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琳
摘 要:信息技術是一門培養(yǎng)學生計算機操作能力、計算機綜合素養(yǎng)的學科,對于學生進一步的學習計算機知識技能以及學生更好的利用計算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小學信息技術要基于新教學理念,積極的推進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改革,有效的對目前信息技術課堂的基本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和探究,不斷的改進制約信息技術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提升的瓶頸環(huán)節(jié),有效的激發(fā)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的生機與活力,全面提升信息技術課堂的教學水準,為小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形成和鞏固打下堅實的基礎。本文將以《快速修改文章》小節(jié)為例,并從案例教學法、合作討論法、分層教學法等三個方面就小學信息技術有效教法進行探索。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有效教法;探析
隨著新課改的全面推進,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法已經成為小學信息技術教師激發(fā)課堂教學活力,提升課堂教學效能的重要手段,信息技術教師要繼續(xù)沿著正確的改革方向,積極的對自身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教法運用進行全面的優(yōu)化與改進,不斷的探索更為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更好的引導學生進行信息技術知識內容的學習,全面的提升小學生對信息技術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信息素養(yǎng)的形成。
一、案例教學法,喚醒學習欲望
所謂案例教學法就是使用與具體教學內容具有緊密相關性的完整化、典型化的案例進行教學的一種教學手段,案例教學法具體形象、具體等突出優(yōu)勢,對于學生較好的學習和掌握小學信息技術知識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信息技術教師要合理的借助案例教學法的優(yōu)勢開展高效的教學。例如,在學習《快速修改文章》小節(jié)知識內容時,其一,需要教師精心挑選案例,在案例的選擇中需要選擇那些具有趣味性、概括性與指引性的案例,且案例要盡可能的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以給予學生一種親切感,不斷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其二,展示案例。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視頻或者PPT課件對所選擇的案例進行形象化的呈現(xiàn),如筆者在講授該節(jié)課時利用微課視頻形象化的對案例進行了展示:出版社某編輯需要對一篇文章進行修改,要求對該文章中某一段文字進行復制,并粘貼到對應的位置,同時對特定的字符進行查找與替換,讓文章更加的完善。其三,講解案例。筆者借助PPT課件對該案例進行了全面化與細致化的講解,并對復制、剪切、粘貼以及查找與替換的方法進行了有效分析和闡述。其四,討論案例。引導學生對案例進行有效的分析,對上述案例講解中的復制、剪切、粘貼以及查找與替換的方法進行全面化的討論,在討論中對這些方法進行了有效的掌握,并就案例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有效的研究和解決,從而讓學生在案例的學習和分析中有的掌握了該節(jié)課的主要內容,促進了教學效果的優(yōu)化。
二、合作討論法,激發(fā)學習熱情
合作學習法是指在課堂的信息技術學習中以一個個小組為基本單位,并圍繞著一個或者一組問題,開展合作學習與討論研究的一種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一改以往那種以教師為主體的課堂教學,而是讓學生進行自我討論、開放性學習,可以有效的激發(fā)學生在課堂的學習熱情,喚醒學生的主人翁意識,自然有助于學生更為高效的進行信息技術知識內容的學習。例如,在學習在學習《快速修改文章》小節(jié)知識內容時,首先,分組。分組是開展合作學習的第一步,良好的小組劃分對于課堂的教學具有較為直接的影響,在小組劃分中應當綜合性的考慮學生的性別、個性特征、學習能力等,將學生互補性的進行小組搭配,并充分的聆聽學生對小組劃分的意見,確保小組的成員是團結一致與互補互助的,為高效的開展合作學習打好基礎。其二,探究問題設計。學生的合作學習時圍繞著若干個問題展開的,教師要重視對探究問題的設置,并有效的提升問題設計的質量,如可以設計具有概括性、指引性的探究問題:探索插入”與“改寫”狀態(tài)之間的切換方法;探索復制、剪切與粘貼的注意事項;探索插入與刪除文字的方法;探索批量替換的方法等等,讓這些高質量的探究問題有效的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其三,探索與歸納。信息技術教師要鼓勵學生大膽的進行探索,積極的和同伴就問題的解決方法與策略進行討論,勇敢的進行質疑和提問,并引導學生對探究的成果進行有效的分享,積極的改進探究學習中存在的各種不足,讓這種開放性的合作討論學習有效的促進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內容的學習。
三、分層教學法,照顧學生差異
所謂分層化教學法就是在信息技術的課堂教學中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則,以學生存在的差異性為出發(fā)點開展分層化教學的一種教學方法,該教學方法可以有效的兼顧到學生在認知能力與認知特點上的不同,讓班級中每個學生都能夠有針對性的學習對應的信息技術知識內容,進而有效的減少班級兩極分化現(xiàn)象的產生。例如,在學習《快速修改文章》小節(jié)知識內容時,首先,分層。對于分層,信息技術教師要結合每個學生學習能力、學習水平及信息素養(yǎng)的不同,將班級中的學生有效的劃分成學困層次、基礎層次與拓展層次,為后續(xù)的教學做好準備。其次,分層任務布置。對于分層任務的布置,需要信息技術教師把握好課程標準的要求、每個層次學生的基本特點來設置,如對于學困層次的學生任務可以設置為:學習復制、剪切與粘貼的方法;掌握查找的方法與快捷鍵;理解替換的作用和方法等等,而對于基礎和提高兩個層次的學生,在任務布置時可以適當的調整一下難度系數,并給予學生較大的學習自主性,有效的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學習。最后,分層指導。在指導上信息技術教師要做到“一人一策”與“一人一方”,有效的提升輔導的精準性和實效性,充分的照顧到學生的差異,全面的提升課堂的教學效率。
綜上所述,小學信息技術教師要全面的把握新課改的具體要求,積極的樹立以改革促創(chuàng)新、以創(chuàng)新提升課堂教學效能的理念,積極的聯(lián)合一些優(yōu)秀的信息技術教師同行,不斷的就信息技術課堂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進行探索,并在具體的信息技術教學實踐過程中合理的使用案例教學法,喚醒學生的學習欲望,有效的借助合作討論法,激發(fā)小學的學習熱情,較好的開展分層化的教學,全面的照顧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讓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變得高質量與高效益。
參考文獻:
[1]譚建犁.深圳A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存在問題與改進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6.
[2]朱勇.優(yōu)化教法,創(chuàng)設開放性課堂——淺談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法應用[J].內蒙古教育,2015(35):94.
[3]徐子國.關于對現(xiàn)行小學《信息技術》教材教法的分析和思考[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26):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