中的人和事“遠可在天邊,近可在眼前”,調動情感,關注體驗。3.指導學生感悟作者情感,進而解讀文本。
五、及時歸納總結,鼓勵學生大膽發(fā)表自己的意見
讓學生讀通課文,理解內容。在此基礎上鼓勵學生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寫作背景作為課外知識讓學生了解,增加他們閱讀文言文的興趣。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主要的教學形式。小學階級的文言文教學,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感受到祖國文學藝術的博大精神及生動有趣的語言文字。教學中倡導學生自讀自悟,形成一個互幫、互助、互學的良好學習氛圍,教師可以根據學生中出現(xiàn)的問題適時點撥,深入淺出,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學生敢于探索、應用多種方法獲取新知的能力。
學生學習了《觀潮》后,對文言文的學習有了直觀的感受和理性的認識。因此,在教學教程中,放手讓學生通過注釋、字典、資料釋疑,同時聯(lián)系《觀潮》所學到的知識,采用顛倒語序、增添語句、將古單音詞變?yōu)殡p音詞等方法,解決文言文中的重難點。
對文言文的學習,實則是一個終身學習的問題,在初中文言文的教學過程中,不但要教授學生學習文言文的基本知識,還要使學生掌握一定的自學能力,能夠在借助一定的工具書的情況下,不斷的提高古文閱讀能力,甚至具備一定的寫作能力,這是授人以漁的最好的教學方法。
參考文獻:
【1】楊勛.淺談初中文言文教學[J].學周刊,2011年29期
【2】王瑞霞.初中文言文教學淺探[J].科技資訊,2011年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