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然
摘 要:倡導素質(zhì)教育這么多年,作為重要一環(huán)的音樂教育似乎一直沒怎么被重視過,如何走出音樂教育的誤區(qū),使音樂教育作為重要的素質(zhì)教育環(huán)節(jié),是每一個音樂教育者需要考量的事情。高中是學生們樹立正確人生觀、價值觀的重要時期,學生們也應當重視音樂教學,從中獲取更豐富的學習知識。
關鍵詞:音樂教育;素質(zhì)教育
引言:當人類在勞作時吆喝出第一句話語的時候,音樂就注定成為一種寄托人情緒的載體,即使后世各種類型的音樂不斷涌現(xiàn),也擺脫不了寄情于樂的形象,音樂可以是一曲相思哀愁,可以是一首山清水秀,可以是對未來的期許,也可以是往事的回首,社會發(fā)展至今,高貴的人在聽,平凡的人在聽,人們的日常生活似乎已經(jīng)離不開音樂。音樂教育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jīng)加入了中國教育的大家庭,但在學校看來,所謂的音樂教育,似乎就是教會學生唱幾首歌,并沒有認識到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在素質(zhì)教育的背景之下,音樂豈能再棄之如敝履,音樂教育應當值得重視。
一、音樂教育的重要意義
素質(zhì)教育旨在全面提高國民基本素質(zhì),集思想道德、能力培養(yǎng)、身心健康以及個性發(fā)展于一體,這一宗旨和音樂在諸多方面有著共通性。音樂與生活情趣、審美觀念、語言交流、精神訴求等諸多方面有著關聯(lián),所以在倡導素質(zhì)教育的同時,重視音樂教育有其必要性。
音樂其藝術創(chuàng)造在于其千變?nèi)f化的聽覺傳輸,一首歌在不同的學生心中有著不同的情緒體驗,能夠引起不同的思想碰撞,這在素質(zhì)教育中,能夠幫助學生拓展思維、開發(fā)想象力。同時,正確的政治思想和愛國精神是素質(zhì)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在浩如星海的音樂作品中,有著諸多蘊含愛國主義情懷的歌曲,如《義勇軍進行曲》《黃河大合唱》《國際歌》等等,至今吟唱起依舊令人心潮澎湃,這樣的作品不僅可以使學生接受愛國主義的教育,更能助其樹立崇高的革命理想和愛國主義思想。還有《命運交響曲》此類的作品,可以引導學生們直面人生挫折,鍛造百折不撓的精神。學生們通過音樂的熏陶,從中汲取營養(yǎng),自我激勵,從而引導其對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認識。學生的身心健康也是素質(zhì)教育中重要的內(nèi)容,而音樂本身就是用來調(diào)節(jié)情緒的存在。健康向上的音樂讓人神清氣爽;悠揚舒緩的音樂讓人身心放松;激昂歡快的音樂讓人精神振奮。當學生們有了足夠的辨賞能力,可以利用音樂來疏導情緒,鍛煉情緒的控制能力,同時學生們也可以通過音樂交流增加彼此的默契,結(jié)識更多的朋友,有利于學生身心的健康成長。作為教育,音樂有著其重要的價值,只有正確的認知以及合理的利用,才能讓音樂教育發(fā)光發(fā)熱。
二、我國音樂教育的現(xiàn)狀
我國目前的音樂教學還在遵循舊的模式,存在著許多的缺陷。一是任務式的教學模式。目前多存的音樂教育形式都是有其表無其神,老師們的教學只是將一首歌教唱給學生,學生會唱之后,老師的任務也就完成了,沒有所謂的引導,互動。老師蒙混過關,學生糊里糊涂,音樂教學根本沒有質(zhì)量可言。二是學生對音樂缺乏興致。高中音樂教學包含了古典音樂、古代音樂等多種音樂教學[1],但是,對于大部分高中生來說,由于不怎么接觸以及缺少相關的樂理知識,對此學生們自然也就提不起什么興趣了;其次流行音樂的興起,學生們被各種流行歌曲所吸引,對學校安排的音樂課程也就沒什么積極性可言了。三是缺乏交流,對個性化發(fā)展的限制。優(yōu)秀的音樂作品必然融合深厚的情感,但現(xiàn)在音樂成了任務課程,而且有了固定答案,縱使學生們對音樂有著再多的想法也無處訴求,缺乏交流的音樂課堂變的愈發(fā)沉默,難以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提供有利的影響[2]。以上種種所述都對高中音樂教學產(chǎn)生極大的阻礙,必須尋求解決方法,使音樂教學真正成為一種教學體系,為素質(zhì)教育增磚添瓦。
三、高中音樂教學的改革措施
(一)轉(zhuǎn)變教學模式,更新教學理念
一首歌的誕生,必然有其故事和情感的依存,在音樂教學時,老師可以讓學生先了解音樂的來歷、所蘊含的情感等相關知識,引起學生的興趣,由內(nèi)而外,一層一層的加深學生們的印象,而不是只有一步教唱。在音樂教學中,學生才是主體,老師應該完成教導者、引導者、交流者再到合作者的身份轉(zhuǎn)變,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在課堂上引導和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音樂體驗,老師也不要輕易地否認學生們不同于教學大綱的認知,在思想正確的范圍內(nèi)給學生的觀點提出完善的建議。
(二)豐富教學內(nèi)容,提高教學質(zhì)量
音樂的教學,不僅僅可以從一首歌展開,老師通過同首音樂不同類型,相同題材不同音樂的比較講解,拓展學生的知識視野,給予學生新的音樂體驗,提升其鑒賞能力。音樂有著特殊的藝術性,包含著文學、政治、歷史等諸多因素[3],因此,在音樂教學中,音樂又不單單是音樂,老師可以連同音樂涉及的其他學科的知識對學生進行講解,收獲更多的效果。在流行音樂盛行的時代,老師也可以適量引入一些正能量的歌曲,平衡學生內(nèi)心的同時,與其他音樂進行對比,為學生提供更廣的探索空間。當然,對于那些低俗、色情的音樂,堅決不能在課堂出現(xiàn),老師必須要嚴格把控音樂教學的質(zhì)量。
(三)加強教學師資,完善教學設備
在音樂不受重視的高中,本來就很少的音樂老師更是沒有什么教學熱情,隨著音樂教學體系的建成,老師們必須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以飽滿的熱情投身于音樂教學事業(yè)。學校也應該給予音樂老師更廣闊的發(fā)揮平臺,打造更專業(yè)的音樂教師團隊。其次,打造專業(yè)的音樂教室,完善音樂教學的硬件設施,為學生帶來更好的音樂學習之旅[4]。
四、結(jié)束語
音樂作為一種載體,記載著過去、現(xiàn)在以及未來,了解和學習音樂,是一種能力的培養(yǎng),也是對人文精神的一種傳承。在素質(zhì)教育的背景之下,音樂教育作為其一部分,應當被教育者所重視,為培養(yǎng)出新時代的人才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孫偉.高中音樂研究性教學方式實施探討[J].科技創(chuàng)新導報,2014(33).
[2]安宏偉.淺談高中音樂教育教學改革措施[J].中國教師,2017(S2).
[3]胡海燕.高中音樂鑒賞教學現(xiàn)狀調(diào)查及對策研究[D].2011.
[4]溫景波.中職學校學生音樂素質(zhì)培養(yǎng)研究[D].湖北工業(yè)大學,2017.