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立君 劉艷冰
◆摘? 要:生本教育提倡以學生為主,要將學生放在主體地位上來。為了更好的改善農村體育教學效果,文中就農村體育課堂教學中生本教學模式的實現(xiàn)進行探討。
◆關鍵詞:體育課堂;以生為本;體育教學
生本教育是一種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這種理念給教學增添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同時也符合新課改的發(fā)展要求。這種教學理念,提倡以學生為出發(fā)點去設計教學,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這種教學思想也符合新形勢下的教學要求和學生的發(fā)展要求。那么,農村學校面對教學資源、場地、器材、學生素質等限制體育教學開展的眾多不利因素,該怎樣進行生本教學呢?下面就締結良好師生關系、設計良好問題情境,激起學生的豐富想象、利用出現(xiàn)的“奇思怪想”活躍課堂、關注課堂困難生,使其得到進步的快樂等幾方面來探討與研究。
一、締結良好的師生關系
農村的孩子見識過的世面比城市的孩子要窄得多。對老師有較強恐懼感。加之體育教師一般都比較粗壯魁偉,還比較嚴厲,古板,較真,不茍言笑,給人很難以接近的感覺。使他們愈發(fā)的對體育教師感到恐懼。因此,為了改變學生對體育教師的不良感覺,拉近師生間的距離,使其愿意接近你,更愿意上你的課,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利用自身的優(yōu)勢特點,有時間就走到學生中間去,和他們探討研究一些他們感興趣的問題,解決一些學生對體育方面不懂或模糊的東西。使其在敬佩你擁有豐富的常識外,對你也放下了一些戒備與恐懼,從而在一定程度上接納了你。同時也要求在體育課堂上教師也要努力營造和諧、民主、有利于發(fā)展學生個性的良好氛圍。如有些性格比較外向、運動能力較好的學生崇拜體育明星,教師就可以與他們一起探討這些體育明星成名前所經(jīng)歷的磨難和付出的努力對他們的優(yōu)秀表現(xiàn)及時給與口頭和掌聲鼓勵;對那些性格內向、不擅運動的學生,內心害怕教師的指責與批評,教師就應用拍肩背摸頭等肢體語言及一些鼓勵的語言對其進行鼓勵,消除其恐懼心理,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來。這樣,不僅和諧了師生關系,又活躍了課堂的學習氛圍。
二、設計良好問題情境,激起學生的豐富想象
農村的條件有限,獲取知識的途徑也有限,很多常見的教學內容也是一知半解甚至一無所知,更不用說提前預習了。這就需要教師善于設計良好的問題情境,根據(jù)學生思維提出具有啟發(fā)性的問題。例如,在教學籃球“原地運球”時,教師先不要給與示范動作,而是要先提出問題,如:運球時手是啥姿勢?運球時都有那些個關節(jié)參與?運球時從哪發(fā)力?運球時怎樣避免“拍皮球”動作?等等。讓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在自由運球中進行體會。給出自己的答案。以此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認識到看似簡單的運球動作竟然有這么多的知識學問。當學生興趣大增時,教師再適時的通過多媒體及自己的優(yōu)美示范動作,給學生建立一個完美的動作表象及答案。使其帶著正確的動作表象投入到以后的練習及學習中。
三、利用出現(xiàn)的“奇思怪想”活躍課堂
初中生與小學生相比較確實長大成熟了許多,但歸功到底還是長不大的孩子,加之農村的學校受器材和場地的限制,他們在課堂中會表現(xiàn)出來的這樣那樣“奇思怪想”、“節(jié)外生枝”。如在教授腳內側傳接球時,有的學生就會朝墻面或者墻根踢,以此來練習技術,此時老師不要急著去喝止批評學生,而是在充分肯定這樣學生的練法外,教師可以在此基礎上在墻面或墻根處畫一個圈,讓其他學生也效仿,并利用比賽的形式進行踢準比賽。這樣即滿足了學生的“奇思怪想”的心理,提高了練習的質量。同時也激發(fā)了學生動腦創(chuàng)新的情趣。即活躍課堂氛圍,又激發(fā)學生參與的動力。因此,作為教師要有及時捕捉這些“奇思怪想”、“節(jié)外生枝”中的積極地信息能力。對這些信息及時快速的進行引導、補充、重組和加工,并應用于課堂教學中。
四、關注課堂困難生,使其得到進步的快樂
1.細心觀察
農村的孩子見識少,對許多動作一無所知,更不用說什么動作要領了,因此在體育教學中,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表現(xiàn),幫助學生正確分析產(chǎn)生問題的根源,給予學生有的放矢地指導和點撥,提高學生對體育動作的掌握能力。例如,有的男孩子在做“引體向上”時,相當一部分學生不能完成動作。此時教師就要給與他們一個外力,使其體會到用力的順序,并完成動作。同時還要仔細觀察,準確找到問題根源。
2.分組練習,降低標準
例如,在立定跳遠的教學中,先確定出多個不等的距離。教學中可以采用分組練習的方式,讓學生自己選擇適合自己的距離進行練習,一旦有突破就可以向高一些的距離挑戰(zhàn)。對他們取得哪怕一點點成績的突破也要給與表揚鼓勵。
3.考核多樣性
對于同一技術難度的動作,對于學習困難生,教師應適當降低練習難度,或者減輕重量、或者放慢速度,讓學生感到練習就有收獲,激發(fā)學生的成就感,只要學生稍加努力就能通過考核。為了達到這樣的教學效果,教師要積極查閱相關的技術參數(shù),并靈活掌握技術難度,制定不同標準。同時還要引導學生克服自卑心理,樹立完成技術動作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的運動熱情。
總之,作為體育老師,尤其是農村的體育教師,我們更要以生本教育思想為指導,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去設計教學、組織教學,時刻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即符合新課改的發(fā)展要求,又給給體育教學增添了新的生機和活力
參考文獻
[1]郭存梅.試論初中體育教學中以生為本的有效策略[J].中國校外教育,2019(02):16-17.
[2]陳明海.中學體育分組教學蘊含“以生為本”人文精神探索[J].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16,17(08):102-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